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58.98±6.98)岁,未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45.89±7.60)岁。未绝经组患者44例(45.8%),有年轻化趋势。两组合并高血压病、肥胖、不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比较,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多见,未绝经患者合并肥胖、不孕多见。子宫内膜癌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与是否绝经无关。  相似文献   

2.
任冉  姜继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47-1849
目的:探讨绝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12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未绝经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用寿命表法计算两者的生存率。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而未绝经组中肥胖及不孕的发生率高于已绝经组。比较两组的高危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及5年存活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绝经后发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提高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来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子宫层浸润程度与绝经后患者差异显著。结论:绝经后妇女更易患子宫内膜癌,并且绝经前患者多为高分化癌,且期别较早,相对于中老年妇女预后好;中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不孕症、高血压、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阴道不规则流血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如有该症状应考虑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期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1)499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72例(14.4%)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2)临床症状:阴道异常出血者457例,占91.6%,其中绝经后出血者281例,占61.5%,未绝经者176例,占38.5%.阴道排液者110例,占22.0%.下腹痛者92例,占18.4%. (3)病理特点:①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461例,占92.4%;非宫内膜样腺癌38例,占7.6%.②组织学类型:G1共164例,占32.9%;G2共229例,占45.9%;G3共102例,占20.4%.③淋巴结转移:499例患者中45例(9.02%)发生了淋巴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7例同时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误差率为10.3%,Ⅱ期误差率为67.5%,Ⅲ期误差率8.3%.[结论](1)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应考虑有予宫内膜癌的可能;未绝经患者病理类型以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肿瘤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的发生率较低,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2)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Ⅱ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6.
渠秋芝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96-2896
目的 总结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绝经妇女,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与诊治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宫内膜样腺癌占90.00%;肌层浸润程度分类发现多数浸润程度达到1/2以上,且与其他浸润级别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病理分期中ⅠB期比例达到41.67%,明显高于其他分期,差异显著(P<0.05).58例(96.67%)有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症状,阴道流血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临床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病变,预后较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影响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阴道不规则性地流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同时或异时合并其他部位原发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从而有利于其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989年1月~2009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31例住院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同时或异时合并其他部位原发癌(多原发癌)患者。B组: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多原发癌患者占9.96%(23/231),平均发病年龄56.3岁,以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及宫颈癌常见。A组手术-病理Ⅰ期患者占43.48%,明显低于B组的61.54%(P=0.004 8),A组预后明显较B组差(P=0.021 7)。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9.96%,平均发病年龄为56.3岁,手术-病理分期期别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刘娇  乔丽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100-110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超声影像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子宫内膜超声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其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其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27例,符合诊断率72.97%,50~59岁年龄段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及诊断性刮宫前重要的筛查方法,对临床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与预后意义.方法 对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治疗的3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A组,10.1%),其余276例为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B组,89.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细胞学分型、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等资料.结果 A组相比于B组,其肌层深度浸润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PR阳性检测率高、ER阳性检测率高、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65、6.285、4.480、6.813、4.98、12.45、17.87,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年龄、绝经率、体重指数、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2.31、1.22、1.76、1.21、2.04、2.57,均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肌层浸润较浅,组织分化好,相较单纯的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其高危因素少.患者术后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该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间门诊和住院手术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3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8岁。绝经前发病者19例,占41.3%,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部分表现为经量增多;绝经后发病者27例,占58.7%,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46例子宫内膜癌中,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占69.7%。结论凡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均应考虑诊刮,明确病理诊断,使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