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9例患者按是否绝经分为两组即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绝经前组69例.绝经后组140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绝经前组与绝经后组比较,特殊病理类型少(分别占4.35%和17.14%),病理分级低(G2 G3分别占26.09%和54.29%),深肌层浸润少(大于1/2层分别占18.84和41.42%),雌二醇(E<,2>)水平高(分别占66.67%和27.1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别占11.59%和24.2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绝经前组漏诊、误诊率高(占14.49%).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绝经前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高度可疑者应多次刮宫、全面刮宫,刮取组织全部送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特点、手术分期等,为需要保留生育功能年轻女性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绝经将65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未绝经组21例,绝经组44例。结果:未绝经组和绝经组比较,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前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病相关因素较绝经后少,组织分化程度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分化程度高Ia期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渠秋芝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896-2896
目的 总结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绝经妇女,回顾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与诊治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宫内膜样腺癌占90.00%;肌层浸润程度分类发现多数浸润程度达到1/2以上,且与其他浸润级别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病理分期中ⅠB期比例达到41.67%,明显高于其他分期,差异显著(P<0.05).58例(96.67%)有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症状,阴道流血症状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临床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病变,预后较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影响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阴道不规则性地流血.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该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间门诊和住院手术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3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8岁。绝经前发病者19例,占41.3%,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部分表现为经量增多;绝经后发病者27例,占58.7%,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46例子宫内膜癌中,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占69.7%。结论凡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均应考虑诊刮,明确病理诊断,使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娇  乔丽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100-110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超声影像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子宫内膜超声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其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其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27例,符合诊断率72.97%,50~59岁年龄段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及诊断性刮宫前重要的筛查方法,对临床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妇女绝经期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住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子宫内膜癌68例,其中绝经组34例,未绝经组34例,对其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未绝经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比例较高,病理分期未绝经组的I期比例较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绝经组患者特殊病理类型较少,组织分级低,Gl级所占比例较高,肌层浸润深度较低,宫颈受累较少,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分级低,深肌层浸润少见,预后较好,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
任冉  姜继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847-1849
目的:探讨绝经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12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未绝经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用寿命表法计算两者的生存率。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而未绝经组中肥胖及不孕的发生率高于已绝经组。比较两组的高危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及5年存活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绝经后发生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国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543-3544
目的:探讨宫腔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176例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在17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3例,子宫内膜增生46例,子宫内膜炎12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宫内膜癌13例,其中151例进行了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8%。结论:宫腔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并能尽早确诊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李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44-2045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例40岁以下年轻妇女(包括4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995年1月~2004年6月该院共收治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以下年轻妇女10例,占10·64%。除1例晚期保守治疗病人死亡外,余9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多不具备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典型表现;且多数为高分化腺癌,与子宫内膜腺瘤增生及重度非典型增生难以区别;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比老年者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可酌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予 《药物与人》2014,(7):271-272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前来我院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行B超检测,结果异常的110例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宫腔镜与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以此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1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内膜单纯增生,5例子宫内膜炎,6例复合型内膜增生;及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所致绝经后子宫出血所占比例为8.18%,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出血时间、绝经年限以及子宫出血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患者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也随之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应用阴道B超、宫腔镜及病理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153例绝经后妇女阴道B超检查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41例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手术及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增生8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炎6例,其他5例。对其中19例行宫腔镜直视下手术,17例行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率为90.3%。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可初步筛查诊断,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绝经后妇女无症状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具有可靠的诊断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2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40岁35例,以原发不孕和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40岁者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两组均以刮宫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月经失调、不育者合并卵巢增大的年轻妇女,应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分化良好,易与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增生过长混淆,诊断时应特别慎重。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监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对有生育要求的临床Ia期患者,病理分化好且ER、PR阳性,可试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严密随诊。两组5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56例绝经后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妇女行孕激素试验(PCT)、宫腔镜检查或治疗、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171例妇女PCT阳性,活性内膜167例(97.66%),其中单纯性增生9例,复杂性增生5例,不典型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癌1例,4者占总数的6.64%;85例PCT阴性,活性内膜19例(22.35%),无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应行PCT检查,PCT阴性者可免于行诊断性刮宫,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石增荣 《现代保健》2011,(25):162-163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本院对63例妇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35例(55.6%),良性疾病20例(31.7%),恶性疾病8例(12.7%)。结论中老年妇女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首位病因为非器质性疾病,其次是良性疾病,恶性疾病为第3位。发病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就越大。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应引起重视,应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阴道超声、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分析27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活检、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占21.0%,良性疾病占61.6%,非器质性疾病占17.4%。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5年以上),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阴道出血应引起足够重视,常规行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韦金华  汪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333-3336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6月期间因不同病因行宫腔镜检查的6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分析两组宫腔内病变的结果差异,并将术中宫腔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或术前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在两组患者中均较高,达94.8%~99.2%,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6.0%;诊断宫腔粘连、子宫纵隔、环嵌顿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为100.0%;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方面,两组的敏感度均较高,大于95.0%,但准确率有差异,绝经前组为79.1%,绝经后组为95.6%,绝经后组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②两组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同,绝经前组为0.8%,绝经后组为8.2%,绝经后组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③两组子宫内膜癌的癌变类型不同,绝经前组4例中仅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其他3例分别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内膜局限性低分化癌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而绝经后组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高达12例,与绝经前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宫腔内病变方面有很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宫腔内病变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40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特点,并与同期〉40岁的患者相比较。结果:10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了明显的增高,各年龄段的发病均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发病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岁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10.64%。除1例晚期保守治疗病人死亡外,余11例手术治疗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40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与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高危因素有关;对于年轻妇女特别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年轻妇女应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以期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99例,总结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及病理特点.[结果](1)499例患者平均年龄(52.8±9.2)岁,<45岁者72例(14.4%)平均年龄(37.2±6.0)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2)临床症状:阴道异常出血者457例,占91.6%,其中绝经后出血者281例,占61.5%,未绝经者176例,占38.5%.阴道排液者110例,占22.0%.下腹痛者92例,占18.4%. (3)病理特点:①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461例,占92.4%;非宫内膜样腺癌38例,占7.6%.②组织学类型:G1共164例,占32.9%;G2共229例,占45.9%;G3共102例,占20.4%.③淋巴结转移:499例患者中45例(9.02%)发生了淋巴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者39例,其中7例同时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误差率为10.3%,Ⅱ期误差率为67.5%,Ⅲ期误差率8.3%.[结论](1)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应考虑有予宫内膜癌的可能;未绝经患者病理类型以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肿瘤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的发生率较低,若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2)临床分期诊断误差率,Ⅱ期较高,达67.5%.提高该期的诊断准确率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中发病率位于前四位。该疾病在女性绝经前和绝经后发病率有所不同,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发病人数更多,并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女性健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在疾病程度的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分区结构、病变的信号特点及范围。子宫内膜癌的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类法,包括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MRI能准确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期、治疗计划和监测的一种影像学技术。目前研究证实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子宫的正常MRI影像、子宫内膜癌及分期的MRI影像方面对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分析190例绝经后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 mm,并行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妇女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①190例患者中,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 lacem ent therapy,HRT)者68例占35.8%,高血压者37例占19.5%,应用他莫西酚者15例占7.9%。此3项是影响子宫内膜增厚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吸烟、不育、糖尿病;②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48例,以萎缩性子宫内膜表现为主,未见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厚度57 mm者62例,以内膜增生、内膜增殖症为主,不典型增生2例,内膜癌6例;子宫内膜厚度89 mm者42例,其中内膜癌11例,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厚度≥10 mm者38例,其中内膜癌15例,不典型增生6例,内膜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的增厚有密切相关性。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 mm者应行诊断性刮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