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观察5-氮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李雪  贾国良  刘兵  秦涛 《心脏杂志》2004,16(6):505-508,512
目的 :观察 5 氮杂胞苷 (5 Azacytidine)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其分化率 ,并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外 ,尚有哪些细胞类型存在 ?方法 :以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 5 氮杂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受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标测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肌钙蛋白I(troponinI)和结蛋白 (desmin)是否存在 ?并用放免试剂盒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能否分泌心房钠尿肽 ,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内是否有肌丝和肌丝团的存在 ,RT PCR方法可以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是否有Nkx2 .5和troponinI的cDNA的表达 ?从不同的层面鉴定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是否具有心肌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 :① 5 氮杂胞苷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②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中 ,有部分成纤维细胞生长和未分化的单个核细胞存在。结论 :5 氮杂胞苷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5 氮杂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再做细胞移植 ,可能有改善受损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探讨流体剪切力对诱导过程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纯化传代培养,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3、5、10、15及20μmol/L 5-氮杂胞苷分别作用12、24及48 h,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α-肌动蛋白表达率,10μmol/L作用24 h为最佳诱导浓度。通过建立流体剪切力模型,设立以下四组:不加载流体剪切力组、加载5 dyn/cm2流体剪切力组、加载15 dyn/cm2流体剪切力组和加载25 dyn/cm2流体剪切力组,作用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的变化,4周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心肌肌钙蛋白ImRNA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着传代逐渐变成梭形,5-氮杂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形态学上表现出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化的特征。免疫荧光显示α-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经过流体剪切力作用细胞后,心肌肌钙蛋白I的表达增高,阳性条带均比未进行力学刺激的细胞表达明显,以15 dyn/cm2剪切力最明显。但是25 dyn/cm2剪切力作用结果并没有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5-氮杂胞苷可联合剪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且诱导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氮杂胞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经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在体外定向分化的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取兔髂骨骨髓,分离并培养骨髓MSC,用5~aza定向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以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样钏胞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5-aza诱导后,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呈“捧状”或“珠状”结构,有肌管样结构形成,透射电镜下见有肌丝、心房颗粒及线粒体等心肌样细胞超微等结构。结论:经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心肌样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条件。方法获取成年大鼠胫骨干骨髓,采用贴壁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传代,观察经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呈集落生长,5-氮胞苷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自体心肌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条件。方法 获取成年大鼠胫骨干骨髓,采用贴壁法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传代,观察经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结果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旱集落生长,5-氮胞苷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自体心肌细胞移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征,L型钙离子通道的电流强度。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以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分别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搏动的SD乳鼠心肌细胞(CMs)和同代次的hMSCs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征L型钙离子通道的电流强度。结果:在20个心肌样细胞中,有6个细胞可记录到对硝苯地平敏感的内向钙电流,其最大内向峰值电流(ICa-Peak)在0mV为(112.60±8.26)pA;而hMSCs和乳鼠的CMs的ICa-Peak分别为(96.67±13.50)pA和(263.86±39.01)pA(n=6),将诱导的心肌样细胞与未经诱导的hMSCs的ICa-Peak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其L型钙离子通道的钙电流增加,在电生理特性上具有向CMs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永生型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采用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心肌细胞 ,为心力衰竭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材料。方法 抽取贵州香猪骨髓液 3ml,按照Wakitani的方法培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 ,连续传代 4个月 ,得到永生型细胞 ,经 5 氮胞苷 (5 azacytidine)刺激后 ,进行RT PCR ,基因测序 ,免疫组化 ,电镜超微结构鉴定。结果 骨髓间质干细胞经 5 氮胞苷刺激后 ,部分细胞呈梭形。RT PCR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细胞有心房利钠肽 (ANP) ,脑利钠肽 (BNP) ,心肌特异性肌球蛋白重链 (cardiac MHC) ,β肌球蛋白重链 (beta MHC) ,α骨骼肌肌动蛋白 (α skeletalactin)表达 ,结蛋白 (desmin) ,肌球蛋白重链 (MHC)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 (cTnTⅠ )免疫组化阳性。电镜示梭形细胞有明显的肌丝 ,细胞核呈单椭圆形 ,位于细胞中央。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经 5 氮胞苷刺激后 ,从基因 ,蛋白 ,超微形态上已有心肌细胞特点 ,表明在体外环境下可向心肌细胞转化 ,有望成为心力衰竭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9.
5-氮胞苷诱导间质干细胞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离SD大鼠下肢骨,培养获得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24h后t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SCs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不规则;3周后5-aza 10μm组细胞连接蛋白43、α横纹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RT-PCR显示细胞表达心肌肌钙蛋白Ⅰ、α心肌肌动蛋白。提示5-aza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及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方法 利用骨髓穿刺,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穿刺骨髓细胞继而通过贴壁筛选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接种培养、体外扩增经5-氮胞苷(5-azacytidine)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分析及免疫化学进行相关免疫抗原检测.结果 分离细胞流式细胞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抗原CD105(间充质干细胞抗原)阳性,CD34(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阴性,CD31(内皮主细胞表面抗原)阴性.利用5-溴-2-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进行细胞增殖标记,结果增殖细胞核标记率为(77.2±6.1)%.传4代后,经5-aza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梭形变为"心肌样",同时有自发性细胞搏动和"肌管"样结构.免疫化学检测分化细胞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连接蛋白-43(Cx-43)等心肌细胞特异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BMSCs分离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实现大量扩增,同时维持其未分化状态.与5-氮杂苷(5-azacytidine)共培养,可以诱导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BMSCs是细胞移植"心肌再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5-氮杂胞苷(5-Aza)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及2种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室壁瘤的疗效.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的MSCs,及用5-Aza诱导成的心肌样细胞.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心肌梗死,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分4组:A组(n=10),在室壁瘤瘤部及周边部点状注射MSCs(106~107个);B组(n=10),注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C组(n=10),联合移植MSCs和心肌样细胞(106~107个);D组(n=10)为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术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大鼠的心功能.另外,用组织学方法评价细胞移植后毛细血管密度,Masson氏三色染色法测量室壁瘤范围.结果:心脏彩超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大(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与D组相比,A组、B组和C组的左室舒缩压差和左室正负最大变化速率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C组增高最明显(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计数结果显示,A组(3.452±0.168/高倍视野)和C组(3.383±0.129/高倍视野)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D组(1.827±0.052/高倍视野)(P<0.05),B组(1.917±0.038/高倍视野)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氏三色染色法评价室壁瘤范围(%)结果显示,A组[(21.32±0.90)%]、B组[(22.14±0.74) %]和C组[(21.98±0.51) %]的室壁瘤范围小于D组[(25.70±1.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移植,心肌样细胞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对大鼠室壁瘤均有修复作用,联合MSCs和心肌样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方面效果优于单项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移植组各25只。应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梗死部位注入经5-氮胞苷(5-aza)诱导和溴氮胞苷标记的大鼠MSCs,对照组梗死部位注入等容量DMEM液。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和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收缩期峰值速度(Vs)、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指标评价心功能。移植组于术后4周处死,移植心肌行溴氮胞苷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n=13)和移植组(n=15)相比,术前及术后1周的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移植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部位免疫组化可见溴氮胞苷染色阳性细胞。结论经5-aza诱导的MSCs同种移植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5-氮胞苷(5-Aza)对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并对分化后的心肌样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到骨髓单个核细胞(MB-MNC),用含200 ml/L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5-Aza诱导第3代MSC 24 h后继续培养。培养4周,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肌系标记抗原:α-肌动蛋白(α-actin)及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抗原:肌钙蛋白T(cTnT);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MSC经5-Aza诱导分化后,可表达α-actin和cTnT,未经诱导的同培养天数的MSC中均未见表达。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肌丝等心肌细胞的特异性结构。结论: 5-Aza可诱导MSC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Ⅰ、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Ⅰ,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TUNEL法检测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的凋亡情况。方法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肌源性心肌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后的MSCs是否向类心肌细胞转化。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细胞移植于心梗区域。移值2周后,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移植2周后,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分布比较广泛,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移值细胞表达troponinT,证明移植的M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结论移植的MSCs细胞可在缺血的心肌组织存活,并分化为类心肌细胞,但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用于心肌补片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方法:分离C57/BSL小鼠BMSCs,全培养差速贴壁法,经过贴壁培养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5、CD73、CD90),经10μmol/L的5-氮杂胞苷诱导细胞,24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培养,2 w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钙蛋白T(cTnT)和连接素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流式鉴定结果显示CD34、CD45阴性,CD73强阳性,CD90弱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后细胞高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连接素蛋白CX4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5-aza可以诱导BMSCs大量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细胞连接素蛋白(CX43),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心梗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