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ER70S-6盘条表面氧化铁皮除不净的原因:表面残留有Fe_2SiO_4,表面氧化铁皮FeO比例低,Fe_3O_4易成粉末,附着在盘条表面,不易剥落。提出控制措施:进保温罩的温度760℃以下,在保温罩里的冷速在0.95~1.05℃/s,出罩温度560℃以下,入集卷筒温度460℃以下,采取措施后,彻底解决了除鳞不净的问题,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免退火20CrMnMo盘条磷化成膜质量差原因,盘条氧化铁皮较薄不利于机械剥壳去除,残留的氧化铁皮和表层全脱碳组织影响磷化过程盘条表面pH值和金属离子浓度,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磷化膜。生产过程中进行坯料角部修磨,适当降低加热温度至1 060~1 080℃,严格控制加热炉内残氧量不大于2%,消除盘条表层全脱碳组织。通过提高终轧温度至850℃、吐丝温度至840℃后,使氧化铁皮厚度由6~10μm提高至14~20μm,氧化铁皮剥离性能改善明显。工艺优化后盘条磷化膜均匀致密,成品表面色差和粗糙度超标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钢丝制品企业采用酸洗方式去除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70钢和H82B盘条进行了不同吐丝温度下的表面氧化铁皮检测。结果表明:高碳钢氧化铁皮一般为FeO和Fe3O4 2层结构,氧化铁皮厚度和FeO的比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过调整吐丝温度和冷却速度,得到了适合机械剥壳的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70钢和H82B盘条最佳氧化铁皮厚度分布为10~15μm和10~16μm、氧化铁皮中最佳FeO占比分别为80%~90%和75%~85%,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机械剥壳的高碳钢盘条。  相似文献   

4.
65钢丝拉拔断裂分析与盘条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盘条生产方面分析65钢丝拉拔断裂的原因:盘条存在表面脱碳、裂纹、中心缩孔等缺陷,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级别较高,盘条金相组织控制不好,存在不利于拉拔的网状铁素体。提出防止拉拔断裂的盘条生产工艺措施:优化精炼造渣工艺,电磁搅拌电流300~400A,频率4Hz,二冷配水比水量1.7L/kg,保持连铸过程拉速在1.8~2.4m/min,全程保护浇铸,开轧温度1000~1050℃,吐丝温度840~870℃,优化控冷工艺等。措施实施后盘条金相组织中未发现网状铁素体,索氏体化比例提高,盘条表面未发现脱碳、裂纹,拉拔断丝明显减少,65钢盘条实物质量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5.
《金属制品》2014,(3):31-34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控冷工艺对高碳钢热轧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形成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盘条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结果表明,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厚度除与吐丝温度有关外,还与盘条轧后冷却速度有关。氧化铁皮厚度随着吐丝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随着盘条轧后冷却速度的变慢,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厚度有增加的趋势。当轧后冷却速度不大于13℃/s时,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厚度达到15μm左右,氧化铁皮相对较厚且脆,可方便用户在机械剥壳过程中去除。  相似文献   

6.
杨桂瑜 《金属制品》2013,39(5):12-14
SWRH82B盘条酸洗后表面产生的黑膜导致润滑失效,钢丝直径频繁超差。从盘条表面氧化铁皮和酸洗工艺2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原因及解决措施:(1)盘条氧化铁皮组织异常。把吐丝温度降低到900℃,保证相变终了时的冷却速度,避免盘条在570℃以上停留,可以消除盘条氧化铁皮缺陷。(2)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酸洗工艺:H2SO4质量浓度90120 g/L,FeSO4质量浓度不高于140 g/L,温度40120 g/L,FeSO4质量浓度不高于140 g/L,温度4050℃,时间2550℃,时间2535 min。采用以上措施,酸洗后盘条表面黑膜明显减轻,磷化润滑质量提高,模具消耗下降。  相似文献   

7.
热轧含有一定量Si、Ni、Cr等元素的低碳耐蚀特种焊接用盘条,经高温长时间加热,导致Ni、Cr等元素在氧化铁皮与基体界面的一侧富集,使表面氧化铁皮呈网状或嵌入基体。通过CCT曲线分析,在不改变盘条金相组织的前提下,控制加热温度1 040℃,加热时间50 min,并打破焊接用钢传统缓冷工艺模式,提高盘条在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速率,使氧化铁皮嵌入基体的深度降低4~8μm,满足用户机械剥壳+在线电解酸洗去除氧化铁皮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郑权  刘雅政 《金属制品》2014,40(5):43-47
介绍φ5.5 mm ER70S-6盘条生产开发及质量改进过程。分析拉拔断裂原因,给出改进措施:(1)控制斯太尔摩冷却线保温罩内的辊道速度,首段辊道速度不超过0.16 m/s。(2)为保证盘条轧后相变时足够的缓冷条件,严格控制吐丝后保温罩内冷却速度小于1℃/s。(3)严格控制轧制前加热炉内钢坯头尾温差不超过30℃。(4)降低铸坯偏析和提高钢质纯净度。采用以上措施可控制ER70S-6盘条抗拉强度小于530 MPa,百吨拉拔断丝率降为2~3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低合金焊丝钢盘条免退火生产要求,结合盘条CCT曲线和生产线的特点,采用2种试验方案轧制AH70G低合金焊丝钢盘条。方案1吐丝温度810~830℃,入罩温度730~750℃;方案2吐丝温度890~910℃,入罩温度800~820℃,2种方案辊道速度均为0.15 m/s,风机、保温罩全关。轧制后,方案1盘条抗拉强度约800 MPa,方案2抗拉强度约700 MPa。对2种方案产生不同的抗拉强度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生产的盘条金相组织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盘条抗拉强度控制在700~720 MPa,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强特种焊丝用50-G5盘条的技术要求和开发试制.转炉采用双渣冶炼,合金化留氧操作,终点w(C)≤0.04%、终点w(P)≤0.010%;LF炉微正压操作,离站前纯钙线处理;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及电磁搅拌技术,拉速恒定控制在2.2 m/min.开轧温度990~1030℃,吐丝温度880~910℃,风机全关,保温罩仅开启1#,辊道速度0.15 m/s.盘条抗拉强度736~775 MPa,产品质量符合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