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类资讯和大量文献表明: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指明了方向。中国工业进入了"机器换人"时代,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精心设计、开设实践平台课程《机器人拆装与编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培养满足制造业创新需求的、生产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这些要求使得职业学校专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胡斌武、陈朝阳、吴杰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计划,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人才的新诉求,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当今国际产业格局正在重塑,国际分工正在发生变化,发达国家正在做顶层设计,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新兴科技和新产业领域。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纵观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指出,我国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必然趋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下,制造业迎来国际性的全面转型升级,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无疑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逻辑,"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具备专业养成、综合集成、理实一体、创新驱动的价值取向.为推动高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应性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重构专业知识结构、优化综合育人环境等维度,探索"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三步走的跨越式发展。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核心是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转型升级急切需要人去实施与推进,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其实现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新时代,对于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显著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而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智库"为其出谋划策。通过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变革职业教育组织模式,回应制造业转型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期盼。通过明确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创新研究方法,加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智库研究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智库筹资渠道,明确我国职业教育智库建设的路径。最终助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要求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办学层次、扩大高端技能型人才供给规模、构建融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与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作支撑。应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弘扬和培育"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工匠精神;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向,助推职业教育走向开放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非机类专业学生也是智能制造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工程制图是非机类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联系机械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桥梁。为满足智能制造的需求,非机类工程制图的授课内容重点应放到二维读图和三维CAD技术上,据此重新梳理非机类工程制图的授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重镇,福建省泉州市被敲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级市试点。3月28日,泉州市正式发布由中国工程院牵头制定的《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这标志着"泉州制造2025"及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3个专项行动计划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泉州正在向"制造强市"的转型升级之路强势迈进,被赋予了工业强国战略的样本意义。但在全国众多城市中,泉州何以突出重围,成为"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推进战略要求制造业快速升级,而制造业的快速升级离不开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制造业人才.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和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现代制造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石。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了制造业强国崛起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制造业强国的崛起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具有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加强校企合作和促进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制造2025"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对"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内涵、运行机理、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维持都离不开制造业。目前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调整对策来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以工程实践教育为内涵,结合"中国制造2025"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和现代化制造业对于人才的渴求,以培养具备自动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构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先进智慧工厂实训平台"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制造2025"现代化制造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2025"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成本的政策措施"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但我国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仍面临着诸多困局,要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与仲裁制度、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强化对中国制造业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国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实训基地是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工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高职院校建立适应于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具有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复合型制造业人才亟待解决的一环。基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信息、机电一体化控制领域的优势,建立本地化与云端相结合的智能实训基地并探讨其运营与管理模式,对培养符合智能制造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在深刻变化。面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统筹部署,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行动安排,更是相关高校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方针指引,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南》提出七项主要任务和两项重点人才工程。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国之"工匠",是否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关键。目前,制造业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产教融合不深入、工程实践教育弱化,人才评价使用不完善等与制造强国建设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育人体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