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介绍了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对位芳纶)、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间位芳纶)、带有杂环结构的三元共聚聚酰胺纤维(芳纶Ⅲ)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特点;概述了国内外芳纶的发展概况,我国对位芳纶、间位芳纶、芳纶Ⅲ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芳纶在航空航天领域、军事和个体防护装备领域、建筑领域、电子电器材料领域、橡胶工业、环保领域的应用;指出今后我国对位芳纶的研究在其高聚物制备和纺丝技术上还需进一步提升;芳纶增强复合材料中,对于芳纶表面改性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以及表面改性效果的持久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芳纶纤维是高强、高模、耐高温纤维材料的代表,本文就芳纶纤维的功能化改性方面作综述报道,主要包括染色性能、阻燃性、导电、抗静电、光热稳定性、耐化学试剂、耐摩擦性能的改进及无盐离子芳纶、高耐疲劳纤维、潜在可收缩的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原位着色芳纶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生产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制备、结构性能、产品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等,并对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和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产品进行了重点的描述,提出了发展我国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产业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利文摘     
高强高模间位芳纶超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模间位芳纶超短纤维制备方法,包括在酰胺化合物为有机溶剂的体系中用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进行溶液聚合,得到包含间苯二甲酰问苯二胺为重复单元的间位芳香族聚酰胺溶液,  相似文献   

5.
齐亮  余旷 《橡胶工业》2020,67(12):0954-0958
介绍芳香族聚酰胺(芳纶)纤维在汽车胶管中的应用。芳纶纤维分为对位芳纶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具有强度大、模量高、耐高温性能好和质量小等特点,间位芳纶纤维主要具有耐高温的特性。芳纶纤维胶管用于汽车冷却系统胶管、空调系统胶管、涡轮增压胶管、制动胶管、燃油胶管和动力转向胶管。汽车胶管的生产工艺包括针织工艺、编织工艺、缠绕工艺和夹布工艺。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酰胺纤维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酰胺纤维的改性品种;详述了聚酰胺纤维的改性方法,其中物理改性主要有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异形纺丝法及静电纺丝法,化学改性主要有共聚改性、交联改性、表面化学改性及络合改性,生物改性包括生物酶改性及生物基聚酰胺的合成;指出我国聚酰胺纤维的改性今后将朝着改性技术的多元化、服用性能的提升及产业用高性能纤维等方面发展,同时应加强改性产品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础理论     
<正>TQ 340.120146016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物在氧化过程的热化学转换特性Druzhinina T.V.…;Fibre Chemistry,2013,45(3),p.133(英)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腈聚合物纤维复合物及其组分的热氧化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热氧化条件下发生化学和结构转换的主要组分是聚丙烯腈纤维。向纺丝  相似文献   

8.
将端羧基超支化聚酯(EHBP)和间位芳香族聚酰胺(PMIA)浆液共混,制备改性PMIA膜;将共混改性浆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PMIA/EHBP改性纤维;研究了EHBP添加量对改性PMIA膜上染率的影响,对改性浆液的流变性和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染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EHBP质量分数10%时,改性PMIA膜的上染率达97.94%,比纯PMIA膜的上染率提高134%;与纯PMIA纤维相比,添加EHBP质量分数为10%,PMIA/EHBP改性浆液的可纺性提高,PMIA/EHBP改性纤维的上染率提高29%,但力学性能稍有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5.99℃;PMIA与EHBP的相容性好,添加EHBP对PMIA纤维的热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详述了功能性聚酰胺纤维的各种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介绍了“十四五”期间聚酰胺纤维的相关政策,并对功能性聚酰胺纤维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功能性聚酰胺纤维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基聚酰胺技术,其中物理改性主要有共混法、复合纺丝法、纤维截面异形化及静电纺丝技术,化学改性主要有共聚法、原位聚合法及表面化学改性,生物基聚酰胺技术主要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聚酰胺56纤维。“十四五”期间关于聚酰胺纤维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有聚酰胺6熔体直纺技术、高品质差别化纤维技术、生物基聚酰胺纤维规模化生产技术等。功能性聚酰胺纤维未来的发展应向着绿色化和可循环再生方向发展,重点在研发多功能复合型聚酰胺纤维,突破生物基聚酰胺56大容量连续聚合及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加快实现静电纺丝功能性聚酰胺纤维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氧化处理法、上浆剂法和多尺度改性.氧化处理法有气相法、液相法、电化学法和等离子体法等;多尺度改性是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纳米颗粒.梳理了主要改性技术的特点和问题,展望了聚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纤维表面改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腈纶凝胶染色方法 ,包括生产线配料原则 ,染色保和值测定 ,染色工艺 ,染液浓度控制 ,产品色度检测等 ,并对 Gi Ba公司 Maxi L on液体染料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腈纶(即聚丙烯腈(PAN)纤维),研究了凝胶染色过程中PAN纤维在不同工序段的结构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沿着纺程,PAN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逐渐提高;在水洗后PAN纤维表面有明显的微观结构缺陷、且无定形区占比高;经过热拉伸和干燥致密化之后,纤维致密化,结晶度大大增加,凝胶染色后的PAN纤维染色均匀,且色泽良好,成品PAN纤维对羊毛、PAN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棉纤维、醋酯纤维的沾色牢度为4~5级;PAN纤维力学性能沿纺程变化主要取决于纺程上各工序的工艺变化,凝胶染色不影响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栀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对竹浆纤维进行直接法、后媒法染色,测试染色后纤维的上染率、固着率、上染速率以及各项色牢度。根据分析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竹浆纤维最佳的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栀子的最佳染色法是直接染色法,其最优工艺条件是温度80°C,染液质量浓度3/4X,pH=8,时间为5min时上染速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皮革及其制品的色彩反映了人的审美诉求,往往是人们选择皮鞋、皮衣、箱包等皮革制品的首要评价特征。因此,皮革染色是制革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针对传统染色方法所暴露出的染色不均匀、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水洗色牢度差等问题,该文主要介绍了提高皮革染色性能的方法与清洁的皮革染色技术。首先简要概述了皮革染色原理,然后阐述了染色前处理、添加染色助剂和改性染料3种提高皮革染色性能的方法,同时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超临界CO2技术、电化学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最后对皮革染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纤维染色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系统介绍了目前出现的一些新型型合成纤维(海岛型超细纤维、PLA、PTT和聚氨酯纤维)、新型天然和再生纤维(竹纤维、Lyocell、Carbace11、大豆蛋白和蚕蛹蛋白纤维),以及转基因纤维(蜘蛛丝)的结构和染色性能。新纤维的发展,要求染色技术有相应的发展超细纤维比表面积大,染色起始温度低,匀染性和色牢度较差,对染料的各项应用性能要求较高,新型天然和再生纤维染色的主要染料为活性、酸性和直接染料,并需要相应的助剂和与之相适应的染色工艺,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复合制成纺织品是发展趋势,而这类纺织品的染色和所使用的染料将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适用于对位芳纶染色的分散染料及染色载体品种的筛选,研究了染色条件对对位芳纶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蓝B_1、B_2、B_3及分散红R_1、R_2等染料在C_1及C_2等载体助染下,染色效果较好;合适的载体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浓度、染液pH值、染液浴比等染色条件对提高对位芳纶染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简便环保、成本低廉的芳纶染色方法,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等方法,考察了避蚊胺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DEET)对间位芳纶结构的影响,并将DEET用于间位芳纶分散染料染色,测试了染色条件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EET处理后,间位芳纶的玻璃化温度降低,结晶度和纤维强力基本不变;DEET可以使分散染料对间位芳纶的染色上染率达到85%~90%,DEET用作间位芳纶分散染料染色是可行的。间位芳纶分散染料高温高压DEET载体染色的较佳工艺为:染色温度130℃,染色时间60 min,DEET质量浓度3 g/L,浴比1∶20。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过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CO2染色过程,重点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特点,阐述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和扩散特性以及纤维表面结构及其改性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研究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9.
简略比较了各种腈纶染色方式的技术经济效益,介绍了腈纶凝胶染色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说明了各单体、催化剂、添加剂以及控制方式对色纤质量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能达到满意染色效果的三维红外能区选色理论及其调色公式。  相似文献   

20.
聚酯纤维染整加工中低聚物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T和PTT纤维中低聚物对染整加工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表面低聚物的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高温热定型和高温高压染色,有利于低聚物从纤维内部向外部扩散;聚氧乙烯酯链化合物对除去纤维表面的低聚物效果显著;超声波/碱处理可完全除去纤维表面低聚物。染色结果证明:PET和PTT在除去低聚物后的上染率、表观颜色深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