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肝包虫病高发地区,以往肝包虫病人均行开腹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1998年6月至2004年2月,笔者用腹腔镜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3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有肝包虫病人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17~58岁,共有包虫39处,其中多发包虫7例,肝右叶18例(包括右顶叶5例),左叶9例,包虫最大直径20cm×15cm,最小直径3cm×4cm,术前均经B超定位。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口感染是男女绝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990年1月~1994年6月,笔者对男女绝育术后切口感染66例,进行了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45例,女21例。年龄23~42岁,平均31.3岁。男性均为常规输精管结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女性均为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全部病例均有切口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症状,肿胀范围:女性3cmX3cm~6cmX7cm,平均4cmX5cm;男性2cmX3cm~4cmX5cm,平均3cmX4cm;。初诊时体温36.5~37.5℃15例,37.6~38.5℃30例,38…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共治疗6例7个肝包虫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2~71岁。5例有牧区生活史。由B超和(或)腹部CT检及7个包虫囊肿。囊肿位于右肝6个,左肝1个,直径:3.8~7.6cm,单房5个,其余2个有少量子囊,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壳样钙化。除1例无症状外,其余均有右上腹胀痛、不适。6例Casoni试验均阳性。穿刺包1个,Cook公司产18G抽吸针,2%盐酸利多卡因,无水乙醇。二、方法穿刺前常规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术前禁食4~6h。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脏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女32例,男17例;年龄11岁~74岁,平均40.5岁)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脏包囊虫病的CT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腹部CT平扫,5例又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果 49例中,细粒棘球蚴见于48例,泡状棘球蚴见于1例。病变部位以肝右叶最多(49%),其次是肝左叶(31%)以及肝左、右叶或尾叶并发(20%)。细粒棘球蚴的cT表现有5种类型,诸如单纯型,母子囊型,多囊型,混合型,以及钙化型。包虫囊肿感染的CT表现为内外囊分离,囊壁增厚,囊内小气泡影及囊内彩带征。泡状棘球蚴的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无特征,诊断较困难。结论 CT扫描对肝脏包囊虫病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甚至CT平扫即可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对感染的肝包虫囊肿的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例女,45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于2008年11月10日入院。既往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无牧区生活旅游史。入院前20dB超提示:(1)肝左叶下方囊性占位;(2)胆囊壁轻度增厚,内壁毛糙。外院诊断为"胆囊炎",给予口服消炎药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1w当地人民医院CT提示:肝周间隙可见3cm×4cm×4cm大小椭圆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6.
李耀辉  杜军 《人民军医》1997,40(6):328-329
腹腔脓肿多采用穿刺抽脓治疗。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腹腔脓肿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PTCD双管灌注引流治疗,并与穿刺抽脓疗法进行比较,以观察两者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治疗组126例.男79例,女47例;年龄5~72岁,平均34.5岁。隔下脓肿13例,细植性肝脏肿引例,盆腔脓肿17例,阑尾周围脓肿46例,肠排问脓肿14例,脾脓肿2例,肾周围脓肿3例。脓腔最大16cmX15cmX12cm,最/J'7cmX6cmXI。m。1.2对照组123例,男77例,女46例;年龄4~70岁,平均35.6岁。隔下脓肿12例,细菌性肝脓肿32例,盆腔脓肿16例,阑尾周围脓肿44例,肠伴间…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2年1月从一位患者肝脓肿脓液中分离出一株布兰汉氏茵(Branhamalla),即卡他布兰汉氏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以发热胸痛,咳嗽2月余,于1991年12月23日住我院外科.检查:胸片可见左侧胸膜增厚粘连与肺底大量钙化.B超提示右肝后叶5.5cm×4.4cm实质性包块.肝动脉造影右肝占位性病变.肝扫描见肝右叶顶部占位性病变.CT报告肝右叶占位性病变约3cm×5cm×7cm.癌胚抗原、免疫球旦白、包虫抗体均正常.术中右肝顶部病灶凸出肝表面,颜色发白,压之呈囊性感.局部穿刺有落空感后抽出粘稠脓性液体,送细菌培养.病理检查: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大部分区域透明变性,未见到包虫囊壁.  相似文献   

8.
1993年7月~1996年12月,我们在腹腔镜下行肝脓肿引流术21例,效果满意。1对象和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13例;年龄37~77岁,平均48.5岁。门脉系肝脓肿15例,胆源性肝脓肿6例。伴发疾病: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4例,慢性胰腺炎1例。右叶肝脓肿14例,左叶肝脓肿7例。多脓腔18例,单脓腔3例。脓肿破溃隔下感染1例。脓腔最大7cm×13cm,最小7cm×5cm。1.2手术方法术前2次以上B超诊断,必要时在B超下穿刺定位。手术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进行。制造CO2气腹和建立镜身孔、操作孔、牵拉孔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用…  相似文献   

9.
孟辉  高玲 《人民军医》1997,40(10):578-579
1990年1月~1996年8月,我们与地方协作,共诊治儿童肝包虫病165例。现将小儿包虫囊肿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5例中,男95例,女70例;年龄5~9岁67例,10~15例98例。患儿来自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内蒙、西藏、陕西等省区。肝包虫囊肿3cm×2cm×2cm~21cm×19cm×18cm。数量1~20个,平均5个不同大小的包虫囊肿共存2例。合并肺包虫22例,合并其它脏器16例。1次手术史36例,2次12例,3次以上6例。体重和身高低于同地区、同民族、同年龄者106例(64.2%)。1.2肝内分布根据朱世亮等“’以Cbu…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告了13例肝包虫囊肿经皮抽吸和引流的经验(男3例,女10例,平均47岁)。免疫学检查结果阳性5例、阴性4例、可疑2例。经皮抽吸前,5例疑为包虫病,4例诊为肝脓肿,2例诊为肝肿瘤,2例诊为单纯性肝囊肿。所有病例均为孤立性的,平均直径50mm(20-85mm)。5例囊肿壁薄(I型),1例为多隔囊肿(Ⅲ型),7例含有实性和囊性成份(Ⅳ型)。5例病变在肝左叶、8例在肝右叶。抽吸前无需给药。11例US导向,2例CT导向。抽吸针为19~22号。抽吸物作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查。3例用辫尾导管(5F和8.3F)  相似文献   

11.
例 1 男 ,5 3岁。有高血压史。右腹胀痛 3月余 ,入院检查发现右肋缘下扪及一直径 10cm大小肿块 ,AFP(- )。腹部CT检查发现 :①肝内弥漫分布囊性占位 ,边缘锐利 ,大小不等 ,增强后无强化 ;②肝脏左叶内见一低密度肿块影 ,大小约为 8.4cm× 12 3cm ,突出于肝轮廓 ,压迫胆囊、胰腺及门静脉。增强后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 ,延迟期呈低密度 ;③双肾内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囊性占位 ,左肾明显增大。CT诊断 :多囊肝、多囊肾 ,左叶巨块型外生性肝癌 ,肝硬化 ,脾大(图 1)。例 2 男 ,4 7岁。腹胀乏力半年 ,加重 2月入院诊疗 ,B超检查发现右…  相似文献   

12.
我院收治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4例,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2~73岁,平均49岁,其中40~60岁46例(占71.9%)。H、病理类型及分布见表1。三、临床表现从出现症状至人院1d~12年,平均13个月。首发症状:腹部肿块34例(53.1%),腹痛25例(39.1%),其它5例(7.8鞘)。具体表现详见表2。58例腹部可触及肿块者,其中肿块位于右上腹14例,左上腹15例,右下腹门例,左下腹10例,脐周4例,盆腔4例。肿瘤最小6cmXscmXscm,最大40cmX38cmX25cm,平均直径12cm。肿块除4…  相似文献   

13.
1990年2月~1995年5月,我们收治成人胆管囊性扩张症9例,并采用改良术,即囊肿切除、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替代了传统的囊肿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内引流术为主的治疗方式,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回临床资料回.l一般情况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42岁。病程3~12年,平均7年。9例均以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伴发热、黄疽为主症,l例可触及囊性肿块。B超检查均示肝外胆管高度扩张。4例术前行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PTC)检查提示:肝外胆管囊性扩张伴结石。手术探查肝外胆管囊性扩张,直径5~9cm,平均7.5cm…  相似文献   

14.
多间隔多房多子囊肝包虫病36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 1999年 ,我院共收治肝包虫病 2 850例 ,其中多间隔多房多子囊性肝包虫病 360例 ( 12 6% ) ,首次手术后遗漏囊肿 6例。术后随访 12 5年 ,复发174例 ( 4 8 3%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60例 ,男 2 78例 ,女 82例 ;年龄568岁 ,4 0岁以下占 86 8%。囊肿位肝右叶 2 84例 ,肝左叶 76例。房多者 4或 5个 ,少者 2个房 1个间隔 ,其中 2或 3个间隔或 3或 4个房者 2 2 8例 ,占63 3%。切除间隔囊腔最大平面面积约 32cm× 2 4cm ,子囊多达两器械盆。1 2 手术方法 均常规行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术中仔细探查、辨认间隔与包虫外囊…  相似文献   

15.
肝包虫病一直采用手术摘除内囊法治疗,经皮穿刺一直被列为禁忌[1,2]。1989年以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对167例肝包虫病人,238个包囊进行经皮穿刺、抽吸囊液、注入无水乙醇等硬化治疗,经跟踪随访4~5年,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7例均经B超、X线及卡索尼试验阳性等确诊。男124例,女43例;年龄6一69岁,平均36.2岁、汉族Ic例,回族ZI例,蒙古族19例,藏族117例。除1例外,均有食丰熟牛羊肉史或牲畜密切接触史。病程2~25年,平均13年。包虫囊肿单发性118例,多发性49例,其中37例为多次手术治疗未愈者。包囊位于左肝叶7…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以来,我们用任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骨折伴有腔前区软组织缺损和骶尾部深部褥疮43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5~65岁。小腿骨折伴骨与肌健裸露34例,其中新鲜伤口13例,感染伤口21例。缺损面积3cmX4cm~5cmX6cm。筋膜皮瓣宽2~6cm,长5~15cm。比例未超过3.5:1。均作顺转皮瓣,最大旋转度为110°。供区5例采用直接缝合,24例植取中厚皮片,5例同时应用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另9例为能尾部褥疮,面积3cmX5cm~6cmX8cm。2例用单侧皮瓣转移,7例行双侧联合皮瓣转移修复。面积平均3cmX8cm。长宽比例平均2.3:…  相似文献   

17.
病人,女,31岁,藏族。因右上腹胀痛就诊。查体:右上腹可扪及拳头大小的固定包块,其余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在肝左叶、尾叶及胰头间见约8.1cm×7.9cm大小的囊性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与胰头分界不清,毗邻胃壁有受压征象。CT诊断:胰头区占位性病变。后经手术证实为肝尾叶包虫囊肿。讨论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1)对患者有牧区生活史,且右上腹胀痛感多年(3年)询问不详;(2)忽视了有鉴别价值的肝包虫特异性检查卡松尼(Casoni)实验;(3)对肝包虫的CT征象认识不够:其包囊有内囊及外囊2层,内容物为子囊、生发囊、原头蚴、棘球蚴和少量囊液,外…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肝包虫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30岁。腹部胀痛 1年。查体无阳性发现。近1年来多次超声检查示肝右叶多房性囊肿 ,并逐渐增大。患者曾在新疆服兵役 3年 ,有疫区生活史。Casoni免疫试验阳性 ,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CT扫描示肝脏右叶多房状囊性低密度影 ,边缘清晰 ,囊壁薄 ,局部呈弧形钙化 ,大囊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囊 ,子囊密度低于母囊 (图 1) ,CT值 2~ 30HU ,最大截面约 11.2cm× 8.1cm ,上下径约 8.0cm。增强扫描 ,囊壁轻度强化 ,囊内容物及囊内间隔未见强化 (图 2 )。CT诊断 :肝右叶包虫囊肿。  手术所见 :肝右叶后上段可见一囊状肿物 ,大小约…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78年12月~1995年3月对主动脉窦瘤破裂10例行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至一般情况男7例,女3例,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5岁。入院前有突发性心慌、气短7例,头晕2例。出现症状至住院时间为10d~4个月(平均2.1个月)。自主动脉右窦破人右室6例,自右冠状窦破人右心房4例。其中伴有室间隔缺损2例(室缺直径1.0~2.0cm)。窦瘤颈口直径0.5~3.0cm(平均1.3cm);窦瘤破口直径0.3~1.0cm(平均0.95cm),最多一例有3处破口。查体:心前区可触及范围较广的连续性震四;胸骨左线3~5肋间可闻及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4例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的CT(5例)和MRI(9例)表现。结果肝左叶5例,右叶9例。2例包膜下转移瘤呈扁丘形,其余1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直径0.7~5.5cm,平均2.7cm。病灶表现为均匀薄壁型2例,均匀厚壁型2例,不均匀厚壁型7例和分隔型3例。病灶的囊壁和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呈低信号,MRI T2WI呈高信号、无钙化。12例有强化,3例延迟增强MR扫描呈现外周冲洗现象。病灶囊内部分为水样密度或信号、无强化,3例有液平。病灶通常不伴肝硬化、门静脉栓子以及胆道扩张,但有时同时显示肝外原发肿瘤或者腹部他处转移灶。结论肝脏单发囊性转移瘤具有一定的CT和MRI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此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