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针对目前夏热冬冷地区托幼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对重庆和武汉两地进行了调研与实测分析,从而获得幼儿热环境评价指标。以修正幼儿代谢率的方法为基础,计算得到了幼儿热感觉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MV值;以幼儿实际热感觉对应的幼儿生理、行为表现为依据,得到了幼儿的实际热感觉投票TSV值。对两地PMV值和TSV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幼儿的PMV与TSV的差值基本维持在0.2左右;影响幼儿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幼儿的活动水平和教师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连住宅冬季热环境及热适应现场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2012年冬季对大连住宅室内热环境、居民热感觉和热适应措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收集了36户共102份热感觉主观问卷.结果表明大连居民对热环境的接受度是93.2%,热中性温度是20.44℃,热期望温度是20.81℃,80%可接受温度区间是17.38~24.28℃.57%的受试者认为室内湿度干燥,需要采取加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冬季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的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衡阳地区高校学生宿舍在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与热舒适度,对衡阳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同时对宿舍常驻学生进行了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宿舍室内的热感觉为热,相对湿度较高,室内通风效果不佳,63%的学生对宿舍室内的热舒适性表示不满意.利用适应性PMV模型计算得出夏季宿舍室内的热湿环境处于Ⅲ级标准,室内热环境较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预测平均热感觉PMV与操作温度to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得自然通风下学生宿舍夏季室内可接受温度为23.9~28.6℃,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6.3℃.  相似文献   

6.
胡艳丽  何梅 《建筑节能》2015,(4):92-95,99
为全面了解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热环境状况和人体热舒适度,对该地区216户乡村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实测了传统典型乡村住宅的冬夏季室内温度。结果表明,2层室内热环境较差,1层的厦房、客厅和卧室温度变化特性基本一致,但是卧室由于直接接受太阳光照射,冬季热环境较好,夏季卧室温度则稍高于客厅温度;根据ISO 7730标准和我国标准,该地区乡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3.9~20.8℃、12.3~22.5℃,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24.7~28.0℃、23.9~28.8℃;总体上,关中地区村民对冬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低于对夏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因此,关中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应以冬季保温为主,兼顾夏季防热。  相似文献   

7.
空调房间热环境模型综合评判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对影响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主要环境参数(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作了大量的调查与实验,建立了室内热环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据此评价了几种空调环境。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人员的热感觉,可定量给出室内环境的PMV值。  相似文献   

8.
选取兰州市10所私立幼儿园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显示,有36%的老师对主要房间舒适度的投票值为非常热;并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私立幼儿园进行现场测试,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幼儿园主要功能房间室内人体舒适度指数DI在70~79之间,在主要使用时间人体热感觉偏热或较热。针对兰州市私立幼儿园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管理力度、利用外墙垂直绿化、加强儿童活动单元的通风、合理布置卫生间四方面提出改善幼儿园室内热环境的可操作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宇峰  赵荣义 《暖通空调》2007,37(12):25-31
对30名受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感觉、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接受范围涵盖了(0,1.5)的热感觉投票和"舒适"与"稍有不适"标度范围内的热舒适投票;在不均匀热环境下,全身热可接受度与热舒适密切相关,而全身热感觉与热可接受度和热舒适出现分离,热感觉不均匀度是其原因。综合考虑全身热感觉和热感觉不均匀度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经验证,该模型适用于全身热状态为中性偏热的均匀和不均匀热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博  刘加平  宋德萱 《暖通空调》2006,36(5):105-108
以西安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现场测试了宿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参数。通过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热感觉。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宿舍内的热环境处于ASHRAE给定的舒适区之外,80%以上的学生对室内热环境表示不满;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选取非均匀热环境热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局部热反应对整体热反应的影响,以及全面总结了非均匀稳态和瞬态热环境中常用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预测模型,为优化室内气流组织热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何跃华 《城市建筑》2014,(2):348-348
在火力发电厂中,所使用的热能动力装置是一种热力设备。其是将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电能。火力发电厂的工作质量与热能动力装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并采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衣服热阻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PMV计算程序计算了不同衣服热阻在不同风速和不同温度下的PMV值,得出夏季适当地降低衣服热阻,提高室内设计温度及风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独栋住宅建筑屋顶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运行的集热与发电性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系统运行参数的连续监测,实证了系统集热量、集热效率、发电量及发电效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集热效率为33.72%,发电效率为10.33%,平均一次能源效率为66.74%;同时,由于PVT系统的冷却作用,相比于普通的光伏(PV)系统,PVT电池片温度相对较低,发电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由于技术限制,其单位功率(发电)成本为15.48元/W,相对于单独的光伏和光热系统,经济成本仍偏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哈尔滨市居民的热感觉与热舒适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热感觉投票值分布频率与热舒适投票值分布频率是有差异的。对新加坡现场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也表明:热感觉与热舒适是不同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既仔在于稳态热环境中又存在于动态热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外墙夹心保温与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性能,并且对两种保温在施工和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出一个最优的外墙保温形式,为建筑节能做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 171份来自湖北山区罗田县农宅冬、夏两季室内外热环境和热舒适问卷,真实再现了当地住宅室内冬季寒冷、夏季湿热的恶劣热环境和当地居民强大的热适应能力;并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现有的自然通风状态热舒适评价模型在夏季能较好地预测当地农民的热舒适感受,而在冬季预测能力较低;当地农宅室内适应性热舒适区间与我国现行设计标准也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陆岳 《山西建筑》2004,30(5):6-7
通过分析Peter Zumthor设计的瓦尔温泉浴室,充分体现了其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阐明了其将建筑和环境充分结合的设计思路以及完美塑造空间的手法。  相似文献   

19.
由触觉引起的热感觉和热舒适已经有相当系统和完善的研究,然而在由光环境引起的热感觉和热舒适的研究中却存在着诸多矛盾.矛盾主要集中在色温对热感觉及热舒适的影响程度上.当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论文结论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论文结论时,这种矛盾尤为明显.致力于找到这种矛盾的诱因,并为此类研究推荐了合适的实验控制参数组合.通过分析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总结出光环境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对体温调节、热感觉、热舒适的影响和基于各个途径的限制条件.总结此类研究中应该着重控制的实验参数.通过对此类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分析,得到此类论文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并由此给出可以产生可信研究结论的实验控制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宋海静 《建筑节能》2007,35(8):20-22
目前,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社会对建筑节能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部分,而通风双层玻璃幕墙是提高现代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重要策略.给出了双层玻璃幕墙在不同季节的热过程分析,重点介绍了冬、夏季通风双层玻璃幕墙的传热机理和传热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提高幕墙建筑节能效果的热工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