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以评价其道地性。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结果 :17个产地 25份样品中黄芩苷含量变化在 6%~19%、汉黄芩苷在 2%~8%、黄芩素在 0.1%~1.6%、黄芩新素在 0.01%~0.2%、汉黄芩素在 0.01%~0.3% ,粘毛黄芩素、木蝴蝶素为痕迹量或未检出。结论 :单纯以黄芩苷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是不够的 ,建议将黄芩苷与汉黄芩苷的含量比值在 3以下、黄芩苷与黄芩素、黄芩苷与汉黄芩素的含量比值在 20~50等参数列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及采收月份对黄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时间,为规范化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黄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布置田间试验,以采收年限为主因素,采收月份为副因素;采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的含量。结果:无论是二年生还是三年生黄芩,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最高均出现在春季(5月中旬至6月中旬),而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含量最高峰出现稍晚(6月中旬至7月中旬)。结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含量最高均出现在5月到7月间,而且二年生和三年生黄芩中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相近。此外,三年生黄芩药材中各个成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提高,但并不明显。因此,如果以这些成分作为黄芩药材质量的考核指标,春季是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苷及黄芩素是黄芩的主要成分。对前三种黄酮的抗癌活性文献有不同的报导。方法: 本研究比较了4种黄酮在相同浓度下对4个肿瘤细胞株24h及48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对4种细胞株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h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7.9μM(肺腺癌A549)、15.3μM(子宫颈癌HeLa)、147μM(肝细胞癌HepG2)及104μM(乳腺癌MCF-7)。其相应的糖化物,汉黄芩苷对4种细胞均未显示抑制。黄芩素抑制HeLa细胞,而糖化的黄芩苷抑制HepG2,且对MCF-7显示刺激作用。结论: 以上结果显示,汉黄芩素在4种主要黄芩黄酮中具有最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能,而其他3种黄酮的抗肿瘤作用并不一致,黄芩苷甚至促进个别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因此,黄酮抗癌作用的研究及可能的临床应用更应在单体水平进行。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黄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小平  王影 《河南中医》2010,30(12):1176-1177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选用HPLC及uV法测定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有效成分的舍量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为:黄芩苷: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黄芩素:河北〉河南〉山西〉内蒙〉甘肃〉陕西;汉黄芩苷: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山西〉内蒙;汉黄芩素:河南〉陕西〉山西〉内蒙〉河北〉甘肃;总黄酮:河南〉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结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尽相同,则临床用药应根据不同病症、不同产地调整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5.
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证明一测多评法用于复方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以银黄制剂为研究对象,建立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黄芩苷(baicalin)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比较。结果 黄酮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20,f 274 nm黄芩素/黄芩苷=1.62,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68。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个新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银黄制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以便控制其质鼍.方法:固定相用Spherigel-C18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0.2%冰醋酸(A)-甲醇(B),梯度洗脱:0~30min:B42%~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6nm.结果:10种不同产地的黄芩根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嗣为:黄芩苷5.14%~13.58%、汉黄芩苷1.12%~2.37%、黄芩素0.46%~1.16%和汉黄芩素0.14%~0.3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黄芩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刘金欣  孟繁蕴  张胜海  卢恒  周骁腾  侯静怡  李耿 《中草药》2014,45(10):1477-1480
目的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进样量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1次色谱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20批南北地区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比较20批不同产地的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20批药材中湖北十堰地区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海南地区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最高,且南北地区黄芩药材具有差异性。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收集不同产地栽培和野生黄芩共30余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芩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对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黄芩的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河北和内蒙古产的野生黄芩的液相指纹图谱色谱峰数较栽培品多;在95%的置信区间内,栽培黄芩含黄芩苷(15.89±1.52)%,黄芩素为(1.04±0.26)%,汉黄芩素(0.27±0.07)%;野生黄芩含黄芩苷(11.93±1.62)%,黄芩素(1.03±0.26)%,汉黄芩素(0.27±0.06)%;栽培黄芩的浸出物为(52.07±3.05)%,野生黄芩(41.21±2.86)%。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指纹图谱略有差异;栽培黄芩中黄芩苷和浸出物的含量高于野生黄芩。  相似文献   

10.
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 : 1,温度37 ℃,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芩黄酮浸提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英  韩鲁佳  任成才  姜宁  唐福军 《中成药》2008,30(7):1068-1070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黄芩苷多采用回流水提,此法得率较低,产品纯度也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然而,黄芩黄酮易溶于低浓度的乙醇中,本试验以50%乙醇为浸提溶剂,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黄芩黄酮回流浸提法进行系统研究,以优化黄芩黄酮浸提的工艺条件,为黄芩黄酮提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银黄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 50 mm,1.7 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9 ~21.8,0.340~6.80,0.116 ~2.32,0.102~2.04 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 0.32%),97.1% (RSD 0.95%),101.5% (RSD 1.6%),98.7%(RSD 0.05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可为全面控制银黄颗粒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1]。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2005年版药典一部只对黄芩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由于黄芩中苷类与其苷元在极性和含量上的差异,很难用单一的方法使几种成分都达到满意的分离和测定效果。本研究采用2种分离方法并用HPLC[2-4]分析了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和光照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光照因素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黄芩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24批黄芩样品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7种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不同海拔、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生长年限,在海拔(550±30)、(650±30)m 2个范围,对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进行比较,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野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芹菜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坡和阳坡2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除汉黄芩苷、黄芩素外,其他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黄芩人工种植宜选择阳光直接照射的平地或阳坡,同时及海拔偏高有利于提高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总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黄芩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黄芩药材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4个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建立其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采用HPLC-DAD以药材中典型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建立黄芩苷与后3种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46 7,0.563 8,0.435 1),并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用所建立的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个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27批药材中以上4种成分的含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 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黄芩药材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用于药材的多成分定量。  相似文献   

16.
李顺  李凌军  闫瑞 《河南中医》2014,(6):1046-1048
目的:探讨天钩降压胶囊复方中黄芩素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天钩降压胶囊)组、B(黄苓苷)组、c(黄苓素)组,每组各6只。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天钩降压胶囊(相当于黄芩苷38mg·kg-1)、黄芩苷单体(38mg·kg-1)和黄芩素(5.77mg·kg-1),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1:3)沉淀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结果:天钩降压胶囊、黄芩苷和黄芩素单体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均呈双峰现象,通过整合药代动力学得知黄芩素权重系数是黄芩苷的1/2倍,在复方天钩降压胶囊药动学整合浓度中有很大贡献。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黄芩素对黄芩苷的药动学产生影响,为以后研究含有苷及苷元的复方药动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崔巍  孙玉琦  李艳伟 《新中医》2019,51(6):20-22
目的:探究不同方式处理对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水提取法、乙醇沉淀法、乙醇回流提取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与水提组比较,醇沉组提取率均上升(P 0.05),除汉黄芩素和黄芩素外,醇沉组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而上升(P 0.05),醇提组提取率随着乙醇浓度上升而下降(P 0.05)。与水提组比较,醇提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成分转移率均升高(P 0.05)。结论:由于提取溶剂的极性不同,不同的提取方法会使样品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产生较大的差异,此结果可为实际需求中合理选择提取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脑塞通蜜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Zorbax ODX 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提取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01-1.206μg (r=0.9997)、0.045-0.27μg(r=0.9995)、0.03-0.18μg(r=0.9993),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是97.85%(RSD=1.94%)、98.78%( RSD=2.09%)、98.63%(RSD=1.9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脑塞通蜜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不同采收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黄芩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分光测色仪及游标卡尺测定黄芩外观性状指标(药材粉末颜色、根长、根粗),采用HPLC测定黄芩12种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野黄芩素、黄芩苷、木犀草素、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芹菜素、去甲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含量。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黄芩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对黄芩“外观性状指标-成分含量-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黄芩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有相关性,但无显著性回归关系。黄芩色黄明者,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色暗、根长、根粗者,黄酮苷元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陕西省淳化地区黄芩药材秋季较适宜采收期为“寒露”节气前后。结论 黄芩饮片的色泽是其内在质量的具体体现,黄芩外观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快速评价黄芩药材质量的方法,为黄芩“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黄芩的采收与药材优劣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