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院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行坐式八段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训练依从性、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JOA)]、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训练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VAS、JO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和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腰椎关节前屈度、后伸度和Fugl-Meyer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八段锦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探讨将八段锦训练作为PD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有效手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轻中度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维持既往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3周八段锦训练。采用步态指标、平衡指标对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评估和分析比较。结果:(1)IDEEA步态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步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周期时间、步幅持续时间2项步态指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步态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周期时间、步幅持续时间分别为(1.30±0.32)s、(645.90±156.65)ms,均优于对照组的(1.56±0.38)s、(765.05±158.9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平衡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平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平衡得分和等级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平衡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衡测试等级为1.00(1.00,2.20)级,优于对照组的2.15(1.00,3.83)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对轻、中度PD患者步态及平衡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1例脑卒中中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伸肌、屈肌的峰力矩(PT)、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膝过伸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患者伸肌PT、屈肌PT、FMA及BBS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2组患者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坐-站训练对亚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亚急性不能独立完成坐-站转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2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辅助下坐-站转移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患足置后下辅助坐-站转移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AL-080平衡功能评估系统测试2组患者训练前后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SLsi)、坐位稳定极限下压力中心点的最大面积(SAsi)、训练后独立完成坐-站转移时间(T)、双下肢负重差异(ALD)、足底压力峰值(Fmax)以及站立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SLst)、站立稳定极限下压力中心点的最大面积(SAst)。结果:训练2周后,2组SLsi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SAsi及BB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 观察组完成坐-站转移所需的时间、健侧下肢负重及AL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下肢负重、Fmax及动态SAs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SL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坐-站转移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提高,且采用患足置后下坐-站转移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RS‐F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共连续治疗6周。通过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评定、50m步行膝过伸次数评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指标评价2组患者膝过伸的情况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50m步行膝过伸次数(次)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训练和配合MOTOmed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和步行能力,但是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联合手太阴肺经拍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坐式八段锦联合手太阴肺经拍打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和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联合手太阴肺经拍打可增强AECOPD干预效果,利于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加快肺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联合八段锦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51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八段锦组(n=17)和联合治疗组(n=16)。3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八段锦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运动,联合治疗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先进行WBVT,随后进行八段锦运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5次坐站计时测试(FTSST)、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和Pro-Kin 254动静态平衡测试系统评估3组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跌倒恐惧程度。结果:治疗12周后,八段锦组和联合治疗组TUGT、FTSST、MFES和稳定及限值(LOS)均增加(均P<0.05);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均减少(均P<0.05);联合治疗组TUGT、FTSS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总偏移指数均优于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水平(均P<0.05),MFES和LOS均高于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八段锦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WBVT联合八段锦运动能有效改善老年肌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言语心理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利用电动步行浴槽水中平板步行运动系统(Hydro Physio系统型号FOCUS 565/005001)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及采用6min步行测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功能性步行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步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靖然  陈小飞 《中国康复》2020,35(12):633-6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Lokomat下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和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周平衡训练干预对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身体站立位平衡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50名7~12岁粗大功能Ⅰ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16周的平衡训练。受试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接受Berg平衡量表(BBS)、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测试。结果:治疗16周后,2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静态平衡测试在睁眼(DLO)与闭眼状态(DLC)下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最大动摇径(Dx)、前后方向最大动摇径(Dy)、移动总路程(Lng)和包络面积(Area)干预后值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动态平衡测试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最大旋转角速度(MRS)、平均旋转角速度(ARS)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组间平衡能力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Dx-DLO、Dx-DLC、Dy-DLO、Dy-DLC、Lng-DLO、Area-DLO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态平衡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RS及M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6周的平衡仪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均可以有效地提高脑瘫儿童身体平衡控制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相比于常规康复训练,平衡仪训练改善静态及动态站立平衡能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黄海  周晶  魏蒙 《中国康复》2021,36(8):486-490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八段锦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时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腰部前屈、后伸及最大屈曲状态下竖脊肌平均肌电值信号并计算屈曲-放松比(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屈曲与后伸过程中平均肌电值(FLEXAEMG、EXEAEMG)及相应FRR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最大屈曲状态肌电值(MVFAEMG)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VAS评分及ODI值较治疗后均升高(均P<0.05),FLEXAEMG、EXEAEMG、FRR降低(P<0.05),MVFAEMG升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值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LEXAEMG、EXEAEMG、FRR降低(均P<0.05),MVFAEMG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佳,这可能与八段锦训练提高竖脊肌收缩和放松能力并增强腰椎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彭杰  郑琨 《中国康复》2019,34(1):34-36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等速训练仪训练。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等速训练仪对患侧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矩进行评定,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进行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等速肌力测试屈、伸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膝过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0.0%,P0.05)。结论:等速训练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为截瘫患者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积极的临床指导。方法:126例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6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联合有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以下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6个月后,常规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H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TC、L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G、HDL、TC、LDL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TG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HDL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有氧运动训练截瘫患者对HDL、TG代谢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扭转截瘫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早期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arthel量表指导下分级护理联合坐式八段锦对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104例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Barthel量表指导下分级护理联合坐式八段锦干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吞咽功能及营养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干预3、7、15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幅趋势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rthel量表指导下分级护理联合坐式八段锦可改善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保障机体营养指数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截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1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如垫上桥式训练、跪位训练、坐站训练、佩戴支具步行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多点多轴悬吊运动训练,选择仰卧位、俯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仰卧位骨盆上抬和侧卧位拱桥等方式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TCT、BB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CT[(85.6±7.2)分]、BBS[(78.1±8.3)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不完全截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坐位站起速度与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相关性。方法测量22例脑卒中患者五次坐位站起(FTSTS)的时间,用平衡仪测量静态平衡能力及重心左右移动的能力,并测量坐位时功能性前伸的距离。分别计算五次坐位站起(FTSTS)用时与各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并做回归分析。结果 FTSTS用时分别与偏瘫侧、外周面积、坐位时功能性前伸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坐位站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坐位时功能性前伸距离和静态时重心摆动的外周面积。右侧偏瘫患者比左侧偏瘫患者坐位站起速度快(P<0.05)。结论静态时重心摆动的外周面积和坐位下功能性前伸距离是影响坐位站起速度的主要因素,右侧偏瘫患者的坐位站起速度明显快于左侧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PT)、屈伸肌的总功(TW),运用意大利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侧下肢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步长、触地时长。结果:治疗6周后,2组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PT和TW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髋、膝和踝关节的屈曲、伸展角度较治疗前均扩大(均P<0.05),步长和触地时长均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肌和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焱  王盛  顾昭华 《中国康复》2018,33(6):502-504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肌力训练带后拉法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PD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坐站训练、关节牵伸等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一种功能性肌力训练带的单根后拉绑法进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评估Berg量表(BBS)评分、"站起-走"(TUG)计时测试及单腿站立测试。结果:训练8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及单腿平衡时间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计时时间较训练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肌力训练带后拉绑法能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指标、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肌电图检测、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C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为(39.81±2.96)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0.96±3.22)m/s,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4.53±0.71)mg/L,白细胞介素-6为(79.31±9.48)ng/L,肿瘤坏死因子-α为(2.15±0.42)n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为(3.94±0.71)mPa·s,血浆比黏度为(1.37±0.35)mPa·s,纤维蛋白原为(4.21±0.81)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病人末梢循环及炎症损伤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