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自行研发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Epidot-ELISPOT)检测方法应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自行研发的Epidot-ELISPOT检测方法及进口T-SPOT.TB试剂盒,检测60份结核病例和75份健康人群的外周血结核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水平[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s)]。结果:ELISPOT方法与T-SPOT.TB检测方法对结核感染人群中的敏感性分别为81.67%、90.00%,特异度分别为94.67%、94.67%,Epidot-ELISPOT的敏感度与T-SPOT.TB比较(χ2=1.313,P=0.252),特异性比较(χ2=0.000,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肺结核痰阳组和痰阴组形成的SFC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行研发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T-SPOT.TB检测方法类似,可用于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张桂芝  李鸿斌  肖镇 《医学综述》2012,(18):3047-3049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因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而较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就ELISPOT的技术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覃伟  银春莲  杨莉  李海  郑春燕 《广西医学》2012,34(11):1466-146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36例(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患者(对照组)38例,收集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ELISPOT检测,同时对部分受试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果结核病组中ELISPOT的灵敏度为91.7%(33/36),特异度为81.6%(31/38)。TST的灵敏度为48.1%(13/27),特异度为57.9%(22/38)。同时完成ELISPOT和TST检测的27例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88.9%(24/27),明显高于TST检出率的48.1%(13/27,P=0.021);对照组中,ELISPOT阳性检出率为18.4%(7/38),明显低于TST检出率的42.1%(16/38,P<0.05)。结论 ELISPOT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分离5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4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s),经早期分泌抗原靶6 kD(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 kD (CFP-10)、ESAT-6/CFP-10融合蛋白(E/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结核菌素检测和T-SPOT.TB检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诊断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SPOT.TB可有效诊断结核疾病,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探讨ELISPOT在初治肺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初治肺结核123例和非结核疾病病例102例作为结核组和对照组,应用6 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10 kD培养滤过蛋白融合蛋白(ESAT-6/CFP-10)作为抗原对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ELISPOT(即ESAT-6/CFP-10-ELISPOT),检测斑点形成细胞(SFCs)的数量;同时对受试者行TST.结果 结核组ESAT-6/CFP-10-ELISPOT形成的SFCs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结核组中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91.1%(111/123)、特异度80.4%(82/102)、阳性似然比4.60、阴性似然比0.12、阳性预测值0.85、阴性预测值0.87,TST的敏感度65.6%(59/90)、特异度45.1%(46/102)、阳性似然比1.31、阴性似然比0.76、阳性预测值0.51、阴性预测值0.60.ESAT-6/CFP-10-ELLS-PO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TST(均P=0.000).菌阳肺结核组和菌阴肺结核组间ESAT-6/CFP-10-ELLSPOT形成SF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166),两组ESAT-6/CFP-10-ELISPOT的敏感度分别为91.8%(67/73)和88.0%(44/5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48).结论 ESAT-6/CFP-10-ELISPOT有可能作为辅助诊断初治肺结核的较为准确方法,并为菌阴肺结核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但诊断的特异度可能受结核潜伏感染影响.TST对初治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09-1010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对87例初治的肺外结核病患者进行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病理检测、痰涂片找结核杆菌、结核PCR检测及结核IgG的检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敏感性,并观察了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不同部位肺外结核病中的敏感度。结果:ELISPOT对肺外结核感染的敏感度为73.6%,明显高于病理检测(37.3%)、痰涂片(6.5%)、结核抗体检测(14.6%)及结核PCR的检测(3.8%)。不同肺外结核感染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敏感度不同。结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可作为肺外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方法,其在不同部位结核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RD1基因片断Rv3873、Rv3878和Rv3879c编码产物引起的T细胞反应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49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结核组)和38例接种过卡介苗(BCG)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Rv3873、Rv3878和Rv3879c的49个肽段刺激产生γ干扰素(IFN)的T细胞。结果结核组患者中对Rv3873、Rv3878和Rv3879c肽段的反应率分别为53%(95%CI:39%~67%)、35%(95%CI:22%~48%)和45%(95%CI:31%~57%),对照组分别为7.9%、2.6%和2.6%。结论Rv3879c肽段可作为以T细胞为基础的结核诊断试验的备选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外周血与胸腔积液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联合腺苷脱氢酶(ADA)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8例胸膜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胸腔积液标本分别进行ELISPOT检测、ADA检测。以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胸膜活检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为金标准。记录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标本中斑点形成细胞数(SFC)的计数情况,比较不同途径ELISPOT联合ADA检测的相关诊断指标。结果外周血与胸腔积液在ELISPOT联合ADA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SFC高于外周血,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0%、94.3%、96.3%,均高于外周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0.0%、88.6%、89.4%)。结论胸腔积液在ELISPOT与ADA联合检测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较外周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ST)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9例结核病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取T-SPOT.TB试验和TS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T-SPOT.TB的特异度为17.2%,灵敏度为80.8%,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89.4%,准确度为84.2%。TST的特异度为79.3%,灵敏度为39.0%,阳性预测值为72.7%,阴性预测值为79.3%,准确度为67.4%。结论结核病应用T-SPOT.TB诊断的准确度较TST试验更高,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临床诊断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SPOT.TB方法,测定60例疑似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20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感染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频率.结果 60例疑似合并结核患者,最终确诊结核35例,其中26例结核抗原特异ELISPOT阳性,提示该诊断方法敏感度为74.3%,30名健康对照中,4名健康体检阳性,20例非结核疾病患者均阴性,该方法的特异性为86.7%.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是较灵敏和特异的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可用于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对关节结核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关节疾病108例患者的关节积液,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关节积液进行分枝杆菌的检测及其菌种鉴定,并将结果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关节疾病中,确诊为结核性关节炎59例.基因芯片法显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51例,阳性率86.44% (51/59);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例,阳性率7.41% (8/108);2例复合阳性.抗酸染色显示阳性5例,阳性率8.47%(5/59),该5例基因芯片法也阳性.基因芯片法和抗酸染色法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非关节结核49例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均阴性,特异度为100%.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对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型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在关节结核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IL-33水平的差异,探讨IL-33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和痰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能否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肺炎患者,结核科筛查的结核潜伏感染者和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33的浓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33水平用于肺结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利用ELISPOT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及结核潜伏感染组的T-SPOT.TB,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核组、肺炎组的痰分枝杆菌核酸。结果 肺结核组外周血IL-33浓度平均值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诊断肺结核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40~0.897,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28.5 ng/L,对应的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IL-33联合T-SPOT.TB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P<0.05)。IL-33检测法灵敏度高于核酸检测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阳肺结核组与菌阴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肺结核患者组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中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结论 外周血IL-33检测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T-SPOT.TB检测及痰结核菌核酸检测,可以提供更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研究人员最近报道了一种比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更为有效的快速血液试验方法。 这一灵敏的酶联免疫点化验方法(ELISPOT)可用来探测对结核杆菌抗原特异的T细胞。英国牛津大学Nuffield临床医学系Dr.Ajit Lalvani及其同事报告:这些抗原不存在于牛结核分支杆菌BCG和大多数环境中的分枝杆菌。 在Leicestershire县结核病大规模暴发中,这一新方法得到了充分证明。研究人员用TST和ELISPOT两种方法对535名学生进行了结核杆菌感染的化验。他们比较了这两种化验与指标病例(indexcase)暴露程度和BCG免疫接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利福平耐药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 MTB/RIF)技术在骨关节结核病灶不同类型标本检测中的差异。 方法 选取骨关节结核患者245例,通过手术获取病灶中的脓液(199份)、干酪组织(161份)、肉芽组织(178份)、骨组织(87份),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比较4种组织标本阳性率。计算2种检测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作为金标准,计算Xpert MTB/RIF技术在骨关节结核标本及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245例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12例(45.71%),625份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13份,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脓液>干酪组织>肉芽坏死组织>骨组织(P<0.01)。245例患者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28例(52.24%),625份标本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255份,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比较脓液>干酪组织>肉芽组织>骨组织(P<0.01)。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85例(75.51%)。Xpert MTB/RIF检测技术检验脓液、肉芽组织、干酪组织、骨组织阳性率均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P<0.05或P<0.01)。Xpert MTB/RIF技术检测诊断骨关节结核的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84.96%,诊断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97.92%,特异度为93.75%。 结论 为了准确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利福平耐药性应尽量收集多种标本,特别是病灶中的脓液,Xpert MTB/RIF技术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TB-PhaB)对结核性胸积液的诊断价值,并与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方法相比较,以评估3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过临床确诊的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共120例,使用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胸液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胸液的TB-PCR和ADA检测.结果 TB-PhaB的灵敏度为49.23%,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0.701.ADA的灵敏度为83.08%,特异度为98.18%,准确度为0.906.TB-PCR的灵敏度为49.23%,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0.655.TB-PhaB的灵敏度、准确度与AD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特异度则差异无显著性.TB-PhaB的灵敏度、特异度与TB-P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准确度则差异有显著性. 三者的联合检测中,以TB-PhaB+ADA组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对结核性胸膜炎,TB-PhaB检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DA检测是一项较有价值的指标;TB-PCR检测的诊断价值有限.联合试验的诊断价值以TB-PhaB+ADA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新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T-SPOT.TB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显示41例为阳性,39例为阴性。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显示46例为阳性,34例为阴性。T-SPOT.TB与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法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63,一致性良好。结论 T-SPOT.TB有助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辅助指导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验(TBAb)对肺结核的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高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通过全球基金结核病诊断手册要求,诊断出为结核病的患者数是2 335例,痰阳1 410例,痰阴925例,排除非结核病患者是3611例。结果:痰检阳性者其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验阳性率是88.3%,痰检阴性者其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验阳性率是73.5%,非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验阳性率是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试验对肺结核的血清学诊断在临床上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线性探针耐多药检测技术(Hain)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分析辽宁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drug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TB)的检出情况,为本地区结核病的控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3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应用Hain、Xpert MTB/RIF和比例法鉴定利福平(rifampin,RFP)和异烟肼(isoniazid,INH)的耐药性;以比例法为金标准,分析另外两种方法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ain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81.8%(72/88),特异度为87.6%(92/105);Hain检测异烟肼耐药的灵敏度为81.2%(82/101),特异度为70.7%(65/92);Hain检测MDR-TB的灵敏度为76.7%(46/60),特异度为81.2%(108/133);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90.9%(80/88),特异度为81.9%(86/105)。Hain、Xpert MTB/RIF两种检测方法与比例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in和Xpert MTB/RIF是快速有效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方法,适用于辽宁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在结核性结节性红斑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临床中的结节性红斑患者,行PPD皮试阳性(>10 mm),进行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TB)检测,根据T-SPOT.TB的检验结果,进行分组治疗,以及是否对抗结核治疗有效,共得到4组数据.分别选取T-SPOT.TB在不同阳性值时,来对4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描述T-SPOT.TB检测在诊断结核性结节性红斑中的作用价值.结果 当设定T-SPOT.TB>10为阳性时,T-SPOT.TB的灵敏度、 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0%、41.18%、78.72%、70.00%;当设定T-SPOT.TB>20为阳性时,分别为82.50%、70.59%、86.84%、63.16%.结论 在临床上对疑似结核引起的结节性红斑患者行T-SPOT.TB检测对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T-SPOT.TB的阳性值越高,越支持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