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浅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为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组。记录阻滞后30min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者达到90.0%,而对照组仅为16.7%(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428例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依据单纯肌间沟臂丛与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分为肌间沟组、肌间沟加颈浅丛组即复合组;肌间沟组198例,复合组230例;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复合组225例达到完全无痛,3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2例失败优良率〉99%,肌间沟组8例无痛,189例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1例失败,优良率〉99%。结论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独肌间沟臂丛阻滞,是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行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为对照组(n=30),I/组为实验组(n=30)。I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有明显上升(P〈0.05)。I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A组3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3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VAS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高于A组(P0.05)。B组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以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6.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47-3248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单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对57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0.
颈丛复合臂丛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以往单用颈丛阻滞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不完善,必需辅助用杜非合剂、氟芬、甚至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等才能完成手术,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大,对病人的生理扰乱大,甚至药物的毒副作用反应。近年来我院在48例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颈深浅一次注药,加三指定位肌间沟法联合麻醉完成手术,因操作简单易行,术中病人安全,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在肩锁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118例行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颈丛麻醉,B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三组用药配伍相同,进行比较。结果C组与A、B两组比较,镇痛效果好,局麻药及辅助用药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肩锁部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管世淮 《临床医学》2009,29(9):99-10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时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能为患者手术或镇痛等提供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本手术切口位置高,部分(由第4颈椎)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欠完善,不能满足术中需求。作者通过对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与单纯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复合神经阻滞效果明显提高,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曦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747-2747
目的 探讨0.2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深丛阻滞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I—II级24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I组(n=12)为研究组,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双侧颈深,颈浅丛阻滞;II组(n=12)为传统方法组,局麻药用0.25%布比卡因30ml,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包块较小一侧行颈浅丛阻滞。两组病人深丛阻滞均给局麻药7~9ml,浅丛阻滞6~8ml,术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阻滞效果。结果 呼吸监测:I组病人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II组病人有一例由于阻滞效果差,在应用静脉辅助药后出现呼吸抑制。阻滞效果:I组(研究组) 优:6例,良:5例,一般:1例,差:0例; II组(传统方法组) 优:0例,良:2例,一般: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深丛阻滞,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轻微,在临床上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03/2007—06我院对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120例患者分别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加压迫法、臂丛加颈丛联合阻滞、颈丛阻滞麻醉,对这3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锁骨内、外侧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外侧1/2骨折患者采用改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内侧1/2骨折患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组均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起我院对64例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的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I-Ⅱ级肩关节脱位患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肌间沟法臂丛阻滞,低浓度组(L)注入0.5%利多卡因15mL,对照组(C)注入1.5%利多卡因15mL。观察复位效果,同时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记录起效时间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复位都易于成功,对照组(C)发生Horner's征4例,因膈神经阻滞而致同侧呼吸音减低2例,低浓度组(L)起效时间相对较长(P<0.05)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止痛性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肩关节复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选择60例行肩锁部骨折手术患者,无明显麻醉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施行改良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两组手术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麻醉并发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改良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部骨折手术,定位准确,顺左手食指指甲进针,以指甲为引导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赵年章  张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33-1834
目的:探讨肩区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9例,分为臂丛阻滞麻醉组,颈丛阻滞麻醉组,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组,并对这三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综合满意度评估及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的比较.均显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较另两组满意,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是肩区手术较完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方案,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前,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骨膜时、手术结束时、术后10 min,观察组的HR、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时,观察组的ACTH、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