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摩擦喷射电沉积工艺制备了N i-A l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电压、镀液中纳米颗粒含量、镀液喷射速度、镀笔相对运动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沉积速度以及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对镀层沉积速度影响较大,电压、镀液中纳米颗粒含量对复合含量的影响较大。扫描电镜及能谱测试显示,该纳米复合镀层表面较为平整、致密,纳米颗粒在镀层中呈均匀弥散分布,含量在2%~5%。  相似文献   

2.
防银变色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银镀层“自身”抗变色能力。研究了溶液组成,复合微粒的种类和含蛭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镀层各种理化的性能的影响。采用该技术制备的银基复合镀层不仅我观光亮、硬度高、孔隙率低,能保持银镀层原有的优良导电性能,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变色能力。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在复合电沉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纳米复合镀层(包括高硬度耐磨纳米复合镀层,耐腐蚀、装饰性复合镀层,耐高温氧化复合镀层和具有电接触功能的纳米复合镀层等)的研究现状。对纳米微粒与金属的共沉积机理———吸附机理、力学机理和电化学机理以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纳米复合电沉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Ni-W-SiC复合镀层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热处理对Ni-W-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工艺可得到含Ni50%~55%、W42%~45.4%和SiC3%~7.6%的复合镀层。Ni-W-SiC复合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态,经500℃×1h或氮、碳共渗后,镀层已晶化,产生了镍固溶体和少量的γ-(FeNi)相,经氮、碳共渗后,还有WC相和Ni_4w相。SiC微粒的加入,显著地增加了Ni-W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经氨、碳共渗后的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优于其他镀层。  相似文献   

5.
无机颗粒的共沉积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概述所谓复合电沉积是指用电沉积的方法,使金属与无机颗粒、有机颗粒或金属颗粒共同沉积,以形成复合镀层的方法,运用复合电镀,可以获得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镀层,诸如耐磨镀层、耐高温镀层、减摩镀层、耐磨自润滑镀层、高温耐磨镀层、高温自润滑镀层、耐腐蚀镀层、分散强化镀层、特殊装饰性彩色镀层等等,它们在机械工业、航空工业、汽车工业,以及电子工业与航天工业中有着被广泛使用的前景,可以胜任单金属镀层与合金镀层无法胜任的场合。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相似文献   

6.
摩擦喷射纳米颗粒复合电沉积工艺是一项获得纳米颗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工程新技术,具有复合含量高,工艺简单等特点。讨论了纳米颗粒、电压、摩擦压力、相对运动速度以及镀液的喷射速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N i-A l2O3纳米颗粒复合镀层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摩擦电喷镀技术制备Ni-Co—MoS2复合镀层,系统试验研究了复合镀层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含MoS2微粒的复合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基质金属密实,无明显裂纹,MoS2微粒均匀地分散在镀层中;MoS2微粒的减磨作用,可有效改善镀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复合电沉积制备多元复合材料方面的进展。重点探讨了麻复合镀层、自润滑复合镀层、电接触功能的复合镀层、耐蚀复合镀层等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金属复合镀层 难于满足某些需求,而多元复合镀层由于具有耐磨、耐蚀或耐磨、耐高温氧化等优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酸性氯化物电解液中进行了MoS2微粒与铁、镍共沉积的试验,确定了制备(Fe-Ni)-MoS2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所得到的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镍合金镀层中弥散分布着6.41wt%的MoS2微粒后,与Fe-Ni合金镀层,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相比,其摩擦系数和损率显著降低,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与直流电沉积,研究了RE—Ni—W—P—SiC复合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脉冲电流得到的复合镀层比直流电流得到的镀层有更高的硬度、沉积速度,同时耐磨、耐蚀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电沉积(Fe-Ni)-Al_2O_3复合镀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Fe-Ni)-Al_2O_3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氯化物电解液中的Al_2O_3,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Al_2O_3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与Fe-Ni合金镀层和45~#淬火钢相比,(Fe-Ni)-Al_2O_3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复合镀层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电沉积是获得功能复合镀层的一种新工艺,介绍了自润滑复合镀层、电接触功能复合镀层、电催化复合镀层的最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用电沉积制备的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电催化复合镀层可在纯金属电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电极反应中的过电位;电接触复合镀层因其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电阻,提高接触寿命在今后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复合电镀是制备复合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采用电沉积(电镀、电刷镀)或化学沉积的方法获得复合镀层。主要从沉积微粒、基质金属等方面对近几年国内外在耐磨复合镀层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复合镀层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的影响及热处理方式对Ni-W-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沉积工艺,可得到含Ni50~55%、W42~45.4%、SiC3.0~7.6%的复合镀层.NiWSiC复合镀层在镀态时为非晶态,经500℃热处理1h或氮碳共渗后,镀层已晶化,产生了镍固溶体和少量的-FeNi相,经氮碳共渗后还有WC和WN相.SiC微粒的加入显著地提高了Ni-W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经氮碳共渗后的复合镀层,其硬度和耐磨性优于其它镀层.  相似文献   

15.
与纯金属和合金镀层相比,复合镀层具有更加致密的结构及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电沉积复合镀层的过程中引入超声波,不仅能改善镀液中微粒的分散度并降低微粒的团聚,还能进一步提高复合镀层的性能。介绍了超声空化效应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电沉积非晶态Ni—W—P—SiC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P-SiC复合镀层硬度、耐磨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镀层在300℃以下为非晶态,在300~400℃之间为混晶,400℃开始晶化,并析出细小的Ni3P相,在镀液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能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和晶化温度,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硬度和耐磨性达到峰值,腐蚀试验表明复合镀层在各种腐蚀介质(硝酸除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电沉积RE Ni W B复合镀层硬度和沉积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为5 13μm/h,硬度为667HV。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试镀层成分表明,RE Ni W B复合镀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W=0 49%,wB=1 17%,wCe=1 99%。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有较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先增加后降低,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硬度和磨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1087HV和0 64mg/(cm2·h);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时,镀层的氧化增重较小,热处理温度高于600℃,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方法制备磷酸钙生物陶瓷镀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化学方法是制备磷酸钙生物陶瓷镀层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基于电化学原理有三种技术可用于制备生物活性陶瓷镀层一电沉积技术、电化学复合共沉积技术和电泳沉积技术。本文对这三种技术用于制备磷酸钙生物陶瓷镀层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加入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的成份、结构、表面形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稀土有利于SiC与Ni-W-B的共沉积,使镀层结晶细化,RE-Ni-W-B-SiC复合镀层的硬度高于Ni-W-B-SiC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20.
电沉积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一种新兴的复合表面技术。阐述了纳米颗粒与金属共沉积的机理、工艺条件对纳米复合电沉积的影响。以及纳米复合共沉积的应用。纳米与金属共沉积可明显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耐蚀、光催化和电接触性能。指出了纳米复合电沉积现存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