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瘀软膏成型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散瘀软膏的成型工艺.方法:筛选不同配比乳剂型基质;以外观性状和稳定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散瘀软膏的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浓缩液加入三乙醇胺、甘油及尼泊金乙酯85℃加热溶解为水相;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85℃加热熔融为油相.将油相以细流状加至水相中,550 r?min-1速度搅拌至完全冷却.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制剂稳定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十二时辰软膏剂的最佳制备方法,确定最佳基质处方、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高温试验、低温试验、离心实验和外观性状为评价标准,比较不同基质的软膏剂处方的稳定性,选出最佳基质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选出最佳软膏基质配比;以药物与基质的不同比例制备药膏,确定十二时辰软膏剂的最佳含药量,并观察软膏剂的外观性状。结果:最佳基质配方为以聚山梨酯为乳化剂的O/W型基质,最佳基质的配比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白凡士林(0.8∶4∶3)。最佳载药量为20%。结论:探讨了十二时辰软膏剂的初步成型工艺,为增加治疗糖尿病足的制剂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莪术残油软膏基质的最佳配比。方法:以软膏剂的外观性状,离心分层时间,耐低温,耐热恒温实验结果为考察指标,以油相、水相、乳化剂为可变因素,选用U8(86)表进行均匀设计实验,并依据其结果运用L9(34)表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基质处方。结果:基质的最佳配比为:单硬脂酸甘油酯4.5g,硬脂酸10g,白凡士林5g,液体石蜡15mL,甘油10g,十二烷基硫酸钠0.22g,三乙醇胺0.22mL,尼泊金乙酯0.5g,蒸馏水50mL。结论:按此法制备的软膏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猪肤最佳水提取条件,并筛选出猪肤汤最适宜的基质类型及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猪肤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猪肤水提取的最佳条件。制备水溶性、油脂性、乳剂型三种基质,根据外观、色泽、涂展性筛选出最适宜猪肤汤的基质类型,进一步筛选出该类型下的最佳基质处方。结果:猪肤最佳水提取条件:猪肤与水比例为1∶4,煎煮3次,1.5h/次。猪肤汤最适宜的基质类型:O/W型乳剂型软膏基质。最适宜的基质处方:①水相:甘油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0.10g,纯化水4.80mL;②油相:黄凡士林1.00g,硬脂酸1.05g,单硬脂酸甘油酯0.80g,液体石蜡1.25g;③防腐剂:尼泊金乙酯0.01g。制备的猪肤汤软膏含量均匀一致,稳定性考察符合标准。结论:猪肤水提取条件合理可行;猪肤汤基质处方适宜,制备方法准确;猪肤汤软膏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的制备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本复方提取的最佳条件;以静置观察(24h)、离心(3000r/min)10分钟的乳膏初步稳定性和外观为指标,优化成型工艺条件。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制得O/W型乳剂型基质中药软膏剂。结论:中药复方伸筋草软膏剂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湿疹愈乳膏的基质组成和配比。方法针对影响乳剂质量的基质成分等采用正交设计,以乳剂的乳化质量为考察指标,对乳剂的组成和配比进行试验,筛选出湿疹愈乳膏的优化处方。结果最佳基质配比及工艺条件为:混合醇30、硅油15、单硬脂酸甘油酯5;平平加∶12烷基磷酸酯钾盐4∶10;80℃、4000r/min、搅拌10min,将水相加入油相。结论优选得到的配方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青鹏软膏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及稳定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了优选,同时筛选药粉与基质的混合时间,优化了青鹏软膏的制备工艺。结果:优选的青鹏软膏基质处方为:硬脂酸75g,单硬脂酸甘油酯9g,轻质液体石蜡9g为油相;氢氧化钾9g,甘油80g,尼泊金乙酯3g,纯化水680ml为水相;两相基质搅拌混匀后加入药物搅拌30min。结论:优选的青鹏软膏制备工艺简便、合理,制得的软膏外观色泽佳,皮肤感觉良好,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优裂霜在我院已长期应用于临床 ,对治疗皮肤皲裂、花斑癣、湿疹、风疹块等皮肤病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 :尿素 10 0 g,甘油 10 0 g,徐长卿 15 0 g,液状石蜡 2 0 g,香精 5 ml,无水硫酸钠 7g,单硬酸甘油酯 40 g,吐温 -80 10 g,硬脂酸 14 0 g,凡士林 2 0 g,尼泊金乙酯 1g,蒸馏水适量。制成 10 0 0 g。1.2 制备1.2 .1 取徐长卿 15 0 g加水 10 0 0 m l浸泡 30 m in,加热蒸馏提取 ,收集蒸馏提取液 6 0 0 ml,加入水相成分尿素 ,吐温 -80 ,甘油 ,无水硫酸钠 ,加热至 80~ 85℃ ,保持恒温 ,备用。1.2 .2 取油相成分凡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芩柏软膏进行制剂工艺优化,选出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 首先筛选空白基质处方和提取液加入比例,随后以乳膏的硬度、稠度、外观性状、涂展性、稳定性、流变学测试、显微观察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试验优选最佳基质处方,并单因素考察乳膏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芩柏乳膏基质处方为硬脂酸3 g,单硬脂酸甘油酯4 g,白凡士林2 g,十八醇4 g,甘油6 g,吐温-80 (Tween-80) 3 g,黄芩和关黄柏提取液(每1 g含生药0.8 g) 18 g;制备方式:取甘油、黄芩提取液、Tween-80加热至70~80℃,缓缓加入相同温度的关黄柏提取液、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十八醇的油相中,保持相同温度以250 r/min乳化15~20 min (70~80℃),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冷却即得芩柏乳膏。结论 以该工艺制得的芩柏乳膏质地均匀,外观细腻,易于清洗,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丹参总酚酸提取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处方中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PEG6000的用量进行考察。结果:最终确定鼻用凝胶的制备工艺为:取0.84g药物,加入60mL三乙醇胺溶液(0.1%)搅拌使溶解,加入16g泊洛沙姆P407、1g泊洛沙姆P188、1g PEG6000,于冰浴条件(4℃)下,磁力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加蒸馏水调整总量至100mL,然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24h,即得澄清溶液。结论:优选的工艺适用于丹参总酚酸提取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苦黄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坤  匡琪  董伟  沈钧 《中药材》2008,31(2):291-295
目的确定苦黄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方法以苦黄浸膏软化点的测量数据为指导,结合正交设计,调整喷雾干燥的工艺和流化制粒的工艺,进行苦黄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筛选出制剂的最佳条件,再以大黄素和大黄酚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含量.结果苦黄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为浸膏按100%比例加入糊精,控制进风温度在170℃~175℃,进行喷雾干燥,再选用75%乙醇,在85℃进风温度下以4 Hz流速流化制粒3 h.结论所选择的最佳制剂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凝胶并研究其抗炎活性。方法:利用减压干燥法制备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分别取0.5%、1.0%、1.5%用量的卡波姆来制备凝胶基质,以确定具有最佳涂布性能的凝胶基质中卡波姆的用量;将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尼泊金甲酯等加入空白凝胶基质中,搅拌均匀,制备复方凝胶剂;以耳肿胀和足跖肿胀试验初步测定马黄酊凝胶的抗炎活性。结果:通过观察凝胶均匀性、细腻度、黏稠度、舒适度等,发现质量百分比浓度1%卡波姆空白凝胶较为适宜作为凝胶基质,制备的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凝胶外观颜色均匀,涂布性能良好;5%与10%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凝胶显示出较好的抗炎活性。结论:马黄酊复方提取物凝胶处方和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3.
正交优选法考察荆芥内酯聚乳酸纳米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荆芥内酯聚乳酸纳米球的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纳米球的粒径、分散度和药物包封率为指标,选定3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聚乳酸和荆芥内酯的投料比、水油体积比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结论荆芥内酯聚乳酸纳米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是:聚乳酸用量为50mg,荆芥内酯药物用量为5mg,聚乙烯醇浓度为0.3%,水相体积为20mL,油相二氯甲烷为2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金鉴灵软膏剂的成型性工艺进行优化及验证,并考察其对湿疹的影响。方法:以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为评价指标,确定基质种类为蜂蜡;以稳定性实验与均匀性实验结果为评价指标;以麻油与基质比例、融化温度、加热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出最佳成型性工艺;对小鼠进行湿疹造模后,以其耳肿胀度、细胞因子水平及炎症因子病理情况等指标考察最佳成型性工艺下制备出的不同剂量组的样品对小鼠湿疹的疗效。结果:最优成型性工艺为:基质种类为蜂蜡,麻油与基质比例为7.5∶1,融化温度为71℃,加热时间为11min;最佳成型性工艺制备的样品可缓解湿疹中出现的炎症症状。结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筛选出的成型性工艺稳定可靠,最佳成型性工艺下制备的样品对小鼠湿疹的治疗效果显著,抗炎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香连金黄软膏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优选挥发油提取和成型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和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姜黄粉碎至10目,加8倍量水提取5小时;醇提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60分钟;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60分钟;成型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至90±2℃,将油相缓缓加到水相中,按同一方向搅拌至冷凝。结论:优选得到的新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微乳法提取番石榴叶中槲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微乳提取番石榴叶中槲皮素的方法.方法:考察油相、水、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确定最佳微乳处方;用HPLC法测定微乳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并与溶剂提取法比较.结果:溶剂提取方法中,以甲醇提取得到的槲皮素含量最大,为4.72 μg/mL;而在拟定的多种不同处方微乳的提取物中,有72%的处方所提取的槲皮素比甲醇的多;最佳微乳处方乙酸乙酯(油相)-30%异丙醇(水相)-RH60(表面活性剂)(油相∶水相=3∶ 7)提取的量是甲醇的两倍多,为10.43 μg/mL.结论:与传统溶剂提取方法相比,微乳提取法能有效地提高番石榴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7.
洁肤爽乳剂基质组成及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外用O/W型洁肤爽乳剂的基质组成及工艺。方法 :针对影响乳剂质量的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 ,以乳剂的稳定性参数为主要考察指标 ,综合评分考察了油水组成、乳化剂用量、HLB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洁肤爽乳剂质量的影响 ,筛选出了O/W型洁肤爽乳剂的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最优的基质组成及工艺 :油水组成比为 2∶3 ,乳化剂用量为 32 0 g(此时取油为 50 0mL) ,HLB值为 1 5 ,乳化温度为70°C ,搅拌速度为 80 0r·min- 1 ,搅拌时间 2 0min。结论 :按此法制备的洁肤爽乳剂符合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中药制剂痛经贴的基质组成.方法:以白凡士林、固体石蜡、液状石蜡、氢化松香甘油酯等四种辅料的用量为水平因素,以涂展性能、外观、耐热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基质配方.结果:实验表明,最佳基质配方为:白凡士林9g、固体石蜡12g、液状石蜡24g、氢化松香甘油酯6g.结论:由筛选基质配方所制备的痛经贴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软膏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通过L9 (34)正交设计,以软膏油层与水层高度比的综合评分值为指标,考察药物与基质比例、乳化时间和乳化温度三个因素,确定软膏最优制备工艺。运用薄层色谱法对软膏中大黄、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软膏中总鞣质的含量。结果:软膏的最佳制备工艺是油相和水相分别在80℃水浴融化,药粉按与基质1∶9的比例加入水相搅拌均匀,水相倒入油相,搅拌乳化30 min,放冷至室温即得。分别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5∶5∶1),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10∶5∶1∶1)为展开剂对大黄和黄柏进行定性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总鞣质含量在0. 0229~0. 2290 m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00. 65x+0. 3108 (r=0. 9996),平均回收率为93. 45%,RSD%=2. 69。结论:该软膏制备工艺简便可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消肿止痛液有效部位软膏的制备;质量标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丁香苦苷滴丸剂的工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丁香苦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温、基质的配比等方面进行考察,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综合质量3个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选制剂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以PEG4000∶PEG6000=4∶1为基质,丁香苦苷∶基质=1∶4,药液温度80℃。结论该工艺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