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纽、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粘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粘膜组织中HSP27的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量。结果酪酸梭茵和美沙拉嗪都可以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减轻肠道的组织学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酪酸梭茵组、美沙拉嗪组、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结肠中HSP27的表达都上调(P〈0.05),血清中TNF-α的表达都下降(P〈0.05),其中美沙拉嗪组与酪酸梭茵组治疗效果相当(P〉0.05),酪酸梭菌联合美沙拉嗪组治疗效果最佳(P〈0.05)。结论酪酸梭菌和美沙拉嗪对急性期UC都有治疗作用,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抑制TNF—α的表达而减轻肠道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Wu LG  Gan HT  Ou YQ  Peng L  Zhang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394-139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诱饵”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6只BALB/C小鼠按编号抽签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NF-κB“诱饵”ODN组;DSS+错配物ODN组;DSS+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方法(1)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尿素氮、肌酐、随机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2)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F-κB p65在结肠黏膜细胞内的表达.(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5)共聚焦显微镜观测NF-κB“诱饵”ODN在小鼠结肠黏膜内的分布.结果(1)5%DSS处理的3组小鼠的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NF-κB“诱饵”ODN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错义NF-κB“诱饵”ODN组和生理盐水组(均P<0.01).(2)5%DSS处理的3组小鼠其肠黏膜组织NF-κB p65的表达以胞核为主,而且这3组间NF-κB p65胞核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正常对照组小鼠NF-κB p65以胞质表达为主.(3)NF-κB诱饵ODN可有效进入小鼠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组织.(4)各实验组小鼠肝、肾功能及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诱饵’ODN对小鼠DSS结肠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 p65、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模型,应用抗MIF单抗干预,观察抗MIF单抗对小鼠UC发病的干预作用。该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65、IκBα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UC模型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κBα的表达稍增加,在抗MIF单抗治疗后,NF-κB p65的水平明显低于UC模型组,并且IκBα含量增高。结论抗MIF单抗对DSS诱导的急性UC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减低了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提高IκBα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通路的过度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 (NF-κB)调控自噬在高脂饮食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DSS组、DSS+高脂饮食组(DSS+HFD组),每组12只。采用体质量差值、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估小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炎症程度,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实时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和LC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DSS+HFD组体质量差值小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大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以及结肠组织NF-κB mRNA水平高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结肠组织LC3 mRNA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DSS组(均P <0.05)。DSS+HFD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Control组(P <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木香烃内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木香烃内酯低剂量、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DSS法建立UC模型,SASP组及木香烃内酯低、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小鼠一般状况、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和结肠长度变化;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细菌培养鉴定法比较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ELISA测定血清IL-6、TNF-α、IL-10水平,RT-qPCR检测结肠组织IL-6、TNF-α、IL-10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黏膜结构损伤严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值明显增多,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IL-6、TNF-α血清和结肠组织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4、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木香烃内酯灌胃干预显著降低了UC小鼠DAI评分,明显增长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效改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值减少,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增加,降低了IL-6、TNF-α的血清水平和结肠组织mRNA表达,升高IL-10水平和mRNA表达,同时降低了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木香烃内酯对UC小鼠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状态,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TLR4/NF-κB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小干扰RNA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小干扰RNA(siRN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小鼠结肠炎的影响,为寻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核因子κB siRNA组、错义siRNA组、DSS模型组.每日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活动、大便性状和便血情况以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情况;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核因子κB p65在结肠黏膜内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1)核因子κB siRNA组小鼠的DAI评分[(2.31±0.26)分]和组织学评分[(2.19±0.77)分]明显低于错义siRNA组[(3.42±0.67)分和(4.65±1.53)分]及DSS模型组[(3.73±0.55)分和(4.47±1.52)分,均P<0.05].(2)核因子κBsiRNA组小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 p65的阳性表达及结肠黏膜组织内TNF-α含最[(266±35)pg/ml]明显低于错义siRNA组[(412±51)pg/ml]和DSS模型组[(449±44)pg/ml,均P<0.05].结论 核因子κB p65 siRNA对小鼠DSS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核因子κB p65 siRNA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UC的基因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及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Baicali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给药10d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观察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IL-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100mg/kg组能显著改善结肠大体形态,黄芩苷(25、50、100mg/kg)干预后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各炎症因子的分泌,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IL-1、IL-8和TNF-α表达水平,但与SAS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黄芩苷高剂量组能降低NF-κB的水平,促进IκBα水平(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发挥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6组,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制备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及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IL-8、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及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IL-8、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阳性对照组及四神丸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神丸可明显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血清IL-8、TNF-α的含量,下调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改善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急性期和慢性期UC小鼠肠粘膜细胞NF-κB的激活。结果模型组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9),NF-κB 的核内结合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UC 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可以加剧炎症,致上皮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受NF-κB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 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急性期和慢性期UC小鼠肠粘膜细胞NF-κB的激活。结果模型组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9),NF-κB的核内结合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可以加剧炎症,致上皮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受NF-κB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钟刚  何双艳 《四川医学》2016,(4):387-38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SS制备UC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模型组B、地塞米松组C(1.5mg/kg·d)、姜黄素低剂量组D(15mg/kg·d)、姜黄素高剂量组E(60mg/kg·d),每组10只。7d后,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并检测结肠组织中IL-1、TNF-α含量及TNF-αmRNA表达。结果 D组的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组织中IL-1、TNF-α含量及TNF-αmRNA的表达均高于C组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姜黄素能降低小鼠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肠组织IL-1、TNF-α的含量,降低结肠黏膜TNF-αmRNA的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
核因子NF-κB DNA结合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其
中模型组、TSP-2治疗组和兔IgG组均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7 d以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停用造模药后TSP-2治疗组和
兔IgG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 d。计算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4 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ELISA法测
小鼠肠粘膜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NF-κB p65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NF-κB P65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TSP-2治疗组小鼠第10~
14 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MD组(P<0.05);TSP-2 治疗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兔IgG组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2可以明显
抑制NF-κB表达和活性,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抗炎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及意义,从而探讨该信号通路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模型,各组于造模后7 d取病变处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HE染色观察大体形态、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 TLR4和NF-κB在M组小鼠结肠黏膜表达显著高于N组(P〈0.05);且TLR4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16。结论TLR4和NF-κB的高表达提示该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导致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是UC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空载慢病毒组(Lv-NC组)和PDIA3过表达慢病毒组(Lv-PDIA3组),每组15只.采用连续7d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注射慢病毒干预.慢病毒干预7d后结束实验,对各组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标志物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含量,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PDIA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PDIA3、ZO-1、Occludin、Claudin-1、IκBα、p-NF-κB p65 (Ser536)、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结肠组织受损严重,DAI评分、血清中IL-1β、IL-6、TNF-α、D-Lac、DAO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IκBα和p-NF-κB p65 (Ser536)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ZO-1、Occludin和Claudin-1等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组比较,Lv-PDIA3组小鼠结肠组织受损程度减轻,DAI评分、血清中IL-1β、IL-6、TNF-α、D-Lac、DAO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IκBα和p-NF-κB p65(Ser53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v-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表达PDIA3能明显改善UC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鸟苷酸环化酶C(GC-C)信号通路在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性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DSS构建GC-C基因敲除(GC-C-/-)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结肠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3%的DSS溶液自由饮用1周,后者给予正常饮食。运用q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GC-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HE染色后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肠黏液中炎症因子(IL-8和TNF-α)的水平。  结果  (1)与WT小鼠相比,GC-C-/-小鼠在DSS作用下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 < 0.05), 结肠缩短、肠管增粗、充血水肿更明显;(2)显微镜下观察到GC-C-/-+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炎症损伤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较WT+DSS组小鼠明显升高(P < 0.05);(3)GC-C-/-小鼠在DSS诱导下外周血和肠粘液中IL-8和TNF-α水平较WT+DSS组明显升高(P < 0.05)。  结论  GC-C-/-小鼠在化学物质诱导下肠道炎症性损伤加重,GC-C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和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40例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20例结肠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体外组织培养法观察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2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DMSO载体组和Wortmannin干预组,以5%DSS溶液构建DSS小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Wortmannin对小鼠肠黏膜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未用Wortmannin处理的UC组比较,Wortmannin处理后UC患者肠黏膜组织分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2Wortmannin干预组小鼠的DAI评分和肠黏膜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DSS模型组和DMSO载体组小鼠的DAI评分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调控与释放,Wortmannin能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及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486-490
目的:探讨愈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愈肠栓高剂量组、愈肠栓中剂量组、愈肠栓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栓组,每组8只。治疗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取结肠标本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及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CMDI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而SASP栓组及愈肠栓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0.05)。在对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 p65、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善方面,愈肠栓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0.05)。结论:愈肠栓对UC模型大鼠症状及病理组织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阻断NF-κB信号通路活化,下调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使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除,从而达到治疗UC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82只小鼠使用TNBS法(三硝基苯磺酸)及环境和饮食干预法构建脾虚湿困型UC模型,选择2只小鼠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剩余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各20只,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0. 2 g/(kg·d),中药组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12 g/(kg·d),联合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美沙拉嗪和参苓白术散煎剂联合治疗,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21 d。取小鼠结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杀伤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组小鼠结肠黏膜形态均好于模型组。模型组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NF-κB p65蛋白表达、血清IL-17、TNF-α、IL-23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组中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NF-κB p65蛋白表达、血清IL-17、TNF-α、IL-23均低于模型组(P 0. 05),联合组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NF-κB p65蛋白表达、血清IL-17、TNF-α、IL-23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0. 05),西药组和中药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通过调节NF-κB p65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促进结肠黏膜修复,改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症状。  相似文献   

20.
八味锡类散对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八味锡类散对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和八味锡类散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均以3%恶唑酮(溶于50%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灌肠后第2天开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0.15 mL 0.9%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肠,八味锡类散组以0.15 mL八味锡类散灌肠(0.2 mg/g),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以0.15 mL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灌肠(0.02 mg/g),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每日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5 d后处死小鼠,进行结肠大体和组织学损伤的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occludin、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 结果:八味锡类散组DAI和结肠大体、组织学损伤计分的改善较模型组显著(P〈0.05),八味锡类散组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味锡类散组结肠组织中TLR4、NF-κB表达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occludin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八味锡类散组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八味锡类散能有效缓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疗效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增强结肠黏膜屏障功能,下调异常增高的TLR4表达,减少NF-κB的激活,最终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并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