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肾性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在治疗上较为棘手,常易反复。本病中医上可属“血尿”“溺血”“溲血”的范畴,杨洪涛教授在长期临证中认为肾性血尿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发生发展之本,外感和(或)内生之热邪是其重要使动因素,情志抑郁、枢机不利是其加重与反复的诱发因素,而瘀血是导致其迁延反复的继发性病理因素。“治血四法”中止血、化瘀、宁血、补虚四法涵盖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之意,其契合血尿之病机。杨洪涛教授四法灵活运用,临床往有验效。  相似文献   

2.
吕仁和老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06,23(6):445-447
肾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是指肾小球疾病(尤其是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血尿,该病易复发,治疗往往比较困难、迁延难愈。因此,探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笔者曾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吕仁和教授,兹将吕老师对肾性血尿的证治体会介绍于下,并试分析其学术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3.
舒静  须冰  陈敏  吴志英 《新中医》2007,39(1):38-39
目的:观察肾炎血尿方结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纯性肾性血尿肾气不固型患者36例,以肾炎血尿方(组成:黄芪、生地黄、淫羊藿、仙鹤草、白茅根、车前子、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炭、小蓟、益母草、山莱萸)结合复方芦丁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头晕乏力、腰脊酸痛、小腹坠胀、耳鸣、小便清长、面足轻度浮肿等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结论:肾炎血尿方联合复方芦丁治疗单纯性肾性血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肾性血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为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表现 ,尤其是肾性血尿往往提示肾脏实质病变。这对临床医师来说是颇为难治的疾患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 ,有机地运用中医对血尿的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使中西医并重 ,从而起到协同作用 ,并能缩短疗程及减少复发 ,提高疗效均有着重要作用。肾小球性血尿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或伴有蛋白尿、浮肿等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 ,下面分别叙述。1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为链球菌感染后或非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一种免疫损伤性肾炎。其特点起病急 ,几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对肾性血尿的临床表现与疗效,辨证分型与疗效,病因病机与临床治疗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将94例原发性隐匿型肾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汤剂治疗)及对照组(潘生丁,肾炎康复片),进行对照治疗,系统观察。结果:治疗组58例,总有效率87.92%。对照组36例,总有效率47.22%。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肾性血尿疗效满意,中草药对肾性血尿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宁汤治疗隐匿性肾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炳芳  夏庆 《四川中医》1998,16(11):21-21
隐匿性肾炎起病隐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异常,故又有亚临床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及迁延性尿异常等病名。多数由局灶性肾脏病变所致,最后亦可导致肾功衰竭。我们于1997年1-12月用肾宁汤治疗本病35例,疗效满意。观介绍于下。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择来用以下诊断标准:①全部患者起病隐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成仍然情况下发现尿常现异常。②长期蛋白尿,尿蛋白定性(+~++)。③反复血尿,或持续镜检下血尿。④少量蛋白尿与血尿。⑤肾功.良好,血压正常。⑤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尿异常。本组…  相似文献   

7.
刘芳 《中医杂志》2012,53(17):1462-1464
探讨以“毒损肾络”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的理论基础及“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永业  盛梅笑 《河北中医》2007,29(8):761-763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  相似文献   

9.
步伟全  袁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25-1127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病程中出现的肾实质受累,病理改变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及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呈急进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该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何学红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患者中,年老久病,反复尿血、久而不止,色泽淡红,或仅见镜下血尿者应从脾论治,并提出了从脾论治肾性血尿,“脾气亏虚者,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脾虚气陷者,宜健脾升阳、固脱止血”“脾肾阳虚者,宜补脾益肾、温阳固脱”的三条原则,临床应用,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肾口服液加减对隐匿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慢肾口服液,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蛋白尿、血尿、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慢肾口服液治疗隐匿性肾炎疗效显著优予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郭丽华 《四川中医》1999,17(10):11-11
小儿紫癫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班引起的肾脏损害,是发生于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过敏性血管炎,为儿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授、血尿、蛋白尿外,还可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多发生在皮肤紫授后1个月内。本病在病机上往往表现为风、热、湿、瘀、虚相兼为患,临床又有偏重不同。笔者以紫康肾炎汤为主方,随证型偏重加减,治疗小儿紫据性肾炎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亚病机分析小儿紫貂性肾炎究其病因多由于外感风热、热毒或内蕴湿热,伏于营血,灼伤脉络,血溢常道,离经之血瘀阻体内致血行障碍,使肾脏周摄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快速鉴别诊断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结晶紫—沙黄染色 31例肾性血尿和 2 3例非肾性血尿尿沉渣棘形红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棘形红细胞在肾性血尿红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率 ( 5 .8%)远高于非肾性血尿 ( 0 .7%)。结论 :棘形红细胞是区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有用的特征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紫癜性肾炎属继发性肾炎的一种类型,临床较常见,属于祖国医学的“尿血”、“肌衄”、水肿”、“痹证”等病的范畴,本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近2年来根据发病特点自拟方“紫肾康”配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紫癜性肾炎3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是指患者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的肾小球疾病。近年来笔者诊治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单纯肉眼或镜下血尿,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异常,肾活检标本只有轻度系膜增生。据其临床表现,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当属中医学“血尿”范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探究血尿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紫癜性肾炎的证治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相如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55-455
紫癜性肾炎是指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在皮肤紫癜后1个月内,有的可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尿异常,如蛋白丢失过多,亦可出现肾病综合征,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亦可...  相似文献   

18.
紫癜性肾炎属祖国医学中“紫斑”、“葡萄疫”、“血尿”、“水肿”等范畴,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临床表现除皮肤、粘膜出血及关节症状外,主要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少数伴有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笔者多年来对治疗紫癜性肾炎有些心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不引起免疫复合物伸延,但严重的类风湿或长期使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可出现局灶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炎、肾小管病变、肾盂肾炎、肾淀粉样变和IgA肾病。肾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叶任高教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肾炎按临床表现属于“虚劳”、“血证”、“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肾阴虚或肾气不足,阴虚生内热,迫血妄行,阴虚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热毒扰肾,损伤血络,产生血尿,肾气不足,肾失封藏,不能固摄精微下注产生蛋白尿。日久可致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脾肾两虚,瘀血内停、湿浊阻滞而成虚实夹杂之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