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室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9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于龙岩人民医院就诊的 120 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为对照组(n = 60,采用脑室镜下脑室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 = 60,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量、术后置管时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 7 d 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及康复 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昏迷康复量表(CRS–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 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两组患者 GCS、CRS–R 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并脑室铸型疗效更为理想,且对患者造成创伤更小,利于加快其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2 月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84 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为 42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血清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上臂中点处肌围(AMC)、三头肌皮皱褶厚度(TSF)、格拉 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清白 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思维导图在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其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分析颅内压(ICP)监测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建医 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 80 例,根据是否进行 ICP 监测分为观察组 (42 例)、对照组(38 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实施 ICP 监测,比较两组患 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术后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 3 d、术后 7 d,观察组患者 ICP 值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 后 2 周、术后 4 周,观察组患者 GCS 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预后情 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 = 2.336,P < 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癫痫、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肺部 感染等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ICP 监测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降低 ICP 值,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指 导临床进行综合性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采用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8 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9,醒脑静)与观察组(n = 39,醒脑静 联合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44 %,高于对照组的 76.92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格 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 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采用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对昏迷症状有较好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河源市 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0 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对照组(30 例, 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生活质量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CS 评分、 BB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损伤, 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盐城市第一 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及常规术后处 理的基础上静滴奥拉西坦,观察组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静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 4 周后的脑 损伤标志物〔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简易智 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 S100B、NSE、GCS、MMS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S100B、NSE 水平较对照组低,GCS、MMSE 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有确切应用价值,能有效降低血清 S100B、NSE 水平,减轻神 经功能损伤,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SUI)患者盆底肌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 市东部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产后 SUI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盆底康复训练。比较治疗前与治疗 8 周后,两组患 者盆底肌力〔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评分〕、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负性情绪〔简明 心境状态量表(POMS)疲劳维度、愤怒维度、慌乱维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 8 周后,两组患者盆底Ⅰ类、Ⅱ类纤维 GRRUG 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I–QOL 评分均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POMS 疲劳维度、愤怒维度、慌乱 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 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 SUI 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D– 二聚体(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挫裂伤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 80 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再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观察组按患者病情程度分为重型组(GCS 评分 3 ~ 8 分)、中型组 (GCS 评分 9 ~ 12 分)、轻型组(GCS 评分 13 ~ 15 分)。分别比较各组血清 Hcy、D–D 和 NSE 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病情 程度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 NSE、Hcy 及 D–D 在脑挫裂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各组患者的 Hcy、D–D、NSE 均比对照组高,重型组 Hcy、D–D、NSE 均比中型组、轻型组高,中型组 Hcy、D–D、NSE 均比轻型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CS 评分与 NSE、Hcy 及 D–D 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 = -0.625,-0.543,-0.767,P 均<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Hcy、D–D 和 NSE 联合诊断脑挫裂伤的曲线 下面积(AUC)为 0.942,灵敏度为 0.938、特异度为 0.933、准确度为 0.936,且均优于单一诊断结果。结论:脑挫裂伤患 者的血清 Hcy、D–D 和 NSE 均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脑挫裂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检测血清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干扰素 –γ(IFN–γ)〕,抑炎症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的含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8 %,高于对照组的 8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 LVMI 低于对照组,SV、CI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NF–α、 IL–6、IFN–γ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IL–4、IL–10、TGF–β 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9 %(4/45),观察组为 6.7 %(3/45),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化痰通腑汤加减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 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连江县中医院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 80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观察组(40 例,接受化痰通腑汤加减联合 rt–PA 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40 例,接受 rt–PA 静脉溶栓)。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评分、改 良 Barthel 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39/40),高于对照组的 80.00 %(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FMA、NIHSS 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BI 各维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化痰通腑汤加减联合 rt–PA 静脉溶栓疗法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明显缓解 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究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美罗培南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 80 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单 纯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脊液指标、颅内压、炎症指标、 睡眠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 液葡萄糖高于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 细胞介素(IL)–6、IL–18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通过采用万 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能够改善脑脊液指标,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脑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驻马店市 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94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其中观察组 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脑代谢:脑氧摄取率(CEO2)、脑灌注 压(CC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2(IL–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 胞介素 –6(IL–6)水平。 结果:术后 1 d、5 d,观察组患者的 CEO2、CCP、SVO2 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d、5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IL–2、TNF–α、IL–6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代谢水平,拮抗其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于原阳县中医院诊治的 84 例 LDH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 给予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腰椎功能〔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SF–36)〕。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5.2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治疗 7 d 后 VAS、ODI 评分、白细胞介素 –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 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可有效减轻 LDH 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讨颅脑钻孔引流术对重症颅脑损伤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龙 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重症颅脑损伤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颅脑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神经功能损伤、认知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预 后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 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重症颅 脑损伤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脑钻孔引流术,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观察排浊汤灌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 80 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排浊汤灌肠,观察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炎症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白细胞介素 –6(IL–6)〕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 者 Scr、BUN、UA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s–CRP、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 12.5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排浊汤灌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顺昌县中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接诊的 106 例 AIS 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纳入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3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可溶性 P 选择素(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量表(NIHSS)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MMP–9、PS 水 平及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VEGF 水平及 rCBF、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MTT、TPP 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能减轻 AIS 患者的血脑屏障损伤,改善脑血流灌注,还能促进 其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6 例 PIS 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 = 38)和对照组 (n = 38)。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 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肿 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 94.74 % 高于对照组 76.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CRP、TNF–α、IL–6 水平及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PIS 患者效果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神经缺损, 改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三伏天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在围绝经期阳虚体质康复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77 例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 例)和观察组 (39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伏天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评分、性激素水平〔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卵巢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阴道细胞的成熟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44 %,高于对照组的 84.2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 P、E2 水平高于对照组,且 LH、FS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个疗程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阴道细胞的成熟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组 QOL–BREF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三伏天温针灸 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阳虚体质患者的疗效显著,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卵巢相关指标,从而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的炎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SHI 患者 94 例,根据病历号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47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添加谷氨酰胺。比较两组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 14 d 时两组患者营养水平、炎症因子、肠道屏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2.9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1.7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14 d 时,两组 患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而对照组上臂肌围(AMC)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14 d 时,观察组患者 ALB、TP、TSF、TRF、AMC、GCS 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14 d 时,两组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1(sTREM–1)、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 sTREM–1、IL–6、TNF–α 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14 d 时,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降钙素原(PCT)、D– 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 DAO、PCT、D– 乳酸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适及肺部感染发 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 SHI 患者肠内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可以保护肠黏膜 屏障结构和功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并发症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选取厦门市同 安区中医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9 例。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率为 92.31 %,高于对照组的 74.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 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等血管收缩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VAS 低于对照组,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刺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