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生活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切口护理及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记录,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有2例全瘫患者术后肺内感染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死亡,3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治愈,其余病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手术风险大,患者常同时伴有复杂内科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颈髓损伤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创伤性颈椎骨折致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9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致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吞咽和呼吸吹气球训练,同时做好基础护理;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与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5±13.0)min,出血量(155.6±7.5)m L。3例患者出现术区血肿压迫;13例患者出现高热,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治愈。结论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吞咽和呼吸训练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术后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王芳 《中国临床护理》2009,1(5):363-36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导尿管及引流管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出院健康宣教。 结果 10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2.76±5.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0±2.15)ml, 平均住院天数(3.5±0.63)d,均无切口感染及持续宫外孕的发生。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 术前、术后细致的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功能训练对下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下颈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深呼吸、排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进行肺部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吹气球训练及咳嗽训练。观察2组患者入院当天、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及出院当天的呼吸频率和经皮指脉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3、5d及出院当天呼吸频率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术后1、3、5d及出院当天经皮指脉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期肺部功能训练可以明显改善下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髓损伤后决定预后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损伤当时外力的大小和脊髓受压的时间。前者不能改变,而对于后者却可以通过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比较颈椎颈髓损伤后72h内与10~14d内进行外科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及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选择1998-04/2001-08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入院的颈椎脊髓外伤患者32例。严格按随机交替原则被分为早期手术组(损伤后72h内)16例,男10例,女6例;择期手术组(损伤后10~14d内)16例,男12例,女4例。方法: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72h内手术;择期手术组于入院后10~14d内手术。分别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个月的Frankel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标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感觉评分及运动评分情况。②两组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结果。结果:①早期手术组感觉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42.6±20.2,19.2±19.1,P<0.01)。②早期手术组运动评分的改善程度(手术前后评分差值)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39.7±17.8,17.3±18.6,P<0.01)。③早期手术组Frankel分级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择期手术组(P<0.01)。结论:急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在72h内进行手术治疗,其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果优于10~14d内行手术者。因此,颈椎颈髓损伤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应早期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过伸过屈位颈髓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0例过伸过屈位颈髓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细心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体位护理、雾化吸入、营养支持护理、高热护理、气管切开等.结果 10例过伸过屈位颈髓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无1例出现感染加重或因痰液堵塞而发生窒息死亡.结论 加强护理可间接治疗过伸过屈位颈髓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均应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统计手术相关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63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均成功手术,切口长度平均(4.36±0.29)cm,手术时间平均(2.89±0.25)h,术中出血量平均(146.88±40.98)ml,术后引流量平均(169.94±34.19)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2.41±0.68)d,住院时间平均(9.12±0.98)d;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是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157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疼痛的护理,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行单纯胸腔镜下手术22例,辅助小切口128例,改标准开胸术7例,手术时间为(105.1±37.5)min,术中出血为(25.7±13.6)ml;术后引流管留置(2.5±1.0)d,引流液量为(117.3±58.2)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3.8)d。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气胸2例,出血1例,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50例喉癌切除、应用转门肌皮瓣喉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观察,发现术前1d备皮、肥胖颈短及二次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皮下感染、咽瘘、皮瓣坏死或皮缘坏死.手术时间超过4h,行颈廓清及喉腔、下咽重建术,术中止血不彻底的患者并发症明显增多;术后局部包扎过紧,引流不畅.头部后仰角度偏大,术后出血的患者同样会导致上述并发症,使手术失败。通过观察,作者提出了针对性地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经手术治疗急性颈髓损伤65例,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22例,22~69岁;车祸伤48例,坠落伤17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22例。2原因分析①呼吸肌麻痹:患者颈髓损伤术后因呼吸肌麻痹造成的肺泡低通气,咳嗽反射障碍,并导致引起肺部感染的分泌物潴留,加重了肺泡低通气。②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潴留:颈髓损伤术后因交感神经受累,迷走神经占优势,致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潴留,故出现气体交换不足,使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致肺功能衰竭。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对骶骨肿瘤患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其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患者术后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切口一期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8.00±59.59)min]和切口长度[(16.50±4.95)cm]短于对照组[(254.50±99.91)min、(23.00±7.53)cm](P<0.05),术中出血量[(762.00±624.85)mL]少于对照组[(1 500.00±527.05)mL](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21.30±9.81)d]和切口一期愈合率(7/10)与对照组[(27.40±6.96)d、4/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可应用于骶骨肿瘤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术前医患沟通、术中辅助切口设计、肿瘤边界的定位,有助于避免损伤肿瘤毗邻的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胃癌术后未拆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例胃癌术后未拆线的出院患者,按出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当天接受全面评估,出院后3d、10d、2周、3周分别接受电话回访,回访内容包括术后饮食、用药、运动、缓解疼痛、并发症识别及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切口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切口红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和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6,P=0.398);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10.53±0.85)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9,P=0.026);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问卷、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分别为(6.72±1.29)分和(25.78±3.5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534和-5.436,P=0.000)。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加快胃癌术后未拆线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肇冰  李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72-3473
目的总结经腋窝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报告4例经腋窝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资料,总结相关护理知识。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3±25)min,出血量(20±12)ml,住院时间(3.75±0.5)d。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切口隐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经腋窝单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重视术前健康知识宣教和术后并发症护理。及时消除术后不适反应,做好生活指导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跟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伤后第2、4d疼痛VAS评分、术前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6d疼痛(VAS评分)、并发症(血栓形成、皮缘坏死、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足部功能(Maryland足部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前观察组伤后第2、4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后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2、4、6d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及皮缘坏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Maryland足部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前消肿时间,降低血栓形成及皮缘坏死的发生率,促进足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总结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 35例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血尿生化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 本组低钠血症发生率 10 0 % ,低钠血症于伤后 4 .4 9d± 1.17d开始 ,13.6 1d± 3.0 7d达高峰 ,38.89d± 9.6 4 d恢复正常 ,持续时间 34.4 d± 9.5 d,15例 (42 .88% )出院时低钠血症仍未恢复。伤后平均 15 d左右血浆渗透压开始低于正常 ,此后一直持续至出院。结论 严重、顽固的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耗盐综合征 (CSWS)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丽雅 《护士进修杂志》2014,(17):1608-1609
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颈髓过伸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28例老年颈椎颈髓过伸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从入院急救支持、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2例Frankel A级术后3个月未见神经功能改善,1例全瘫患者术后肺内感染死于呼吸衰竭,余26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结论老年颈椎颈髓过伸性损伤患者常同时伴有老年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9例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在内镜辅助下经高位颈前咽后入路完成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包括:术前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口腔准备,术后保持颈椎的稳定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脊髓和神经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注重切口敷料及切口引流管的护理,防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0.9±4.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8±2.8)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心理方面、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结石残留率、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72例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51±22)ml/d,6例存在结石残留,残石率为8.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胆漏2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未见胆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病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7.4±6.5)个月,随访率为88.90%,结石复发率为6.36%。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围术期的护理质量,降低复发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宫外孕腹腔镜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护理资料.结果 66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5.6±1.3)d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中术前护理是患者腹腔镜手术能顺利实施并取得疗效的前提,而术中术后护理则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总结128例胆结石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术前做好患者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恶心呕吐、疼痛的护理,做好胆漏、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护理。1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9.02±1.56)ml,术后下床时间(9.53±3.71)h,消化功能恢复时间(7.06±2.14)h,术后住院时间(2.25±0.61)d;并发感染18例、应激性溃疡5例、胆漏4例,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