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F-α的浓度。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的相对计数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dsDNA定量和ANA定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P0抗体、抗U1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变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血液系统损害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低于血液系统阴性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在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DC相对计数显著降低,SLE的pDC相对计数与病情相关,检测pDC相对计数可作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SLE病人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DAI-2000将SLE病人分为稳定组和活动组,同时选取本院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病人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SLE病人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0、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组SLE病人mDC-TLR2表达率高于稳定组、对照组(P<0.01),mDC-TLR4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SLE病人血清中IL-10、IL-17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mDC-TLR2表达与抗Sm抗体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gG、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P<0.05);mDC-TLR4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活动组病人mDC-T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75例SLE患者(SLE组)和44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m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统计分析TLR2和TLR4阳性率和MFI与相关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LR2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和MFI均低于对照组;而TLR4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MFI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TLR2阳性率与SLE活动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TLR2和TLR4在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可能与SLE的发生及病情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MDC)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SLE患者(SLE组)、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MDC占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α、IL-6、TNF-α水平。结果①SLE组外周血PDC、MDC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SLE蛋白尿组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非蛋白尿组患者;抗ds-DNA阳性组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抗ds-DNA阴性组。③PDC比例与血沉、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④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N-α、TNF-α、IL-6水平均增高。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PDC、MDC比例显著降低,且PDC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及狼疮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LR9联合CD40信号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细胞表达IL-10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流式多因子阵列检测技术,分析8例ITP患儿和7例正常对照血浆样本中IL-10含量;分离8例ITP患儿及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PBMC,并经CpG联合CD40L体外刺激培养5 h, 采用流式胞内外染色及检测技术,比较ITP患儿与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和CD3+亚群比例、IL-10表达能力及细胞存活率的差异。结果:ITP患儿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G联合CD40L刺激后的IT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PBMC中CD3-细胞比例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CD3+ 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ITP患儿刺激组中CD3- IL-10+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刺激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刺激组ITP患儿CD3-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TLR9联合CD40信号的活化能导致ITP患儿外周血IL10+ CD3-细胞比例升高,细胞死亡率升高,可能与ITP疾病进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患者32例,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28例,正常健康人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髓系DC(mDC)、浆细胞样DC(pDC)治疗前后比率变化及与Treg细胞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2、IFN-α、TGF-β水平。结果 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外周血pDC比率显著低于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组患者(P<0.05)。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激素治疗后pDC比率较治疗前减少,Treg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增加,pDC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537, P<0.05)。SLE伴血小板计数减少组患者外周血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6表达的MFI明显高于SLE伴血小板计数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SLE患者外周血IL-12、IFN-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pDC可能参与了SLE伴中重度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免疫发病机制,并与Treg细胞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裴露  王婷婷  朱峰  胡文坛  刘红春 《重庆医学》2018,(12):1580-1582
目的 研究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 (ZBTB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ZBTB20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36例SLE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外周血ZBTB20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析SLE患者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与B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的关系及与临床指标(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抗E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外周血ZBTB20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亚群,CD19+B细胞比例降低(P<0.05),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之间的比值及CD19-CD138+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SLE患者B细胞中ZBTB20 mRNA的表达水平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的比值呈正相关(P<0.05);ZBTB20 mRNA与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ZBTB20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从而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mRNA的表达,并探讨Blimp-1在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分析SLE患者Blimp-1表达与B细胞亚群及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 SLE 组 CD19+ B 细胞中 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活动组高于稳定组(P<0.05);② SLE组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活动组高于稳定组( P <0.05);SLE 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 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SLE患者Blimp-1表达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rs =0.336,P=0.034),与CD19+CD27+记忆性 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无显著相关性(rs =-0.271,P=0.116),与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呈正相关性( rs =0.493,P =0.006;rs =0.527,P=0.004),与抗核小体抗体、抗 C1q 抗体呈正相关性( rs =0.452,P =0.040;rs =0.522,P =0.015),与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性(rs =-0.367,P=0.046;rs =-0.386, P =0.035)。结论 Blimp-1在SLE患者B细胞中表达升高,与浆细胞明显相关,提示Blimp-1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9mRNA的表达。方法收集31例早产患者部分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检分为早产感染组(17例)和早产非感染组(14例),门诊进行孕检的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10例)。(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IL-6水平;(2)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早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TLR2mRNA在早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TLR9mRNA在早产感染组、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2)早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778, P<0.01)而TLR9mRNA的表达与IL-6不存在相关关系(r=0.0355,P=0.162)。结论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mRNA表达增强,提示TLR2参与了感染性早产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与血清中IL-6水平成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早产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丽霞  贾钦尧  陈艳  宋珊 《西部医学》2020,32(12):1811-1815,1820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4/MyD88/NF κB信号通路及相关分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1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进展分为急性加重期组(n=52)与稳定期组(n=60),并选取同时段于该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68)。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2、TLR4、MyD88、NF 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中IL 1β、IL 10、TNF α、CRP及sICAM 1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选取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进行全血培养,分别用生理盐水(NS)、脂多糖(LPS)、LPS +TLR4Ab、肽聚糖(PNG)、PNG+TLR2Ab处理,检测PBMC中mRNA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患者TLR2、TLR4、MyD88、NF κB mRNA水平及血清中IL-1β、IL 10、TNF α、CRP、sICAM 1等炎性因子显著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稳定期组患者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NS对照组的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4组(均P<0.05);单独经LPS处理后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显著增加,且经过LPS+TLR4Ab处理后,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显著降低(均P<0.05);单独经PNG处理后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显著增加,经PNG+TLR2Ab处理后各mRNA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4/MyD88/NF κB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可促进下游炎性因子释放,参与COPD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1.
周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0-1562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分析TLR9与疾病活动和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25例健康人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上TLR9的表达情况,比较活动期治疗前后、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B细胞上TLR9的表达差异。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19+B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治疗后、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经治疗B细胞TLR9表达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TLR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正相关(P<0.05)。结论:TLR9在外周血B细胞可作为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药物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辅助性T 细胞(Th)亚型Th22、Th17和Th1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治疗SLE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初发SLE患者(SLE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22、Th17 (IL-22+Th17和IL-22-Th17)、Th1(IL-22+Th1和IL-22-Th1)细胞表达比率;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浆中IL-22、IL-17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细胞比率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外周血中IL-22+Th1、Th17和Th22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Th22细胞比率与Th17(IL-22+和IL-22-)细胞比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21,P<0.0001;r=0.222,P=0.0132),Th22细胞比率与血浆中IL-22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0326,P<0.0001)。SLE患者IL-22+CD4+T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随着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升高而升高(r=0.549,P=0.0003;r=0.231,P=0.028)。有颜面部红斑或脱发、抗核抗体(ANA)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光过敏或抗dsDNA阳性的SLE患者Th17(包括IL-22+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上升(P<0.05)。结论:以Th22为主的IL-22+ 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2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致病性作用,并可作为监测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与病情和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形态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金斑法 ,检测 1 8例SLE病儿和 1 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亚群、CD+2 5细胞百分率和抗ds DNA抗体。③结果 培养前及培养 48h ,SLE病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2 .363 ,2 .954 ,P <0 .0 5 ,0 .0 1 ) ;培养 48h ,活动期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儿 (t=2 .2 94,P <0 .0 5) ,抗ds DNA抗体阳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组 (t=2 .92 8,P <0 .0 1 )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细胞比值和CD+2 5细胞百分率皆呈负相关 (r=- 0 .49~ - 0 .59,P <0 .0 1 )。④结论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此与病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ir-SP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 (EA)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免疫活性 P物质 (ir- SP)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免疫抑制组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 ir- SP含量的变化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 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 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 免疫抑制模型组大鼠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外周血的 CD4+ (P<0 .0 1) ,RBC- C3b RR(P<0 .0 5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 无显著变化 (P>0 .0 5 ) ,足三里组 +免疫抑制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 5 )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后正常大鼠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外周血的 CD4+、RBC- C3b RR、RBC- ICR均明显升高 (P<0 .0 1) ,CD8+无显著变化 (P>0 .0 5 ) ,且脑垂体和外周血中 ir- SP含量与 CD4+ 、CD4+ 和 RBC- C3b RR呈显著正相关 (r=0 .744 ,P<0 .0 5 ;r=0 .738,P<0 .0 5 ;r=0 .719,P<0 .0 5 ) .非经非穴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 5 ) .结论 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及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比较分析28例健康人与67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49例)与稳定组(18例),以及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3个月后与治疗前血清MMP-9情况。结果SLE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01);活动组与稳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0.05),而且血清MMP-9水平与各临床表现均无相关。血清MMP-9水平在抗SM抗体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0.01),血清IgM升高组明显低于血清IgM降低组(<0.01),血清IgG组、血清C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0.05)。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3个月后血清MMP-9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0.05)。结论SLE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血清MMP-9水平不能反映出疾病的活动状态,故而不能作为SLE疾病活动和疗效评价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的变化,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和30例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此外,选择其中15例术后30 d的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HLA DRˉCD33+CD11+MDSCs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LA DR-CD33+CD11+ MDSCs比例明显增高(P<0.05)。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但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低于术前(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与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24 4,P<0.01),与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44 9,P<0.0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增高,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相关,可能对机体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IgM抗体阳性和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SLE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CMV-IgM阳性患者63例,HCMV-IgM阴性患者66例,按照是否经过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为初治组(n=48)和复治组(n=81),比较2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SLEDAI)、CD4+T和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结果:贫血、发热、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数目减少和皮疹可能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HCMV-IgM阳性组患者皮疹、关节炎、心包积液、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SLEDAI均高于HCMV-IgM阴性组(P<0.05);HCMV-IgM阳性组患者CD4+T细胞绝对值低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CD8+T细胞绝对值高于HCMV-IgM阴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中HCMV-IgM阳性患者皮疹和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HCMV-IgM阴性患者(P<0.05);复治组HCMV-IgM阳性和HCMV-IgM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IgM阳性和阴性的SLE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阳性患者病情较阴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 方法 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0例,以健康妊娠组(健康妊娠妇女)30例和健康未妊娠组(健康未妊娠妇女)25例为对照,SLE妊娠组32例患者(随访丢失2例)根据妊娠期间和终止妊娠后3个月内病情变化分为SLE妊娠预后不良组(8例)和SLE妊娠临床稳定组(22例),收集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4+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COS)+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5(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Tfh细胞百分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 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健康未妊娠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随访中,与SLE妊娠临床稳定组比较,SLE妊娠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和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43 1,P<0.05;r=0.830 7,P<0.01)。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SLE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与SLE患者妊娠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