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出版传播的数字化趋势已很明显。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是从多媒体“融合”走向出版方式、出版内容、发行传播的数字化转型。对学术期刊编辑部而言,必须把之前对待纸刊的精神头、时间、资源,拿出来做数字化期刊——即以开拓深挖数字化媒体内容、寻找创新数字化内容的传播渠道为编辑部工作的核心,彻底实现期刊编辑部数字内容管理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数据库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知识服务的重要平台,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满足对文献服务的一般需求。通过对当前国内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局限性等的分析,观察中外著名学术期刊数据库的转型实例,对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了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各出版机构纷纷建立自己的知识服务平台,由前期建设平台逐步转入运营阶段,本文从知识生态角度来研究知识服务的运营模式,探寻建立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运营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出版物受到新媒体传播的冲击。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较2019年降低11.2%;利润总额降低19.2%。而数字出版收入相较于2019年增长19.2%。因此,传统出版行业亟需转型,而“新文创”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下以IP构建与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开发模式。通过“新文创+出版”模式来实现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出版业的跨界融合,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简介     
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创办的网站 ,是中国知识设施工程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扩散和应用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顺应时代的要求 ,担负着传播国家科技信息的重要任务。该系统通过业务集成、优化结构和全面实现企业化管理 ,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服务和信息研究咨询为主体 ,文献服务、书刊与音像出版、教育培训等相关业务协调发展的合理格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科技信息源之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6)
依托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战略,为实现纺织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提高纺织产业链的信息化,运用知识服务理论和协同决策支持方法为纺织企业搭建面辅料知识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探讨知识服务、知识库、知识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服务模型中各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建立用户参与理念和知识供应链思想,将单一的知识受用者转化成多元化的知识参与者,通过对知识的采集、处理、储存、转换,更好地为平台用户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引入纺织面辅料平台效用评价体系,对其从平台交易和知识服务两个维度出发进行三级指标的评价,通过对指标的赋值和权重的确定,得出评价平台效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 《印刷杂志》2012,(12):71-71
<正>10月31日,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正式推出云服务平台,为用户在线了解和购买云服务产品提供了便利。方正电子云服务平台的上线标志着方正电子软件产品从传统销售方式向软件服务模式转型迈出了新的步伐,是方正电子实施商业模式转型战略的重要一步。在最新推出的云服务平台上,方正电子面向全媒体、数字出版、网络印刷、舆情监测、虚拟化及相关领域,提供了方正翔云移动出版、方正捷云网络印  相似文献   

8.
对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加工,使其结构化和有序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以文献和以信息为基本单元的内容组织不能直接准确反映内容本身的特质,知识元库的构建以及知识元链接实现了基于知识元的内容组织以及知识元间的内容关联,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内容信息。CNKI知识元库的实践可给出版社数字出版内容组织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和环境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可能,以人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经济往来、社会交往、传播和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新的变化,2017年作为分享经济热度持续上升的新的一年,更多形式的共享模式和产业新形态接踵而至,知识服务更是以2017年为发展元年。本报告将从解析分享经济环境入手,对新知识服务产业形态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期提出在经济新规则、新秩序和新形态下的生存发展之道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理哲 《今日印刷》2007,(12):74-75
印刷与出版密不可分,书刊、报纸、杂志从来都以印刷的方式呈现,而数字与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纸质的书刊、报纸仍是出版主流,但是非印刷出版物逐渐增加.在印刷业衰退之际,许多印刷业者都在思考如何转型的问题,而最顺理成章的转型就是把印刷厂转变为市场传播服务者,而印刷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高校图书馆在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上的独特作用,只有在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中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要在系统转型的前提下,在大学教学模式转换的配合下,实现由传统模式到知识增值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文学术期刊及其所发表论文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中国知网(CNKI)创建了"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并遴选了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中国学术期刊,以中英双语全文对照的出版模式推动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数字化同步转型升级。自2020年起《烟草科技》期刊加入该数据库并与中国知网正式开展双语出版合作,每期选出4~6篇精品论文并组织专家翻译后收录进入"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中,以期进一步提升期刊及其所发表论文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周芊芊  仓平 《纺织教育》2012,27(4):299-300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上海市"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上海高校要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目前上海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设一个文化创意类知识服务平台,进行协同创新机制的顶层设计,解决上海经济转型、设计创新中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紧紧围绕学校"转型、跨越、发展"这一根本任务,以主动服务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为己任,以拓展和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为目标,以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线,努力推动教学和科研向国际化、前沿化迈进为目标,积极拓展学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印刷出版传媒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立足传媒核心领域,依托优势特色专业,从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出发,积极与国外大学进行交流合作。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瑞典林雪平大学等著名高校签约共  相似文献   

15.
将传统纸媒的图书或期刊适时升级为现代纸书,接入网生性能,整合内容资源,平台化可以聚合作者、编辑、读者、出版内容、知识资源等出版要素,实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版传播和线上线下的交互共振.基于传统纸书的现代纸书,通过轻量转型提高了传统纸书的媒介价值、编辑价值和读者用户的价值,在继承传统纸书个性定位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纸书品牌的增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整体国内的家电服务市场正处于服务模式百花齐放,发展前景各有千秋的状态。由于过去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定位来做服务,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服务的生态链正在从以厂家为起点向以用户为起点进行重构。而相较于庞大的市场规模,目前,服务品牌集中度不高,缺乏品牌商,产业整合速度低,传统服务转型缓慢,因此,围绕服务产品化、保内延保化、送装一体化、交付体验化方面的产业升级会带来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17.
《印刷工业》2009,(12):67-68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度《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统计,“中国知网”《印刷工业》发行与传播数据比上年有所提高。2008年,订阅《印刷工业》的机构用户2181个.分布在10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邮发代号82-790《粮油食品科技》杂志是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粮油食品科技》以传播和弘扬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宗旨,以服务行业为己任,以选文严格、内容精炼、信息丰富、印刷精美为特色,在粮食行业内的影响力极佳。  相似文献   

19.
正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是由国家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科学公益计划,也是增强出版的一种模式。自2019年8月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以来,《棉纺织技术》积极组织人员精心编排内容,于2020年1期起推出了OSID码服务。在开放科学视角下,通过为论文配置二维码,将该论文创作的相关内容通过作者语音介绍、在线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服装推荐方法中缺乏综合考虑用户体貌特征、穿着场合以及其他服装语义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专家知识的服装智能推荐系统。该方法通过搜集服装专家意见和资料文献,结合用户的体貌特征信息和穿着场合,建立知识库,以产生式规则表达知识,依据正向链接推理技术实现服装的智能推荐过程。该方法从服装专家的角度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着装建议,与传统的协同过滤方法相比,基于专家知识的推荐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