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燕彬 《江西建材》2014,(5):38+40-38,40
深圳自然村传统建筑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深圳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然而其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历史传统建筑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如何保护这些古建筑和村落,传承深圳的历史与文化,是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80年代的改革开放触发了深圳经济特区与本土村落的二元发展,村落很快被现代城市包围,形成"城中村"。城中村为低收入人群和创业者提供了较低的城市门槛,但其中的安全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成为难以根治的诟病。深圳的城中村归根溯源来自上百年的历史古村落,水围村便是从600年前"水环四壁,围昌万年"的边陲渔村演变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顾名思义,即城市中的村落,它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何更新改造城中村,已经是近些年来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复苏,使得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也被推上了新的层面。城中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记忆,但它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肿瘤"。因此,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从蒙太奇手法和有机更新理论出发,探究城中村更新改造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村落",城中村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城中村普遍为拆迁建大楼的情况,这会导致在地历史文化的遗失,文章通过社区营造在泉州后坑社区的实践来探究未来村改居的可能性,同时判断村落的自我优化性,以此来改善村改居的劣势与缺点,为未来村庄转型提供可实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前序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触发了深圳经济特区与本土村落的二元发展,城中村为低收入人群和创业者提供了较低的城市门槛,但其中的安全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成为难以根治的痼疾。过去10年间,城中村改造意味着大规模的拆迁,彻底推倒重建,成为千城一面的高级商住综合体。攀升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导致大量产业人才的流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拆建式城市更新带来的发展弊端已经逐步浮现,城中村作为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板块,需要更加科学、高效的再生模式。"城市针灸"理论具有立足于城中村价值挖掘与永续发展的特点与优势,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径贝村的整治行动为契机,借鉴"城市针灸"与"触媒效应"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将城中村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对其实施一次"针灸式"治疗,为解决城中村更新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指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仅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在中国,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矛盾在空间上的缩影,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孕生的"畸形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在广州、深圳、杭州、北京、西安等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城市,城中村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融合·新生     
正前段时间,深圳湖贝村旧改的提案引起了不少争议,一边是开发商与政府构思的美好监图,另一边则是专家们的各种质疑声。深圳湖贝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存在楼宇老旧、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与村落周围的高楼大厦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这个老旧的村落已有500年历史,这份历史沉淀对于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讲弥足珍贵,如何在城市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势必又会引起大家的一番思考与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优化中,由于部分政策制定者缺乏对历史文化脉络的关注与思考,导致了城市发展的单一,从而使其丧失了原有的味道。从此问题出发,通过阐述建筑文脉的价值,了解建筑更新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以深圳城中村文化为例,结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新理性主义来阐述城中村文化传承的意义。最后结合两个实地案例讨论城中村建筑改造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铭 《上海住宅》2006,(4):14-17
所谓“城中村”,就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急剧扩展,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农村一个一个地被“孤岛”化,成为围绕城市边缘分布的、丧失了土地.转为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有的大城市建成区中某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理相对薄弱的区域也具有“城中村”的特征。 城市一般对“城中村”公共设施的投资很少,并且多数“城中村”在实际上已脱离了主流社会的管理。在这些拥挤.狭窄的“城中村”里,社会管理混乱,普遍存在着违法建筑、治安恶化、环境脏乱、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少村子甚至成了黄、赌、毒的温床,威胁到周边城区,影响了城市发展。 “城中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已实施对“城中村”的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马靓 《建筑与环境》2009,3(2):36-39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发展区内的村建设用地已经或即将被城市用地包围的村落。这些村落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由乡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特征,并在转型期内存在乡村与城市要素的混合形态,既具有较高程度的城市化特征,又保留浓厚的农村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材》2015,(1):14-19
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13.
《居业》2015,(1)
<正>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14.
深圳南头城作为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共生体,背负着两个相互掣肘的命题,发展受困。文章从反思其发展定位入手,强调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和空间文化层积,提出由点及面的渐进式激活、以城市文化事件驱动古城复兴的发展战略,并为古城量身定制了六项城市再生计划。2017年借助"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选址于南头古城,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古城更新。通过重塑古城文化和空间脉络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环境自觉,以期最终为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和样本。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为响应国家城市更新战略,深圳大力推进"城市双修"规划及设计工作."城市修补"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现代城市更新的新方向.文章以城市修补理念为背景,结合笔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的深圳罗湖区笋岗村社区更新项目,探讨深圳城中村更新改造策略,为后续同类地区的"城市修补"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深圳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目标,更好地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中国深圳城市中心区域的南头古城有着始于晋代的1 700余年建城史,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而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2016年初,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认为只有尊重历史原真性、且珍视各个时代的文化层积和历史印记,才能塑造一个本土文化历久弥新,永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中国深圳城市中心区域的南头古城有着始于晋代的1700余年建城史,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2016年初,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认为只有尊重历史原真性、且珍视各个时代的文化层积和历史印记,才能塑造一个本土文化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城市历史文化街  相似文献   

19.
黄麻布传统村落,是深圳清代传统村落的重要样板,同时面临着深圳城镇化进程的挑战。本文基于风貌梳理、价值挖掘、策略提出的研究线索对黄麻布村展开研究,归纳村落的风貌特征、价值内涵和现状问题,探索村落风貌修复和活力提升的策略。以黄麻布村为例,寻求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与城市发展进程的最佳契合点,为城市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大阳泉村为例,讨论了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历史型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分析了城市发展与"城中村"发展的需求,以及两者为相互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