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正位于中国深圳城市中心区域的南头古城有着始于晋代的1700余年建城史,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2016年初,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认为只有尊重历史原真性、且珍视各个时代的文化层积和历史印记,才能塑造一个本土文化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城市历史文化街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中国深圳城市中心区域的南头古城有着始于晋代的1 700余年建城史,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而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2016年初,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认为只有尊重历史原真性、且珍视各个时代的文化层积和历史印记,才能塑造一个本土文化历久弥新,永  相似文献   

3.
介绍题为"影响与抵抗"的南头古城城市更新策略与实验,总结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开放式教学中的方法,以及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的成果呈现。对南头古城场地作为"一个地点"和"一种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进而说明在南头古城开展以"抵抗"为命题的建筑学实验的价值。对城市更新策略中涵盖的基础设施和流动性、公共空间的塑造、空间与资本的转化等命题逐一剖析,以阐明这些作品对深圳城中村的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深圳的城中村问题一直是其快速城市化下的热点问题,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为南头古城再生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一个试验性契机。通过各界多方合作,用多种方式对南头古城的城中村空间进行城市介入,引导村民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行动,把来自全球、世界南方、中国南方视野下针对快速城市化引发的问题,用研究与设计创作的形式展现。同时,因为艺术板块首次独立成章,为人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城市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顾名思义,即城市中的村落,它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何更新改造城中村,已经是近些年来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与复苏,使得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也被推上了新的层面。城中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记忆,但它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肿瘤"。因此,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文章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从蒙太奇手法和有机更新理论出发,探究城中村更新改造的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     
正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2017年12月15日,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在深圳南头古城开幕。已走过6届12年历程的"深双"展本届主题为"城市共生",以"城中村"为出发点,探讨和反思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本届展览汇集来自全球超过25个国家的200多位参展人,以融合建筑、艺术和设计的作品,实质性地介入南头古城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7.
同质型城中村湖贝旧村与异质型城中村南头古城,都是深圳典型的由古村镇发展而来的城中村。二者现存空间类型、建筑形态相似,但内部民间信仰空间却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这种差异性的现状特征及背后成因,为今后城中村文化挖掘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以期今后深圳的城市更新能够增加对城中村文化及租户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正>城中村依偎在现代化的都市中,是城市化进程的遗留。拥有近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位于深圳的城市中心,从昔日的富庶古都演变为如今拥挤喧闹的城中村。古城内的蜿蜒小巷、广场和胡同,错综复杂、紧密相连,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驻足好奇。当地居民、街头小贩、嬉闹孩童和流动人口亦在此栖居。如恩将位于南头古城的一栋居民住宅改造成为设有十一间客房的精品酒店。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9,(10)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因其人居环境恶劣而备受社会所关注。本文以"城市织补"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索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营造策略,突出城中村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衔接以及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城中村居住人群对绿地系统的使用需求,探索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中村内织补绿地系统的策略,提出以绿化覆盖率代替绿地率的城中村绿地系统评价标准。并以南头古城作为案例地进行预实践,通过营造公共绿地、构建立体绿化来营造城中村绿地系统。发挥社区精英自组织形式景观营造的带动效应,促进居民自发的对城中村绿地系统的补充和丰富。最终为居民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提高南头古城的人居环境水平,促进城市与城中村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南头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是深圳市中心的一座城中村,蜷缩在摩天大楼的包围之中.为了将南头尽快转型为深圳的文化和创意枢纽,万科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建筑师来改造复兴这片古城,其中由荷兰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设计的"if工厂"是整片更新区规模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南头古城承载了深圳市17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史,曾是深港澳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但在近年来深圳急剧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自身的盲目发展以及被忽视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导致其呈现出与主城区毫不对等的滞后发展状态,并面临着文脉割裂、空间混乱、生活品质低下等种种发展困境。因此,本文以南头古城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其历史演变脉络、总结古城发展的困境与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叠合""共享"两大策略,希望能借此激发古城活力,实现社区振兴。  相似文献   

12.
实体商业空间日益衰落,城中村的商业空间却依然鲜活。通过对深圳城中村南头古城商业空间的长时间调研及研究,发现南头古城商业空间能够长久保持活力,是因其具有多维复合的特征。本文从时间、空间、转译三个层面阐述这一特征,提出多维复合背后是南头商业空间的自适应性,形成逻辑是去中心化、分散和多主体,并由此引发关于实体商业空间应对时代巨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竞赛命题:深圳南头古城活力空间的再造和升级青年建筑师工作营(2017)课题组织: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办公场地: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旅广场二期群楼201A课题背景: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化旅游景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全球目前唯一关于城市固定主题的双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盛大开幕,展览时间从2017年12月15日持续至2018年3月17日。本次展览以"城市共生"为主题,将城中村作为展览的主要展场和对城市未来思考的出发点,寻求全新理论、试验及实践模式,以艺术激发  相似文献   

15.
南头古城街区由南山大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围合而成,包含南头古城、南头中学、中山公园、南城门四部分。南头古城街区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物质空间载体,是延续深圳城市发展脉络、反映传统生活方式的文化标识。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深工作的群体,人口的多样性,街道中各类小型商业业态,沿街道布置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街区的活力。演化到今天,其所呈现的模样正是现今大力推行的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式街区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地点:广东省深圳市Location: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深圳长期以来被演绎为从一个"小渔村"40年间奇迹般演变成现代大城市的神话,事实上,深圳从来也不曾是"小渔村"。位于深圳中心区域的南头古城始于晋代,直至新中国建国初期,历代都是深港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下辖包括今天的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南头古城有1,700余年建城史,近百年间古城不断消退而村庄不断膨胀,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加剧,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复杂格局。2016年初,都市实践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  相似文献   

17.
深圳大量原始村落因为特殊的城市化轨迹,与深圳的城市发展相互纠缠,最终演变为城中村。这些村落自身具有历史基底,同时包含深圳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印记,并容纳大量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口,因此具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本文率先系统梳理基于深圳自身特点的城中村的文化价值。根据这些文化价值,最后提出相应更新策略建议,以提升深圳本土文化内涵,改变深圳"文化沙漠"的固有印象。  相似文献   

18.
李锋 《建筑与环境》2007,1(2):84-85
南头古城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36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南门广场将建设成为深圳市唯一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广场.成为一个文物保护完好.人文景观丰富.绿地空间充足.服务设施完备.一与周边地区衔接良好.具有强烈的历史氛围的有一定旅游观光价值的古城风貌展示区.该区将成为城市景观主轴上具有传统文化脉络的景观结合点.本文谈谈南头古城南门广场设计的立意及构思。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城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交汇节点,自古以来是区域贸易桥头堡和伊斯兰文化聚居区。本文通过空间句法和POI数据核密度分析,基于历史形态演变历程,分析临夏古城空间结构变化及其作为集核在整体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传统商业格局特征及在城市演变中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传统特色商业与城市功能、结构、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古城空间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具体策略,以此提升古城活力,进一步保护和发展传统商业文化与历史文脉,为未来民族特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