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06-106,1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阳性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4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HBVM与HBV DNA检测,对HBVM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4.16%,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1.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例HBV DNA阳性,但HBVM全阴性,7例抗HBsAb、抗HBe、抗HBc阳性,1例HBV 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测提示患者有肝细胞损伤。结论:HBVM的检测不能作为HBV感染及HBV活动的唯一指标;HBV DNA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及HBV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及其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临床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7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2.25%(89/726).其中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抗-HEV阳性率分别为22.41%和18.83%;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8.69%和7.24%.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HEV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P<0.01).各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后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延长(P<0.05),且在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型肝炎和肝硬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重叠感染者并发症及病死率较单纯感染者高. 结论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是病情加重及重症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雅玲  王欣 《医学争鸣》2007,28(4):F0002
0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及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HBV感染率高,且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1]. 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一系列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始动因子,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研究较多,但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鲜见报道. 我们对我院10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红光  张坚  褚晓 《新疆医学》2012,42(8):86-88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及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国HBV感染率高,且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1],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一系列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始动因子,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研究较多,但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研究不多[2]。我们对我院81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不同感染阶段HBV-DNA载量与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阶段HBV DNA的载量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适时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同时检测 2 99例不同感染阶段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及HBV DNA的含量。 结果 不同病程阶段HBV DNA载量和HBeAg的含量是不同的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急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的载量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不同模式中 ,HBeAg阳性 /ALT异常组中HBV DNA的载量最高 ,HBeAg消失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显著降低 ,但未发现HBeAg消失时HBV DNA载量的阈值 ;HBeAg阳性组、HBeAg阳性 /HBeAb阳性组、HBeAb阳性组的HBV DNA载量均有明显差异 ,且与HBeAg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BV DNA的载量和HBeAg的含量不仅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直观依据 ,也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而引起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筛选及药物的疗效考核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国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而HBV和HCV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相互之间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对726例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HCV检测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726例HBV携带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0.47%,男性阳性率为15.78%,女性阳性率为1.87%,年龄组以31—40岁阳性率最高为24.64%,不同人群以吸毒人员阳性率最高为78.89%。结论:HBV、HCV重叠感染通过注射是主要感染途径;HBV、HCV重叠感染者血清抗-HBe阳性率高于HBV携带者,显示HBV、HCV重叠感染使HBV的复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型嗜肝RNA病毒.HBV的感染是它存在于肝细胞内的必要条件.病毒颗粒外膜为HBsAg,核心为HDAg和HDVRNA.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同时或重叠感染.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不易与单纯乙型肝炎区别,故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特别重要.临床诊断为HBV感染的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应进行HDV标志的检测:①急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表现二次黄疸和ALT升高过程;②无症状HBsAg携带者出现急性肝炎发作的临床表现;③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急性恶化征象;④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情逐渐加重,而HBV活动标志反而转阴,无HBV复制依据;⑤病情进展较快的亚急性或重型肝炎;⑥HDV感染高危人群中的乙型肝炎患者.只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及肝炎临床的转归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自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经PCR扩增后,通过ELISA法进行HBV DNA定量。结果:96例乙肝患者HBV DNA定性与HBV DNA定量的符合率为95.2%;20例急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比较HBV DNA水平,重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急性肝炎,大三阳组高于小三阳组。结论:HBV DNA定量对于了解乙型肝炎的转归、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BV复制应用聚合酶链;IL-18水平应用ELISA等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HBV—DNA、IL-18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比较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IL-18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的IL-18含量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含量〉10)IL-18含量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之间IL-18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8活性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外周血中HBV—DNA、IL-18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107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各组间血清IL-18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19.49,P<0.001);低病毒量组血清IL-18浓度高于高病毒量组(P<0.05)。血清IL-1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TBiL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F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病人中,TTV阳性者与TTV阴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HBV、TT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死亡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V混合感染似乎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及其复制状态,但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LAM)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疗效,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的长期联合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1993年10月至2005年8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90例肝移植,术后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出现LAM耐药时加用阿德福维(ADV)。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YMDD变异、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HBV再感染和乙型肝炎复发。结果190例中出现再感染15例(7.9%),其中肝炎复发7例,加用ADV治疗好转5例,再移植2例;其余HBV再感染8例均加用ADV治疗,血清HBVDNA水平下降5例,转为阴性3例;HBsAg阴转1例。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再感染时间8.3月。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加用阿德福维可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相似文献   

13.
某些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oly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receptor, PHSA_R),因此检验血清PHSA_R阳性可做为临床判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慢性化和严重程度以及HBV复制的参考指标,测定抗-PHSA_R也可做为肝炎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序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丙型肝炎 (HCV) 2 0例 ,乙型肝炎 (HBV) 5 4例 ;HCV、HBV双重感染 72例 ,正常人 (对照组 ) 2 9例 ;分别用放免法检测血清PCⅢ、CIV、HA值。结果 :肝炎及肝硬化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HCV、HBV双重感染组高于单纯丙肝组及乙肝组 (P <0 .0 5 ,P <0 .0 1)  相似文献   

16.
<正>HBsAg/IgM复合物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意义已有广泛的研究和报道。在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和HBsAg携带者中均可检出HBsAg/IgM复合物,为研究HBV感染者血清HBsAg/IgM复合物的动态变化,与其他HBV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估价HDV感染时抗HD在形成HBsAg/IgM复合物中的作用,作者对77例乙肝患者进行HBsAg/IgM复合物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 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 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18.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 ,外周血清中HBVDNA的检测反映了完整HBV颗粒的释放 ,是检测病毒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 ,也是目前评价拉米夫定抗病毒复制的常用客观指标。定量PCR技术能较敏感稳定地检测HBVDNA ,我们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变化 ,并观察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血清标本取自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门诊或住院的 15 0例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 ,男 96例 ,女 5 4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76岁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4 5例 ,肝炎后…  相似文献   

19.
陈文笔  马勇 《安徽医学》1997,18(4):12-12
<正>本文用放免法对56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的HBV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HBV的特殊血清类型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564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病人,肝炎病史及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均在一年以上,均抽血5mi,收集全部血清—20℃保存,最后一次性检测。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sAg、HBsAg—IgM、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PHSAR、Pre—S2等10项,均用固相放免法,试剂购自山东3V公司,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GC—911放射免疫伽玛计数器。  相似文献   

20.
<正> 为探讨儿童肝炎恢复期HBV感染状况,我们对165名肝炎恢复期儿童进行了血清HBV标志物测定,兹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对象为165名年龄6~12岁的儿童,均为近1~5年内患过肝炎已恢复的在校学生。行空腹抽血检测肝功能(GPT、TTT)及HBV五项标志物。方法:GPT用赖氏法测定,>40单位为异常,TTT用光电比色(浊)法测定,>6单位为异常。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HBe、抗HBc等采用ELIAS法测定,药盒由上海科华生物试剂公司供应。结果与讨论一、165例血清中肝功能异常5例,占3.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