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冬玲 《首都医药》2012,(10):32-32
目的 了解天竺镇0~6岁儿童贫血的患病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天竺镇0~6岁散居儿童来本院儿保科体检者均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其左手无名指的指端血,运用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量,并据此判定贫血程度,此外,调查还包括喂养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结果与结论 婴儿在4~6个月后,应按辅食添加的原则及时添加各种辅食,并且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降低贫血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婴儿喂养方式与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血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250例6个月~1岁的婴儿患贫血病的调查发现,婴儿贫血总患病率为22.79%,贫血发生率与喂养的方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工喂养的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说明母乳喂养好.提示:让全社会重视儿童贫血病的预防.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辅食添加指导,减少贫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郊区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州市番禺区175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个月龄母乳喂率79.05%,完全母乳喂养率29.82%。②婴儿辅食添加普遍较早,2个月时已有10%婴儿开始添加蛋白质及蔬菜,35%添加碳水化合物;4个月时90%以上婴儿添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86%添加了蔬菜和水果,添加辅食的品种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到12个月时仅为43.5%。③12~18个月断奶率为95.6%,2岁时达99.4%。结论我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率,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进一步提高添加辅食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郊区0~2岁婴幼儿喂养状况,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州市番禺区175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个月龄母乳喂率79.05%,完全母乳喂养率29.82%。②婴儿辅食添加普遍较早,2个月时已有10%婴儿开始添加蛋白质及蔬菜,35%添加碳水化合物;4个月时90%以上婴儿添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86%添加了蔬菜和水果,添加辅食的品种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到12个月时仅为43.5%。③12~18个月断奶率为95.6%,2岁时达99.4%。结论我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率,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进一步提高添加辅食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市婴儿喂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该市今后的婴儿喂养指导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市415名婴儿,填写婴儿喂养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母乳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在婴儿喂养方式、主要喂养负责人、第一次辅食品添加时间上都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中以母乳喂养居多,父母是主要喂养负责人,辅食添加时间较早;本地人口以人工喂养居多,主要喂养负责人以祖父母为主,第一次给婴儿添加辅食以4~6月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婴儿期添加的第一种食物均以家庭自制米粉为主。结论本市婴儿喂养现状需进一步改善,今后应加强宣教,父母应增加育儿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本市婴儿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婴儿期婴儿喂养行为并分析其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儿童定期保健检查的婴儿4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婴儿的母亲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实验的480例婴儿中,母乳喂养率为65.63%,4个月内仅有单纯母乳喂养率为90.77%;4个月内婴儿营养差发生率为6.15%.6个月内婴儿营养差发生率为10.00%.8个月内婴儿营养差发生率为16.18%,10个月内婴儿营养差发生率为17.97%,1岁内婴儿营养差发生率为19.17%。此外,辅食添加合理组的营养状况(83.33%)明显优于辅食添加不合理的婴儿(63.8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66,P〈0.01)。结论婴儿期婴儿喂养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提高母乳喂养率,适时逐步为婴儿添加辅食,保证婴儿合理的营养,促进婴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马彬 《上海医药》2014,(2):61-62,I0001
目的:了解外来人口婴儿家长喂养知识及喂养方法,为今后开展社区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家长进行婴儿添加辅食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很高,但半数家长在辅食添加方面存在误区。结论: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家长婴幼儿辅食添加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状况,为改善儿童喂养状况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体格与喂养状况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测量身高及体质量。结果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均高于1995年全国9省市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新生儿平均开始抱奶时间城市早于农村;婴儿初次添加辅食的月龄城市早于农村;辅食添加种类农村在面食、粗粮的食用频率高于城市,肉鱼奶类的食用频率低于城市。结论日照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状况较好,但存在城乡差别。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推广科学育儿知识,仍是日照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汕头市社区婴儿母乳喂养的现状。方法在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潮阳、潮南5个社区中,每社区抽取200名10个月至2岁婴儿母亲,共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她们的年龄分布为19~43岁。结果调查显示,93.25%母亲认为母乳喂养最好,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62.4%,婴儿4个月内开始添加辅食的占37.6%,并且随着月龄增加,添加辅食率及数量逐步增加。结论母乳喂养好的知晓率较高,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其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方式、频率对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及容桂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24月龄儿童107例进行生长发育、体格监测、口腔常规检查及记录辅食添加、喂养情况随访,统计分析辅食添加与乳牙萌出的关系.结果 添加辅食初始时间与牙齿初萌年龄明显正相关,与6月龄、9月龄牙齿数目及6~9月龄牙齿增加数目明显负相关;4~6月龄辅食添加频率与6月龄牙齿数目明显负相关;4~6月龄蔬菜、水果添加率与12月龄、18月龄牙齿数目、6~12月龄牙齿增加数目明显负相关;辅食添加早期的喂养方式对乳牙萌出时间、各年龄乳牙数目及乳牙增加数目没有影响.结论 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频率对乳牙的萌出有一定影响,正确指导父母对婴儿进行辅食添加,有利于乳牙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柳州铁路地区6个月婴儿血锌水平,分析影响微量元素锌摄入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柳州铁路地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健康体检的1 473例婴儿进行末梢血锌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婴儿血锌检测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29±4.72)、(2.75±4.05)μg/m L,婴儿平均锌缺发生率为28.9%(426/1 473)。乳母知晓锌的作用、富含锌的食物、饮食搭配、婴儿辅食添加方法的婴儿缺锌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知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婴儿缺锌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乳母营养膳食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及婴儿辅食添加指导等,可以达到预防婴儿锌缺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6-12月龄婴儿营养性贫血状况,探讨引起患病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患病率的有效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做好婴儿营养性贫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标本来源于上海市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从2016年10-2017年10月接受我院系统管理的体检中4-6个月龄婴儿30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婴为190例,女婴为110例。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梅陇社区4-6月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2%,其中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12.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13.3%。结论:虽然母乳喂养值得提倡,但是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该注意合理添加辅食和适时补充铁元素,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都要及时适量添加辅食和补铁剂,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桂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55+157-155,157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跟踪访谈调查方法,利用精确度5g的ACS型电子称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利用精确度为0.1em的WB-Ⅱ卧式婴儿身长测量器测量婴儿身长以显示婴幼儿的发育状况。分别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分别采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方式下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进行调查:对0-18个月不同时间添加辅食后。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4.32%.采用人工喂养的营养稍差比例为52.63%,采用混合喂养的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5.00%:≤4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10%,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6%,〉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50%,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34%。结论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采用母乳喂养的其发育状况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喂养的有较明显的优势。婴幼儿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对其营养发育最有利。应当积极向市民宣传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以期显著提高婴幼儿营养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便秘的因素。方法,本次对江门市区287例6—8个月的散居婴儿进行调查,通过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及设表查问法,了解婴儿近2个月来的大便情况、喂养方式、体格发育、蔬果类辅食添加情况、大便习惯的培训及钙剂口服情况。结果与结论:母乳喂养儿便秘的发生比人工喂养儿少,体格发育正常的小儿便秘发生率比营养不良小儿少,添加蔬果类副食的婴儿便秘发生比对照组少,有大便习惯训练的婴儿便秘发生比对照组少,长期大量口服钙剂的婴儿便秘发生比对照组多,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喂养方式下的婴儿缺铁性贫血关系进行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542例婴儿,其中的334例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进行纯母乳喂养,将该组定义为对照组;剩下的208例婴儿出生后混合喂养,作为观察组。在婴儿5~6月和7~8月时对其进行儿童检查,测试婴儿的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结果通过对婴儿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婴儿5~6个月时,观察组的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发生概率为48.1%,同对照组婴儿的检测结果(31.2%)相比,观察组婴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生概率要高,且两组婴儿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添加辅食之后,两组婴儿在7~8月时,其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婴儿,其在出生后进行纯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抑制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在婴儿7~8月时给予其适量的辅食,能够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田国英  谢海虹 《江苏医药》2003,29(8):612-6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有关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市15个区县抽样点内6个月内婴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调查前24小时婴儿的喂养方式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2年南京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7.32%,4个月内为88.45%,喂养方式改变主要集中在2个月内,改变原因主要为自觉奶不足、添加辅食、天热加水、母亲工作等,母乳喂养儿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结论 单因素分析提示母亲职业、孕周、分娩方式、宣教是影响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添加的食物叫做辅助食品,简称辅食。年龄愈小生长发育愈快,所需营养的全面性也愈迫切,若有不足即可对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影响到智力发育。婴儿逐月增长,母乳将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故当婴儿满6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6个月以下婴幼儿中,消化不良发病率很高,而其主要病因为乳糖不耐受,占比可达到46%~70%,但是,较小婴儿的乳糖不耐受临床诊断尚不完善,为避免漏诊情况,婴儿消化不良多采用临床症状加诊断性治疗,统一添加乳糖酶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可获知乳糖不耐受情况[1,2]。为进一步探讨乳糖酶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同时优化该诊疗方案,本次研究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小儿消化门诊诊断为消化不良,且尚未添加任何辅食的年龄1~6月的小婴儿84例,统一添加乳糖酶治疗,并分析患儿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9.
李蕙  周敏  曹雪梅  徐鸣  李丹  史宏 《中国药业》2011,20(9):55-57
目的分析医院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4例患儿中,6月龄以下占12.62%,6月龄以上占87.38%;农村患儿占61.21%,城市患儿占38.79%;轻度贫血占56.54%,中度贫血占38.79%,重度贫血占4.67%;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占29.44%;足月儿占89.25%,早产儿、双胞胎占10.75%;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铁下降者49.06%,铁蛋白下降者56.07%,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者33.33%;184例(85.98%)患儿以伴发疾病入院。结论婴儿缺铁性贫血高发于出生后6~12个月,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多见,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易被忽视,多以伴发疾病就诊;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儿保门诊对婴儿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重庆市城区随机抽取0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6个月龄辅食添加率较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每天进食肉类、蔬菜、水果的频率较高(P<0.01);12个月龄时干预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较长(P<0.01),夜间睡眠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全天睡眠时间无差异。结论儿保门诊可部分改善婴儿饮食生活习惯,而如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