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效果及出院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神经外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尝试采用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格拉斯哥(GCS)昏迷量表评分和出院后1个月自理能力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呼唤式护理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出院后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5d观察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恢复良好、中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唤式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能加速患者清醒,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声音刺激。定期观察两组病人的清醒例数、清醒时间、清醒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试验组病人清醒例数、清醒时间、GC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有显著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小萍  刘彩萍 《全科护理》2009,7(23):2086-208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痛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呼唤式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时,研究组GCS评分及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昏迷状态及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家属焦虑等负性情绪,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7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转清醒例数明显增多(P〈0.05),家属的满意度提高(P〈0.05),C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应用,不仅起到很有效的催醒作用,减少了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家属的参与,有利于营造共同参与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亲情抚触联合语言呼唤法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及听觉器官来促醒,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能促进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呼唤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综合治疗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有效的呼唤护理。观察患者住院各个阶段GCS评分和昏迷恢复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住院1个月时GCS评分、昏迷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个月时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时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呼唤护理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文芝 《全科护理》2009,7(29):2639-264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管饲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6例重型颅脑损伤管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93例采用分次灌注法,93例采用缓慢滴注法。采用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两种方法来评定病人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管饲病人在并发症、营养状况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及早管饲增加了病人的营养,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及早的管饲膳食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分次灌注法和缓慢滴注法均可增加病人的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曾龙英 《家庭护士》2009,7(14):1227-1228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尿失禁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放尿、膀胱冲洗、导尿管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的放尿,积极预防导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给予盆底肌训练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3 d、7 d、14 d、21 d、28 d不同时间病人排尿功能的恢复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控排尿能力改善,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伴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自控排尿能力的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科室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鼻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鼻饲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增加胃管插入长度,鼻饲时抬高床头,改进鼻饲液的量、速度和温度等,比较两组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及窒息的发生率,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结核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病人服药主动依从率为97.5%,对照组为71.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结核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肖艳平  周元林 《护理研究》2011,25(16):1432-1434
[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3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竹罐疗法,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穴位经络养生指导、皮肤护理及调摄情志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竹罐疗法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严重胰腺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41例严重胰腺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DCS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pH值高于对照组,体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严重胰腺损伤病人救治中应用DCS治疗优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