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目的了解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经治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6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TACE+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监测术前及术后4周AFP、门静脉再通情况、癌栓尺寸及穿刺口出血等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F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门静脉癌栓尺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癌栓术后癌栓尺寸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癌栓尺寸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口出血及穿刺血管夹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假性动脉瘤、胃肠道不适及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腔内导管射频消融联合TACE可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实现门静脉再通,且并不会增加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行 TACE 联合 RFA 治疗的8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单独行 TACE 的9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TACE 联合 RFA 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行 TACE 组病人,TACE联合 RFA 组在肿瘤的疾病控制率(93.8%)、完全缓解率(13.6%)及部分缓解率(44.4%)均优于单纯行 TACE 组(76.8%、5.1%、30.3%),P <0.05;AFP 下降水平也优于单纯行 TACE 组(P <0.05)。结论TACE 联合 RFA 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好,可做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HCC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肝切除术;观察组45例,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血清水平及2年的生存率,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中AFP、CEA、GPC3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问AFP、CEA、GP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8.82±0.98)比(7.04±1.24),P0.05]。结论 TACE联合RFA能有效治疗HCC,疗效与肝切除术相当,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TACE序贯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单位收治的114例病人(原发性肝癌)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观察对象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57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57例行TACE序贯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及甲胎蛋白(AFP)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12.28%、部分缓解率为66.66%、稳定率为17.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1.80%、68.42%,对照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3%、5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胎蛋白下降率为78.94%对照组下降率为49.12%血清AFP下降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8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的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安全性,选择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癌初发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20%、81.70%、67.10%,复发组为93.30%、81.70%、65.80%;初发组1、2、3年无瘤生存率为74.00%、49.10%、35.00%,复发组为57.40%、28.40%、14.20%,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初发组(P=0.015)。血清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和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是影响消融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FP和合并门静脉侧支还是影响无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复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肿瘤复发。总胆红素、AFP、Child-Pugh分级和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性预后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6-01间在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肝癌患者。将接受RFA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14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1)术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AFP较术前下降,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1 a、2 a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RFA比较,采用RFA联合TACE方法治疗手术切除困难的肝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将62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即采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TACE治疗组32例,单纯使用TACE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存活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3年以上存活率为60.0%,TACE治疗组仅为34.3%,联合组明显高手TACE治疗组(P<0.05),且肿瘤完全坏死率亦明显较高(P<0.05).应用B超引导下RFA联合TACE治疗HCC可大幅度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的3年以上存活率,对患者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9.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笔者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将58例大肝癌(直径≥5.0cm)病人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RFA组(n=18),TACE+RFA组(n一19),TACE组(n=21);其中TACE+RFA组先行TACE1次,7~10d后再行RFA治疗;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其中RFA组单纯使用RFA治疗。结果58例病人经3年以上的随访,TACE+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2%、42.1%、36.8%;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1%、22.2%、16.7%;TACE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7.1%、28.5%、14.3%;发现TACE+RFA组的1、2、3年存活率比其它两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TACE联合RFA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大肝癌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AV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癌伴AV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经血管造影或增强CT明确动静脉分流,先行RFA,2周后行TACE,术后1个月后复查腹部增强CT及AFP,了解分流道封闭及肿瘤消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总AVS消失率及封闭有效率分别为28.9%,77.8%,总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8.9%,80.0%; 37例AFP阳性患者,28例转阴(75.7%),9例下降(24.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RFA联合TACE治疗的肝癌合并A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分别采用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与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两组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次要终点是肿瘤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00个月[95%置信区间(CI)13.45~16.55],外放疗和TACE联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00个月[95%置信区间(CI)8.53~17.47],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0)。在不良反应方面,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时,推荐门静脉置入I~(125)粒子与TACE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92例接受TACE及RFA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88例具有完整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共43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45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其生存状况并予以分层分析。结果手术前后螺旋CT摄片或彩超比较显示消融效果良好,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7.4%(29/43)、91.1%(41/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RFA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RAF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肝癌病人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4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按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两组:TACE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10),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和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治疗组和保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4.4,5.6)个月和2.0(1.8,2.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000)。Ⅰ(n=6)、Ⅱ(n=11)、Ⅲ(n=20)、Ⅳ型(n=1)癌栓病人经TACE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5.0、4.0、3.0个月(P=0.0013)。结论TACE对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癌栓(即Ⅰ型癌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39例,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B组2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及整体疗效评估。结果 A组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CR、PR、均明显高于B组,PD明显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如果全身状况允许情况下,应选择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取出术联合TACE治疗,且临床整体疗效及生存率、生存时间较单纯手术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模式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186例,将186例患者分成3组.A组62例,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B组60例,采取射频消融(RFA)治疗;C组64例,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肿瘤完全反应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以及介入治疗后1、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27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获手术切除,术后因并发症死亡14例;手术切除病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7.7个月,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9%、37.2%、21.7%和4.0%;Ⅰ型癌栓者40例,其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7%、38.6%和6.6%,明显高于Ⅱ型癌栓者(n=129,61.1%、34.3%、20.8%及5.3%)和Ⅲ型癌栓者(n=48,46.8%、24.0%、9.6%和0),P<0.05;癌栓连同肿瘤切除者84例,其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43.2%、28.1%和7.9%,明显高于肝创面门静脉取栓者(n=85,65.1%、38.8%、22.3%及3.4%)和门静脉切开取栓者(n=48,46.8%、24.0%、9.6%及0),P<0.05;术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TAI)治疗的76例患者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53.2%、33.1%及5.7%,明显高于术后未行TACE/TAI治疗者(n=141,54.8%、29.1%、15.9%及3.2%),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应争取肿瘤和癌栓一并切除,术后联合TACE/TAI治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将行肝切除术联合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行肝切除术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统计疗后生存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ALT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切除术联合TACE术后一年患者生存率为94. 00%,术后2年生存率为55. 00%,疗后3年生存率为30. 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增加患者生存率,患者病灶数目、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有无肝静脉癌栓是影响肝切除术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GP73、VEGF及AFP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HCC)前后的变化情况。43例HCC患者同时接受肝穿刺,采用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清ELISA法检测AFP、VEGF及GP73水平,对治疗前血清GP73阳性38例患者比较其TACE+RFA治疗前后3种指标血中变化情况。2种方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及血清AFP、VEGF和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阳性38例患者经TACE+RFA治疗前后AFP、VEGF及GP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9、3.732及7.033,P0.01)。血清GP73在HCC诊治检测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AFP,如联合VEGF及AFP检测对TACE+RFA治疗HCC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将9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于TACE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小剂量(每日250 mg)阿帕替尼;对照组52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术后随访,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及生存期的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TACE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间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5,P=0.08),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甲胎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术后1、3、6、12、24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47%(34/38)、84.21%(32/38)、78.95%(30/38)、34.21%(13/38)和10.53%(4/38);对照组分别为75.00%(39/52)、67.31%(35/52)、25.00%(13/52)、3.85%(2/52)和19.23%(10/52)。治疗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7.12±1.55)个月vs (14.21±2.13)个月,P=0.01]。虽然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蛋白尿、血尿、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眩晕、头痛、高血压、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水平减低、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其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常见毒性反应事件评价标准3级以上者较少。结论 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HCC在控制肿瘤及其合并癌栓进展方面优于单纯TACE,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TACE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63月,平均为(21.8±27.3)月。总体患者TACE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75%、37.49%和21.84%。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病灶分布情况、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治疗次数与TACE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均<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次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结论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分型及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术后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