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基础上,证明HPV—16的E6E7亚基因片段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能系HPV—16的致癌基因。为进一步证明此结论,本文使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方法与基因工程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方法,将HPV—16全早期区基因及其E6E7亚基因分别重组于小鼠白血病逆转录病毒之中,人工构建了具有单嗜性(ecotropic,仅感染鼠细胞)及双嗜性(am-photropic,可感染鼠与人细胞)的含HPV—16亚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将HPV—16全基因,  相似文献   

2.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是研究人乙型肝炎病毒(HBV)致病机理及其复制的模型。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等多种技术研究证明,这两种嗜肝DNA病毒均存在肝外感染现象。这些发现对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然而,从超微结构水平上证实肝外感染,尚未见报导。我们继电镜下首次发现在受感染鸭的胰腺细胞内DHBV颗粒后,又在受感染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增殖的DHBV颗粒。这就为嗜肝DNA病毒肝外感染提供了直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疣体细胞和病毒的超微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形态学依据;评价电子显微镜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尖锐湿疣组织超薄切片。结果:疣体上皮棘细胞、基细胞明显增生,可见成群的挖空细胞和肿胀坏死细胞。在少数感染细胞核内可查见呈晶格状排列或散在分布的人乳头瘤病毒颗粒(HPV)。结论:查见病毒颗粒对尖锐湿疣有明确诊断价值,但阳性率较低;上皮细胞增生性改变结合典型的挖空细胞对尖锐湿疣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昆虫颗粒体病毒侵染鳞翅目中肠柱状细胞的报导很少。一般认为此处很少见到感染,而且感染也限制在少数细胞中,同其它的感染组织相比,病毒的活性很低,而且不产生包涵体。 Robertson(1977)观察到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在病虫中肠柱状细胞中有增殖现象,所形成的核衣壳能获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猴艾滋病D型逆转录病毒(SRV—1)接种实验猴前后,有相同形态学特征,描述了培养细胞内外,有五种形态的病毒颗粒;(1)偏心位置核心病毒颗粒;(2)锥形或棒形核心病毒颗粒;(3)等电子密度圆形病毒颗粒;(4)圆环形核心病毒颗粒;(5)带尾形病毒颗粒。同时描述了病毒出芽释放连续过程和细胞内A型颗粒形态。带尾形病毒颗粒,以前未见有报导。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感染复数大约为3的HSV—3(333株)感染兔婴肾细胞,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将细胞固定制作标本供扫描(SEM)及透射电镜(TEM)检查。感染后1小时,SEM显示在整个细胞的表面或细胞的部分表面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吸附,多数为大的,其直径约为200nm(有囊膜)的病毒,少数为小的,其直径为100nm(无囊膜)的病毒。颗粒均匀分布或积集成簇。这种分布状态在感染后2小时及4小时的标本上均可见到。但是在感染4小时已经变圆的细胞的核上区仅有少量散在的颗粒,而在其核周区则见大量颗粒。在感染16小时的细胞表面膜出现大小及形状均不规则的孔洞,说明细胞遭到破坏,许多细胞及其胞核甚至解体成为碎片。有少量的病毒颗粒出现在孔洞的边缘或碎片之间或附着在破碎的细胞膜上。TEM亦见到两种病毒颗粒,有膜的(多数)及无膜的(少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HV),为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并进一步研究人皮肤HV感染的组织病理变化及形态特征。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生儿皮肤活检组织超薄切片。结果:表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纤维内均可观察到病毒颗粒,感染病毒的细胞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成熟病毒颗粒直径约150-160nm,核衣壳直径约100-110nm。核衣壳的核心可分为空心型、颗粒型和致密型三种;郎格罕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HV可感染皮肤多种细胞及神经纤维;郎格罕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可能在限制病毒复制和阻止扩散中起重要作用;电镜对病毒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兔抗人胃泌素G—17抗体标记胃G—17胃泌素细胞,分泌颗粒多数含低或中度嗜锇性粒芯,葡萄球菌A蛋白胶体金(PAG)主要标记在此型颗粒上;少数粒芯呈高度嗜锇性,此型颗粒仅少数被PAG标记。并就此结果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多种纯度高、专一性强的单克隆抗体。我们应用透射电镜检查不同实验室来源的10份融合前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_2/0,SN—1)和4株杂交瘤细胞(T—17—3,A—9,B—10,C—8)发现上述细胞内均含病毒颗粒。在胞浆内,病毒颗粒聚集在粗面内质网池中。成熟病毒颗粒呈圆形或长圆形,偶见哑呤状或花瓣状,直径约100nm。病毒核衣壳中心透亮,外周致密,呈环状或不全环状(图1)。有处粗面内质网呈现局部增厚和病毒芽生图象。偶见核膜间隙内含病毒颗粒。此种病毒颗粒的形态结构特点类似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中的A型肿瘤RNA病毒。在细胞外和细胞间隙中还可查见散在或成群的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