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补喂支链氨基酸对速步马1 km速步赛成绩及赛前、赛后血浆抗氧化指标以及激素、肌酸、葡萄糖、乳酸、肌酐含量的影响,为支链氨基酸在速步马训练、比赛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选取年龄相近(4岁左右)、体重相近[(457±50)kg]并经过严格训练的伊犁马公马8匹(速步赛用马),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匹。每天每匹马分别饲喂3 kg颗粒精料,苜蓿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72 g支链氨基酸(由35.0 g亮氨酸、16.6 g异亮氨基酸、20.4 g缬氨酸组成),进行为期38 d(预试期7 d,正试期31 d)的补饲试验及训练试验。结果表明:补喂支链氨基酸可提高速步马的比赛成绩,同时显著提高速步马赛后30 min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赛后24 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但对血浆中激素、肌酸、葡萄糖、乳酸、肌酐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支链氨基酸可缩短速步马比赛用时,提高速步马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但对血浆中激素、葡萄糖、肌酸、乳酸、肌酐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来曲唑对速步马运动性能、血浆抗氧化指标与激素水及体重的影响。选取平均年龄为2.5岁、平均体重为(398.16±25.34)kg的经过良好速步训练的伊犁马公马10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所有马匹每天每匹饲喂混合牧草10 kg、颗粒精料3 kg,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马匹每天每匹补喂5 mg来曲唑,进行30 d的饲喂试验和训练试验。分别在试验第0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激素指标;在试验第0天和第30天早晨空腹称重,并进行1 000 m速步赛,分别在赛前1 h、赛后即刻、赛后20 min、赛后2 h颈部静脉采集血液,测定血液酸碱度相关指标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补喂来曲唑能够提高试验马匹1 000 m速步赛成绩;赛后2 h时,试验组马匹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尿酸(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SH-Px活力、T-AOC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而血浆中丙二醛(M 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血液酸碱度相关指标而言,在赛后即刻、赛后20 min、赛后2 h试验组血液中碳酸盐(HCO-3)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碱剩余(BEecf)、p H则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时试验组马匹血浆中睾酮(T)、雄烯二醇(A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补喂来曲唑还可提高速步马体重。因此,给速步马补喂5 mg/(匹·d)来曲唑可缩短1000 m速步赛比赛用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酸碱缓冲能力,并使血浆中T和AD水平上升,同时增加速步马的体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胍基乙酸(GAA)对伊犁马运动性能、糖代谢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3岁、体重[(373.20±30.53) kg]相近且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每匹马每天饲喂精料补充料4 kg,自由采食青干草,在此基础上,各组每天每匹马分别补喂0(CON组)、25(25 GAA组)、50(50 GAA组)和75 mg/kg BW的GAA(75 GAA组),进行为期8周的试验。在试验第47天进行2 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浆和尿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GAA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比赛用时。2)50 GAA组赛后即刻血浆GAA、肌酸、肌酐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50GAA和75 GAA组赛后即刻血浆肌酸激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同时50 GAA组极显著高于75 GAA组(P0.01)。各试验组赛后即刻尿的肌酐排出量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3)各试验组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血浆胰岛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各试验组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的血浆葡萄糖、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4)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赛前2 h和赛后2 h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喂GAA提高了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的运动成绩、血浆肌酸代谢物含量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了运动马机体糖代谢对运动的供能。因此,GAA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以每匹马补喂50 mg/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 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7.5 g/d HMB,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15.0 g/d HMB,试验Ⅲ组每匹马补喂22.5 g/d HMB,进行为期31 d的补喂训练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2 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活性降低了1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38%(P0.05)、13.51%(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1.91%(P0.05)、19.57%(P0.01)。3)补喂HMB对伊犁马血浆糖代谢指标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 000 m速度赛的比赛用时,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含量。HMB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每匹马补喂15.0 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芒柄花素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成绩、血气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伊犁马运动训练过程中营养补喂剂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试验选择平均体重(411 kg±29 kg)、平均年龄(2.0岁±0.50岁)、1 000 m速度赛成绩(135.24 s±15.75 s)相近并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2匹伊犁马公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饲粮营养水平及运动训练条件下,试验组每匹马每天补喂芒柄花素8 g,进行为期30 d的补喂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1 000 m速度赛,记录比赛成绩并在赛后即刻通过颈静脉采集血样,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指标,使用试剂盒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 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缩短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P<0.05);对血浆中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及血气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血浆抗氧化指标方面,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赛后马匹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8.45%(P<0.05)和32.70%(P<0.05);而试验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56%和11.32%,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给伊犁马补喂芒柄花素能够显著提高1 000 m速度赛成绩,并提高其运动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植物多酚对1000 m速步赛伊犁马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4岁,平均体重为(425±45)kg,1000 m速步比赛成绩相近,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公马12匹,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组每天每匹马补喂植物多酚混合物180 g(茶多酚:葡萄多酚:石榴多酚=1:1: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肌酸对焉耆马运动性能及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7~9岁、体况及运动成绩相近的焉耆马16匹,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干牧草和精料,试验1、2、3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在精料中添加1.0%、2.0%、3.0%的肌酸,饲喂30 d后进行模拟比赛(20 km)。结果显示:试验组竞赛时间、赛后心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 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1、2、3组焉耆马竞赛时间分别缩短3.8%、6.3%、4.2%(P0.05),赛后0 min心率分别下降5.5%、10.1%、9.3%(P 0.05),赛后20 min心率分别下降7.4%、8.8%、8.5%(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1、2、3组焉耆马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升高12.4%、14.2%、10.5%(P 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高8.7%、12.9%、10.8%(P 0.05),丙二醛(MDA)浓度分别降低8.8%、12.4%、12.1%(P0.05),氨态氮浓度分别降低7.7%、15.4%、11.5%(P 0.05),除此之外,试验1、2组血浆中肌酐浓度分别增加9.6%、12.3%(P 0.05),试验2、3组血浆中五羟色胺浓度分别降低8.4%、7.7%(P 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肌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焉耆马20 km竞赛成绩,显著提高竞赛30 min后血浆抗氧化能力以及缓解疲劳的能力,添加量为2.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硫辛酸对焉耆马赛后运动性能、血浆抗氧化能力及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运动成绩、体重、体尺、年龄相近的焉耆马11匹, 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匹)、试验Ⅰ组(4匹)、试验Ⅱ组(4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25 g/(d·匹)的硫辛酸.试验开始第20天对各组马匹进行20 km模拟比赛,赛后30 min内测定各组试验马匹的体温、脉搏、呼吸,同时采集各试验组马匹血液.结果表明,无论是赛后0 min还是赛后20 min,试验Ⅰ、Ⅱ组测得的心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Ⅰ组焉耆马血浆中GSH-Px活力比对照组高44.30%(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SOD活力、T-AOC大小分别比对照组高42.33%(P <0.01)、44.72%(P <0.01)和77.41%(P >0.05)、68.62%(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MDA浓度比对照组低41.09%(P <0.05)、23.48%(P >0.05);试验Ⅰ、Ⅱ组焉耆马血浆中NEF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P >0.05).在饲料中添加硫辛酸,可提高焉耆马运动性能,有利于焉耆马运动后生理指标的快速恢复,提高运动后焉耆马的抗氧化能力,减缓焉耆马在运动期间的疲劳症状,相比而言,添加12.5 g/(d·匹)硫辛酸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影响。选取15匹年龄为2岁、体重[(388.88±23.24) kg]相近、经过严格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分为3组,每组5匹(3♂+2♀),每日进行等强度训练,对照组补喂123 g/(匹·d) L-丙氨酸,L-精氨酸组补喂60 g/(匹·d) L-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组补喂12 g/(匹·d) N-氨甲酰谷氨酸和112 g/(匹·d) L-丙氨酸,在试验第28天进行3 600 m速度赛,采集赛前2 h、赛后即刻和赛后2 h血液样品,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技术测定血浆中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伊犁马赛前2 h血浆柠檬酸、赛后即刻血浆α-酮己二酸、赛后2 h血浆D-葡萄糖-6-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后即刻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乙酰谷氨酸、谷氨酰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赛后即刻血浆鸟氨酸、乙酰谷氨酸和脯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P0.05); 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N-氨甲酰谷氨酸组赛前2 h血浆亮氨酸、色氨酸、5-羟色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了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后伊犁马3 600 m速度赛赛前赛后血浆中差异性表达代谢物,揭示出补喂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能够促进伊犁马运动能量代谢,影响氨基酸代谢,促进精氨酸内源性合成和精氨酸向脯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妊娠中后期哈萨克母马血浆和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含量以及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日排出量的影响。选择年龄5~7岁、胎次2~4胎的妊娠中期哈萨克母马34匹,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9匹、试验Ⅰ组9匹、试验Ⅱ组8匹、试验Ⅲ组8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90 d的补饲试验。在自由采食粗饲料的基础上,对照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试验Ⅰ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硫酸钠;试验Ⅱ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5 g微量元素;试验Ⅲ组第1~30天每匹马每天补喂50 g玉米粉+6 g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第31~90天补喂100 g玉米粉+12 g硫酸钠+5 g微量元素。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补喂硫酸钠、微量元素及其组合能够提高孕马血浆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在试验期内的各采样时间点,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孕马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第30天时孕马尿中上述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含量均最高。3)试验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试验Ⅲ组3种雌激素硫酸盐的日排出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给哈萨克孕马补喂硫酸钠和微量元素的组合能够提高尿中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含量,从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雌酮硫酸钠、马烯雌酮硫酸钠、17α-双氢马烯雌酮硫酸钠的日排出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在马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5.10±11.83)kg、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伊犁公马20匹,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每天每匹马饲喂0.3 kg粉状浓缩料和3.5 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天每匹再分别饲喂0.3 kg粉碎玉米粉、0.3 kg粉碎玉米粉+1 gα-淀粉酶、0.3 kg蒸汽压片玉米粉、0.3 kg膨化玉米粉,进行为期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3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试验Ⅲ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氮、钙、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而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试验期间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其他各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体斜长增加而言,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Ⅱ组胸围增加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间血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喂膨化玉米粉可提高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并促进马的生长发育;而饲喂含酶制剂的粉碎玉米粉或蒸汽压片玉米粉对6月龄伊犁马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生长发育无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及其组合物对奶牛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及泌乳期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5 g大豆黄酮(试验Ⅰ组)、35 g芒柄花素(试验Ⅱ组)、1.25 g大豆黄酮和17.5 g芒柄花素(试验Ⅲ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分别于试验的第0、30、60、90、12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成分;颈静脉采集血液样品,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20 ℃保存备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Ⅲ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均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Ⅰ、Ⅱ、Ⅲ组乳糖产量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Ⅲ组T-AOC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Ⅱ、Ⅲ组GSH-Px活性显著提高(P< 0.05);试验Ⅰ、Ⅱ组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 0.05);乳脂产量、乳糖率及TP、ALB、GLB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CAT、SOD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及其组合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乳糖含量,能够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12月龄焉耆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焉耆马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年龄为12月龄、平均体重为(191±20)kg的焉耆马公马12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6匹;采用分期分组的设计方法,第1期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第2期为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各组饲喂不同纤维和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各组饲粮中纤维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76.59%、6.81%,74.21%、7.88%,71.82%、8.94%,69.41%、10.01%),进行21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焉耆马对饲粮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磷摄入量随饲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焉耆马对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率以及消化能和代谢能随饲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钙的消化率比试验Ⅰ组分别提高10.78%(P0.05)、19.48%(P0.05)、7.46%(P0.05);试验Ⅲ组、试验Ⅳ组代谢能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P0.05)。就氮、钙、磷代谢而言,焉耆马体内钙、磷的沉积率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饲粮中蛋白质水平对氮沉积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谷氨酰胺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提高焉耆马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可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沉积量,且以饲粮中纤维水平为69.41%、蛋白质水平为10.01%时最佳,但对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 kg±11.0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 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 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 < 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性复合添加剂饲喂模式对生长猪免疫功能和猪瘟抗体效价的影响。选用体重(40.5±2.3)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24头,按体重相近、性别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第7天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接种前7 d为试验前期,疫苗接种后28 d为试验后期,试验期共35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全期饲喂营养性复合添加剂显著提高试验第21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P0.05);全期组试验第28天生长猪血清猪瘟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前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后期组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生长猪全血CD3+数量(P0.05);全期组试验第35天全血CD3+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全期组显著提高了试验第21天和第35天生长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前期组或全期组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而全期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营养性复合添加剂的不同饲喂模式对生长猪猪瘟抗体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和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全期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在马的饲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体重相近[(261.95±14.73)kg]、年龄相近(12月龄左右)的伊犁马公马24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8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各组马匹每天每匹饲喂1.5 kg浓缩料和8 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马匹每天每匹再分别饲喂1.5 kg的粉粹玉米粉、蒸汽压片玉米粉、膨化玉米粉,进行26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9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出4.93%(P0.05)、5.84%(P0.05)、7.10%(P0.05)、14.78%(P0.05)、17.45%(P0.05),而试验Ⅰ组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及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氮沉积量、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Ⅰ组(P0.05),分别高出81.19%、79.86%及104.78%、97.50%,而对照组、试验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钙、磷沉积量及沉积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及试验Ⅰ组高出10.04%、20.79%(P0.05)。饲喂蒸汽压片玉米粉和膨化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的体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Ⅱ组试验期内的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高出18.88%、20.37%,分别较试验Ⅰ组高出20.43%、20.37%。因此,饲喂膨化玉米粉可提高12月龄伊犁马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并促进马的生长;而饲喂蒸汽压片玉米粉对12月龄伊犁马的营养物质代谢、血浆生化指标及体增重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体质均匀,预产期、体重、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围产期奶牛16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围产前期13%,围产后期11%)。预试期14 d,正试期 60 d(产前30 d至产后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围产后期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整个试验阶段,试验组奶牛血清GSH-Px、T-SOD和T-AOC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围产前期试验组GSH-Px、T-SOD和T-AOC活力显著提高(P<0.05),与围产前期相比,围产后期GSH-Px、T-SOD和T-AOC活力等抗氧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围产后期试验组奶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围产后期试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尿素氮、低密度胆固醇、铁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番茄渣发酵饲料对围产期奶牛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产奶量有一定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