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首先以对氨基苯乙酸和水杨醛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Perkin缩合反应,再经盐酸酸化合成了3个3-芳基香豆素类化合物4a~4c;再与取代苯甲酰氯6a~6h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得到了10个3-(4′-苯甲酰基氨基-苯基)香豆素类化合物7a~7j。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ESI-MS进行了确证。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抑制活性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f(IC50=10.84±0.36 μmol/L)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g(IC50=5.01±0.55 μmol/L)对AGEs形成抑制活性远高于阳性药氨基胍盐酸盐(AG,IC50=290.31±7.32 μmol/L),这些结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喹唑啉为母核的抗肿瘤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4-(N-芳基)胺基-6-长链烷氧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7a~7l,并利用MTT法测试其对A549、KG1a和HGC-27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3-氨基吡嗪-2-羧酸甲酯为起始底物,通过6步反应合成12种目标化合物(7a~7l)并确证其结构(1H NMR、13C NMR、MS)。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蝶啶4位为2-氯-5-硝基苯胺基取代时,其活性均高于其他苯胺基取代的产物。化合物7b对A549的活性(IC50=11.55 μmol/L)与阳性对照物吉非替尼(IC50=5.95 μmol/L)十分接近;化合物7k对3组细胞的IC50均十分接近对照物吉非替尼。由于筛选出的化合物均有2-氯-5-硝基苯胺基片段,可以此结构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马蹄金素(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1个新的含芳杂环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其结构经NMR、ESI-MS确认。采用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评价目标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a[IC50=2.94 μmol/L,选择指数(SI)=146.39]和9a(IC50=2.21 μmol/L,SI>250)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高于先导化合物MTS(IC50=11.16 μmol/L,SI=10.78),且具有更高的SI,提示该化合物在治疗HBV感染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吡罗昔康甲基物为原料,利用生物电子等排等药物设计原理,合成8个结构新颖的三氮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和白血病细胞L1210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b(IC50=3.6±0.5 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a(IC50=1.8±0.2 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并三氮唑侧链的引入,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药物设计的拼合原理,将一氧化氮(NO)供体片段联接到烷氧基联苯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O供体型烷氧基联苯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SMMC-7721、QGY-7701及Bel-7404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4a~4g)对5种肝癌细胞均呈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的活性最强(IC50=1.15~4.34 μmol/L)。值得注意的是,除化合物4f外,其他化合物对正常肝细胞LO2的抑制作用较小(IC50=5.00~8.53 μmol/L),提示NO供体型烷氧基联苯化合物对肝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此外,化合物4b对敏感及耐药的K562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32和1.28 μmol/L。加入NO清除剂后,化合物4b的抑制活性显著降低,提示该化合物释放的NO对其抗肿瘤活性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JAK2抑制剂baricitinib和fedratinib为先导化合物,运用分子杂交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7个以4-(3-磺酰基苯基)氨基-6-甲酰基吡咯并[2,3-d]嘧啶(3)为母核、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并通过JAK2激酶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的TF-1细胞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具有JAK2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1)表现出较好的JAK2激酶活性(IC50=0.009 μmol/L)和GM-CSF诱导的TF-1细胞抑制活性(IC50=0.136 μmol/L),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吡罗昔康合成中间体(CAS:35511-15-0)为原料,利用活性拼接等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等表征。通过测定对胰腺癌细胞Capan-1、白血病细胞L1210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活性,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f(IC50=2.4±0.5 μmol/L)对胰腺癌细胞Capan-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h(IC50=5.4±0.2 μmol/L)对白血病细胞L1210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g(IC50=3.8±0.2 μmol/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吡罗昔康3位的侧链替代为噻二唑并三嗪侧链,对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活性强的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设计、合成了15个结构新颖的苯胺基嘧啶/偶氮鎓二醇盐杂合物9a~9e10a~10e11a~11e,采用MTT法考察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L858R/T790M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H1975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9a~9e显著抑制H1975细胞的增殖,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gefitinib)。其中,化合物9b活性最强(IC50=0.65 μmol/L)。分子对接提示,化合物9b可能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力等与EGFR T790M活性部分结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异甜菊醇C-环、D-环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同时将其C19-COOH成酯,设计并合成了 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5~13),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ESI-MS,IR,1H NMR确定。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HCT116,Huh7,SW620及HepG2等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表现出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IC50=3.57 μmol/L),与阳性对照舒尼替尼(sunitininb)(IC50=5.62 μmol/L)活性相当,化合物10对HCT116,Huh7,SW620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氨酸转运体1(GlyT1)是研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靶点。以化合物2,4-二氯-N-{[4-(环丙甲基)-1-(乙磺酰基)哌啶-4-基]甲基}苯甲酰胺(1a,IC50=92.2 nmol/L)为参考,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个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初步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除化合物7e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GlyT1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j的活性最强,接近阳性对照药1a。  相似文献   

11.
稳定表达神经营养素-3的NIH3T3细胞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宏  王锦玲  邱建华  金明  杨安钢 《医学争鸣》2003,24(15):1390-1393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观察其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携带有外源性基因NT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T3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RT-PCR,Western-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鉴定,并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进行共培养实验.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RT-PCR的产物约为744 bp;Western-blot可见一清晰的蛋白条带,与NT3的蛋白分子量相符合.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转染NT3-cDNA的NIH3T3细胞胞质呈棕黄色着色.NT3转染组细胞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共培养2wk后,与对照组相比,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无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该细胞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很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水热法制备Na3 ZrF7:Yb3+,Er3+纳米粒子;采用TEM, XRD和荧光光谱探究合成温度对其上转化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温度变化会影响纳米粒子的尺寸和晶型,进而影响其上转换发光。结论:Na3 ZrF7:Yb3+,Er3+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随合成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我院NICU及新生儿病房自1996年3月至1996年12月,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新生儿窒息、感染和健康新生儿共120例血清T3和rT3,并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①危重病新生儿的rT3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特别是rT3>4000ng/L者,提示疾病危重,预后不良;②危重病新生儿的T3/rT3值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特别是T3/rT3值<0.5者,提示疾病危重,预后不佳;③血清rT3的水平及T3/rT3的比值,可作为临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APA-3T3细胞微囊的深低温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优选冻存液的成份和浓度,建立低温保存APA微囊化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APA)包裹3T3细胞制成APA-3T3细胞微囊。以高糖DMEM培养液为基础冻存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将不同的冻存液加入APA-3T3中。按程序控制降温梯度,置于液氮中保存。快速复温后,光镜下观察APA-3T3的形态、细胞活率及膜通透性。结果:①10%DMSO组的微囊内细胞活率降低最少,细胞活率达(75.68±1.54)%,P<0.01。微囊完好率达到(94.48±0.90)%,P<0.01。②与其它组相比,4%BSA组的微囊内细胞活率降低程度最小,活率达(73±1.26)%,P<0.01。微囊完好率最高,为(85.1±0.82)%,P<0.01。③加入不同成份和浓度的冻存液对微囊的通透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冻存液中加入10%DMSO和4%BSA,可在低温保存的过程中较好地保护细胞的存活及微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反义Smad3抑制3T3细胞增殖和TGF-β1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反义Smad3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对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反义Smad3质粒,以脂质体介导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细胞计数,并用RT-PCR方法观察TGF-β1 mRNA的表达。 结果 反义Smad3能下调TGF-β1 mRNA的表达,并抑制3T3细胞增殖。 结论 可以通过阻断TGF-β1细胞内信号传导调控TGF-β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真核表达载体,在NIH/3T3细胞中表达,并检测其表达?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和PCR方法从人肿瘤细胞克隆Gal-3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的正确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EGFP-Gal-3瞬时转染NIH/3T3细胞,经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l-3表达,MTT法检测Gal-3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核酸序列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含Gal-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Gal-3?以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检测到Gal-3蛋白表达,并证实Gal-3蛋白促进NIH/3T3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的pEGFP-Gal-3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NIH/3T3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促进NIH/3T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低硒组、中硒组和高硒组(亚硒酸钠浓度分别为0、0.01、0.1和1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在增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OD值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在分化实验中,各处理组的OD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而对其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硫化氢浓度分别为0、10、25、50和100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硫化氢对3T3-L1前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用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S在较高浓度时,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结论:硫化氢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观察NT-3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能够稳定表达、分泌NT-3蛋白的NIH3T3细胞系;选择出生2~4 d的BALA/CA小鼠,进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原代培养并分为3组,其中Ⅰ组与稳定分泌NT-3的NIH3T3细胞共培养,Ⅱ组与传染空载体NIH3T3细胞共培养,Ⅲ组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共培养2周后,观察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及轴突长度的变化.结果共培养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NIH3T3-NT-3共培养组SGC的数量以及突起的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T-3可显著减轻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NSCLC患者术后的肺癌组织标本(NSCLC组)及27例正常肺组织(距离肿块边缘5cm以上正常肺组织或另一叶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组织中Foxp3、CD3表达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关系。结果NSCLC组Foxp3、CD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显著相关(P〈001)。Foxp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者Foxp3阳性细胞浸润量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CD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术后pTNM分期间存在明显差异,ⅢB期、Ⅳ期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oxp3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CD3阳性细胞数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Foxp3阳性细胞数与CD3阳性细胞数比值(Foxp3/CD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线性负相关(P〈0.05)。pTNM分期、CD3阳性细胞绝对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低、Foxp3/CD3大者T细胞肿瘤免疫作用抑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联合检测术后肺癌组织中Foxp3、CD3,并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NSCLC患者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