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方位的研究实质上是对随动系统的方位和俯仰角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弹目交会参数对最佳起爆方位的影响,建立了瞄准式战斗部最佳起爆方位的计算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了不同交会条件下俯仰角和方位角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最佳起爆方位必须与弹目交会参数相匹配,才能提高引战配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最佳起爆延时和起爆方位是实现可变形战斗部高效毁伤威力的前提.文中在弹体坐标系下,建立任意空间弹目交会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目标相对速度的偏航角和俯仰角范围;在此范围以及给定的脱靶距离内,分析可变形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和起爆方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俯仰角、偏航角的取值范围影响引战配合效率;弹目距离和弹目相对速度对最佳起爆延时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瞄准式战斗部是防空导弹提高战斗部杀伤威力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弹目交会条件调瞄准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时间,可以提高防空导弹对目标的毁伤能力。文中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和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最佳起爆延时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最佳起爆延时不仅与交会条件有关,与随动系统的工作位置也有关。因此,必须确定瞄准式战斗部的最佳起爆延时才能有效击毁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种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弹目交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  李燕华  李洛  郭海超  张彦梅  温玉全 《兵工学报》2015,36(11):2073-2079
针对某旋转式火箭弹定向战斗部定向探测与起爆控制系统,分析了扫描式六象限激光探测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了由激光束螺旋角计算弹体转速的方法,建立了弹体转速数学模型、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及相互间的迭代解耦算法,并编写Fortran程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交会算法可以计算得到弹体转速、弹目相对运动速度、目标脱靶量、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最佳起爆方位角等参量,且误差分析显示探测方位角误差满足定向战斗部的方位探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通过巧妙地建立坐标系,提出一种考虑破片速度指数衰减的计算模型.对共面交会条件下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进行计算,得到了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随弹目交会角的变化规律,及威力半径为9m时战斗部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随着弹目交会角的增加,最佳起爆延时存在一个极大值,且战斗部的作用范围趋近于战斗部威力半径.  相似文献   

6.
一种反导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针对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的复杂性,提出了综合利用导引头和引信目标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进行起爆控制的引制一体化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起爆方位角和最佳起爆延时等关键控制信息的获取;最后提出了定向起爆控制器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7.
定向破片战斗部及其多点起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定向战斗部的种类及其发展变化,介绍了目前目前用于定向战斗部的几种多点起爆系统。  相似文献   

8.
水下战斗部定向起爆方式与威力场关系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中兵器战斗部采用不同的定向起爆方式时将产生不同的爆炸威力场,为了寻求一种能获得较大定向能量增益以及较大定向能量增益区域的定向起爆方式,文中通过仿真软件AUTODYN建立了水中兵器战斗部采用几种典型的定向起爆方式时在水中爆炸的仿真模型,并对其不同定向起爆方式下的爆炸威力场参数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定向起爆方式与爆炸威力场的对应关系,并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且相对较优的定向起爆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元  李艳华  刘琛  温玉全 《含能材料》2016,24(9):915-921
为了优化爆轰波定向战斗部的性能,研究了不同的偏心起爆形式.利用试验验证过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偏心一线起爆不同起爆点数、偏心两线不同夹角和偏心三线不同夹角等对战斗部破片速度、飞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对象,在一条起爆线上布置4个起爆点是足够的;对于偏心两线起爆,两线之间夹角60°可在定向侧产生最高的速度增益,达38.37%;同样对于偏心三线起爆,夹角45°时的破片速度增益最大,达39.36%.定向方向的破片速度增益是爆轰到破片的传播距离(时间)和爆轰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偏心起爆方式对棱柱形定向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起爆方式对棱柱形定向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模拟研究了六棱柱定向战斗部分别用面偏心一线、面偏心两线、面偏心三线、棱偏心一线及棱偏心两线起爆时的破片飞散速度、破片方向角,结果表明,偏心起爆可以明显提高定向区域内的破片飞散速度,且破片束基本分布在25°左右的径向范围内,棱偏心两线同步起爆时,对目标方位破片最大飞散速度增益可达29.73%,采用棱偏心两线序贯延时起爆可使轴向方向角改变量达6.77°。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弹上信息确定引信最佳延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空空导弹制导系统及引信所能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建立了任意空间交会条件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迟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计算及分析 ,提出了在相同查表精度下减小表格容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反弹道导弹引信有效截获目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弹道导弹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遭遇段极高的相对速度和战术弹道导弹较小的雷达截面积增大了引信截获目标的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速破片战斗部和侧视引信配合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目标的能力,以及高速交会条件对引信参数设计和选择的限制;其次分析了低速破片战斗部与侧视引信配合的困难,以及导弹引信一体化(GIF)技术的应用。对GIF技术中的延时算法、延时起点选择等几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技术研究了过载冲击对针刺延期火工品性能的影响,利用工业CT技术对针刺延期火工品结构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载冲击对针刺延期火工品结构损伤与性能影响有明显不同,过载后装药界面发生位移,发火感度降低,延期时间变短,精度变差,但能量输出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空间交会定向战斗部引信系统的时间匹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为对付空中高速目标(如飞机,导弹)而发展的定向战斗部的作用原理,重点研究了成形定向战斗部与瞄准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统一模型的建立问题,并对有关时间匹配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为相应的安全与引爆控制系统确立了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某导弹火工品的训练需要,提出一种导弹火工品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研究某导弹火工品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原则,探讨模拟训练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应实现的功能。该方案可为火工品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为提高部队火工品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固体导弹分离火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第二代分离火工系统。它由钝感电起爆器引爆非电火工装置,进而引爆末端的爆炸螺栓和推力终止起爆器,从而完成了导弹弹体与再入体的分离。由于该系统将弹体上的无污染爆炸螺栓与固体发动机上推力终止起爆器组成了一个分离火工系统,所以使分离达到了高度地协调一致。经地面及飞行试验证明,该系统工作可靠,分离平稳,姿态扰动小。  相似文献   

18.
在BZA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携行导弹火工品系统安全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运用该方法对某型导弹动力火工品进行了系统安全性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表征了火工品系统使用安全性的规律。建立的模型及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其他武器装备火工品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云爆弹靶场试验,采用总线通信技术设计了远距离多点延迟起爆系统,进行了起爆器二次起爆延迟时间、多点同步起爆同步性以及起爆器输出能量测试,并在靶场进行了云爆弹两次起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起爆系统能够准确传输起爆指令,实现云爆弹两次起爆,并满足延迟时间要求;同时,可以安全可靠地完成二次多点起爆,其多点同步性也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弹火工品测试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研究设计一种自动检测的导弹火工品通用防爆测试仪,介绍了测试仪的系统组成、测试原理和主要技术途径。测试仪采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设计自动测控电路,并通过电阻测量模块和引信测试模块实现火工品自动识别检测;采用VB语言开发测试界面,完成设备自检、火工品测试、数据处理、查询和帮助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测试仪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很好地解决了导弹火工品的防爆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