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冰核活性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营养构成及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冰核细菌生长和冰核活性的影响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组成。优化后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 :在MPDA培养基中添加 0 4%半乳糖、1 5 %酵母粉、0 0 1%粗磷脂。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供试菌 ,菌体收获量 (干重 )比在MPDA培养基中培养增加 2 4g/L ,冰核活性增加 2 4 3 %。  相似文献   

2.
优化冰核活性细菌XanthomonasampelinaTS206实验室水平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为将冰核活性细菌应用在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本文对冰核活性细菌XanthomonasampelinaTS206实验室水平的发酵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冰核活性细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18℃,装液量40ml/250ml,摇床转速180r/min,接种量3%,发酵液的初始pH8。实验还确定了冰核活性细菌在发酵48h时达到对数生长期。采用上述发酵条件培养XanthomonasampelinaTS206可以使细菌在冰核活性不降低的条件下发酵液的菌体浓度达到2.87×1010个/ml,菌体干重增加了37.7%。  相似文献   

3.
黄单胞冰核活性细菌发酵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对黄单胞冰核活性细菌的发酵制备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琥珀酸抑制了黄单胞菌生长与冰核活性的表达 ,甘油、蔗糖、乳糖、谷氨酸钠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冰核活性和单胞菌的生长。较优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 1%、大豆蛋白胨 1%、MgSO4 ·7H2 O 0 0 5%、甘油 1%、蔗糖 2 %、乳糖 1%、谷氨酸钠 0 3% ,pH 7 0 ;较优发酵组合为细菌种龄 72h ,发酵时间 4 5h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冰核活性细菌冰核活性和菌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温度、低温诱导和培养基pH值对培养液中冰核活性细菌的总活性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确定的最适发酵条件组合为培养温度18℃,培养基pH6.5,培养时间32h。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物对于冰核活性细菌表达冰核活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添加适量的芥菜籽热水抽取物培养冰核活性细菌 (XanthomonasampelinaTS2 0 6) ,细菌的冰核活性比原来提高了 37.5 %,菌体的生物量提高了 36.2 %。芥菜籽抽提物作为一种效应物分子激活启动子 ,在冰核蛋白基因的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细菌高水平表达冰核活性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冰核活性细菌发酵生产冰核活性蛋白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国内外关于冰核活性细菌 (简称INA细菌 )发酵生产冰核活性蛋白的条件 ,发酵过程的调控手段 ,及其对发酵生产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为研究开发这一新型蛋白资源提供较为全面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7.
冰核活性细菌灭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几种灭活方法对冰核活性细菌死亡率和冰核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使冰核细菌10025A的死亡率达到98%以上,但冰核活性有所下降。辐射处理可使冰核细菌达到100%的死亡率,不同菌种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冰核活性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其它方法处理的冰核细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培养条件影响冰核细菌的生物量、冰核活性和产胶率。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TS206的最适培养条件:最适装液量为100ml,培养基的最适起始pH值为7.0,最佳培养时间为48h,但是通过上述培养条件的调整并不能明显降低黄原胶的产率。采取从30℃到J18℃的双温培养可以在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冰核活性的前提下,降低黄原胶的产量,并明显缩短了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9.
解决生物冰核应用中的安全问题,从产冰核活性的细菌中分离纯化天然冰核活性蛋白质是一条重要途径,对其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冰核活性细菌(Erwinia herbicola 10025A)为实验菌种,经培养获得高浓度发酵液,离心处理后,采用超声波破碎、凝胶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了Erwiniaherbicola10025A的I型冰核活性蛋白质。该蛋白质经SDS-PAGE的分析鉴定,证实了该冰核活性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50kD左右。  相似文献   

10.
冰核活性细菌在5L发酵罐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L发酵罐上培养冰核活性细菌XanthomonasampelinaTS206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最适的工艺条件为:通气量2L/(L·min),搅拌速度500r/min,接种量10%,最适培养时间48h,所获得的Xan-thomonasampelinaTS206菌体干重为12·934g/L,冻滴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益生菌生产菌株,通过乳酸菌的溶钙圈筛选,耐酸、耐胆盐检测及体外抗氧化和分解胆固醇能力测试进行了菌株的选育;对筛选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牛奶储罐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各项性能优良的菌株,编号为SX68,经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提取物5 g/L,磷酸氢二钾3 g/L,柠檬酸氢二胺4 g/L,乙酸钠5 g/L,葡萄糖30 g/L,吐温-80 1 mL/L,MgSO4·7H2O 0.58 g/L,MnSO4·4H2O 0.25 g/L,pH 6.4;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 6.5,发酵温度35 ℃,接种量20 mL/L,溶氧量<100 mL/L,搅拌转速50 r/min,罐压0.03 MPa。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SX68最高发酵生物量(OD600 nm值)为15.68,活菌数为9.6×1012 CFU/mL,可为其用于益生菌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莉峰  刘晓辉 《中国酿造》2022,41(6):190-194
为了适应发酵蔬菜生产企业菌种保藏,本试验探讨乳酸菌培养基质的灭菌时间,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良MRS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基质白菜帮颗粒灭菌时间为9 min,改良MRS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白菜帮颗粒25 g/L、蛋白胨9 g/L、牛肉膏8 g/L、葡萄糖14 g/L、柠檬酸三铵2 g/L、酵母膏5 g/L、乙酸钠2 g/L、K2HPO4 2 g/L、MgSO4·7H2O 0.58 g/L、MnSO4·4H2O 0.25 g/L。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副干酪乳杆菌的菌数为1.19×1010 CFU/mL。1~4 ℃冷藏可保藏3~4年,-16~-20 ℃冷冻可保藏4~5年。此保藏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菌种质量稳定可靠,适合蔬菜发酵企业保藏生产用乳酸菌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前期构建的海藻糖合酶基因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的研究,获得了其高密度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摇瓶发酵和10L自控罐高密度发酵研究了培养基、pH、发酵方式对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考察了工程菌中重组质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海藻糖合酶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的培养基为2YT+0.2%葡萄糖,最适pH为7.0,发酵方式为分批补料,通过10L自控罐高密度发酵最终得到的工程菌细胞密度达到了50.78g/L,酶活达到了3.197U/mL。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宿主中得到了稳定遗传。结论:优化了海藻糖合酶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的条件,为海藻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植物乳杆菌ZJ316高密度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J316为研究对象,在MRS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以吸光度值(OD600 nm值)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 plantarum ZJ316高密度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3 g/L、玉米浆干粉60 g/L、Na2HPO4-柠檬酸0.12 mol/L、MgSO4·7H2O 0.20 g/L、MnSO4·H2O 0.10 g/L、吐温80 1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 ℃、初始pH值6.5。在此优化条件下,采用发酵罐静置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ZJ316的OD600 nm值为5.13,活菌数可达8.01×109 CFU/m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5倍、3.44倍。  相似文献   

15.
对假单胞菌B41发酵产果胶酶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桔皮粉20.0g/L,蛋白胨10.0g/L,FeSO40.5g/L,初始pH值5.5。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2h。在此优化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739U/mL。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学防腐剂控制食品中腐败微生物,防腐剂残留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危害。本文筛选抗食品腐败真菌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复配及混合发酵以提高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通过24孔板双层琼脂法及分级抑菌浓度法从多株乳酸菌和丙酸杆菌中筛选抗真菌较强的菌株并确定混合菌最优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用96孔板酶标仪法测其发酵上清液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混合菌组合为植物乳杆菌L9和费氏丙酸杆菌D5;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方:葡萄糖55 g/L,碳酸钙6.7 g/L,酵母浸粉14.8 g/L,磷酸氢二钾 0.25 g/L,硫酸锰 0.1 g/L,乙酸钠 5.0 g/L,柠檬酸铵 2.0 g/L,接种比例为5:1(D5:L9),发酵温度为37 ℃。对筛选出的L9和D5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混合发酵验证,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可高达47.07 AU。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聚苹果酸产量,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种子培养基成分及比例。通过摇瓶试验,确定曲拉通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在5 L小罐上进行转速、通气量和pH的单因素试验。通过5 L发酵罐的割罐试验,在葡萄糖浓度低于10 g/L时,将发酵液排出2 L,再将2 L灭过菌的不同浓度的发酵培养基补入发酵罐中继续发酵,确定割罐法的最佳补料成分。结果:得到5 L小罐的最佳转速500 r/min、通气量5.5 L/min、pH控制在4.5。发酵24 h后,加入0.4 mmol/L曲拉通,一批次所得聚苹果酸的总量达到318 g。在处理好的发酵液中加入10%的甲醇,去除杂质普鲁兰后,再继续加入4倍体积的甲醇,得到聚苹果酸沉淀,得率为80.52%。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每升发酵液的聚苹果酸产量提高了46.8%,单一批次的发酵时间增加了40 h,产聚苹果酸总量是原来的2.25倍。降低了发酵成本,简化了后提取的工艺,为聚苹果酸的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作为微生态制剂在食品或饲料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温度对地衣芽孢杆菌BL-5致死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无芽孢菌体的致死温度为75 ℃。以芽孢率和芽孢数为评价指标,得到地衣芽孢杆菌BL-5芽孢生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9.85 g/L、硫酸铵10.00 g/L、酵母膏3.00 g/L、磷酸氢二钾3.42 g/L、硫酸镁1.5 g/L、pH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0 ℃、转速150 r/min。  相似文献   

19.
以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筛选指示菌,采用平板共培养初筛和发酵上清滤液复筛的方法,筛选了烟草赤星病拮抗芽胞杆菌3株。其中菌株K11的菌体径向生长抑制率(PIRG)为63.64%,发酵上清滤液的PIRG值达67.44%。盆栽试验证明,该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良好的拮抗能力。经鉴定菌株K11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由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K11菌株生物量较高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0 g/L,豆粕30.0 g/L,K2HPO4·3H2O 1.0 g/L,MgSO4·7H2O 0.1 g/L。优化后生防菌株K11的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5倍,生物量高达1.28×1010 CFU/mL,芽胞形成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一株已经证实具有耐酸、耐胆汁的乳杆菌R8菌株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以菌体密度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该益生菌应用于改善胃肠道的健康食品奠定基础。结果显示,该菌最佳发酵配方为:葡萄糖20.0 g,酵母粉30.0 g,MnSO4·4H2O 0.075 g,MgSO4·7H2O 2.0 g,KH2PO4 2.5 g,柠檬酸铵2.5 g,CH3COONa·3H2O 6.25 g,Tween80 1.0 mL,pH6.2。培养基配方经过系统筛选和优化后,菌体浓度(OD600 nm)达到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