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慢性泪囊炎在临床较多见,而急性泪囊炎较为少见。我们自2001年至2006年初诊治新生儿急性泪囊炎25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泪道冲洗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急性泪囊炎患儿41例,其中新生儿急性泪囊炎22例23眼,采用泪道冲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在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治疗中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15例(16只眼),经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炎症局限,早期行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15例(16只眼)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经治疗全部治愈,其中5例6只眼(37.50%)经泪道冲洗后泪道通畅,而未行探通术;7例7只眼(43.75%)经泪道冲洗及1次泪道探通后治愈;3例3只眼(18.75%)经泪道冲洗及2次泪道探通后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0.06±2.13d,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观察3月,无复发。结论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在炎症控制后,早期行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愈率高、疗程短、并发症少,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240例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口被膜组织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由骨部狭窄或畸形所造成.患儿出生后有泪溢现象,压泪囊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感染等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使用抗生素联合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法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就诊的27例(32眼)新生儿急性泪囊炎,采用全身抗感染治疗并联合泪道冲洗加泪道探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7例(32眼)通过全身抗感染治疗并联合泪道冲洗加泪道探通法全部治愈,没有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全身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联合泪道冲洗加探通法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疗程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泪道阻塞224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先天性泪道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duct obstruction CNLD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异常,可以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连接部及鼻泪管下口.在足月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6%[1,2].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流泪、大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合并急性泪囊炎甚至造成泪囊瘘.我们对2248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性别与发病率、性别与发病部位、不同阻塞部位与治愈率、不同年龄组手术成功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新生儿泪囊炎发病情况及手术时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期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生儿泪囊炎多因膜状物封闭鼻泪管下口,或因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是由于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骨道化”或泪囊继发感染形成。婴儿出生后有泪溢现象,压泪囊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感染等后果[1]。治疗上经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误诊为急性泪囊炎一例朱英患儿为男婴,出生11天。于1990年2月25日晚突然发热387℃,继而出现右眼内眦部泪囊区红肿。2月26日以“右眼急性泪囊炎”收住眼科。给予青霉素静脉点滴和右眼点消炎眼药水、红霉素眼膏等药物治疗。当晚体温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泪囊炎个体化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泪道阻塞及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单纯泪道阻塞及泪囊炎的新生儿采用相应的泪道挤压、按摩及生理盐水每周冲洗泪道。对严重感染冲洗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新生儿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后选择用药合并冲洗、探通等方法治疗114例169眼。结果:针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愈率,减少治疗对新生儿带来的损伤。结论:早期对新生儿泪囊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新生儿由于先天性泪道阻塞或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泪道炎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362例(480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采用抗生素眼液滴眼、泪囊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结果 随访5个月,泪道探通术治愈率最高,为99.5%.结论 早期泪道探通联合抗生素眼液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效果。方法对75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局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同时辅以局部点抗生素滴眼液治疗。结果75例患儿经1周~2个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早期行泪道探通治疗方法,能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泪囊炎发病率较高,约占新生儿的5%左右,主要表现为溢泪、脓性或粘性分泌物较多,诊断比较容易,泪道探通冲洗术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05年3月~2007年5月,治疗126例(142眼)新生儿泪囊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泪囊按摩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泪囊炎彻底治愈必须依靠手术,其中急性泪囊炎是急症,特别是高龄急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被认为是禁忌;同时对于合并鼻腔肿瘤的泪囊炎患者,由于鼻腔组织化疗放疗后结构的改变及肿瘤扩散的风险,手术也需慎重进行。总结我院2012年1月至3月高龄急性泪囊炎和鼻腔淋巴瘤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各1例,采用小切口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nasalendoscopicdacryocystorhinostomy,NES—DCR)联合泪囊支架置入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效果。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行局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同时辅予局部点抗生素眼液、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 100例患儿经1周~2个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早期治疗,采取循序渐进、系统的治疗方法,能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汨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及时有效的治疗时间及方法。方法对门诊就诊的326例新生儿泪囊炎冲洗3次仍不通畅的272病例进行泪道探通治愈。结果272例通过泪道探通1~2次均治愈。结论新生儿泪囊炎用泪道探通的方法治疗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5-07门诊就诊的178例203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用泪囊区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眼,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58眼,治愈率28.6%;泪道加压冲洗145眼治愈43眼,治愈率为29.6%;102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治愈94眼,治愈率92.2%。其中,年龄在3mo以内的患儿泪囊区挤压按摩治愈率显著高于3mo以上的患儿(χ2=10.566,P=0.001);年龄在6mo以内的患儿泪道加压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成功率亦显著高于6mo以上患儿(χ2=6.457,P=0.011)。结论:泪囊区挤压按摩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操作简单、易行,对泪道无损伤是彻底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正确按摩治疗效果明显;对挤压按摩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及时行泪道加压冲洗以及鼻泪管探通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预防性按摩泪囊,以预防及减少新生儿泪囊炎发生。

方法:收集4 048例新生儿(顺产2 650例5 300眼,剖宫产1 398例2 796眼)。对2 131例(顺产1 396例2 792眼,剖宫产735例1 470眼)进行预防性按摩泪囊,未按摩1 917例(顺产1 254例2 508眼,剖宫产663例1 326眼)作为对照组。在观察周期内判断是否发生泪囊炎。

结果:预防性按摩泪囊后,有104例(顺产68例75眼,剖宫产36例47眼)发生新生儿泪囊炎,对照组发生泪囊炎140例(顺产49例57眼,剖宫产91例148眼)。新生儿泪囊炎发生率在预防性按摩组与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2.141,P<0.001)。

结论:预防性按摩泪囊可以预防及减少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鼻泪管阻塞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感染等后果,给家长和患儿带来很多痛苦。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采用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鼻泪管阻塞224例(244只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泪囊炎是基层医院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6%。既往我院眼科对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是:初诊时,常规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局部泪囊区按摩,泪道加压冲洗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们在表面麻醉下用冲洗式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