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9月20日,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湖州市德清县召开,标志着经过一年的试点,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表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浙江省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一个重大探索和突破,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是卫生健康领域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工作。要以强烈的改革担当精神,高标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推动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2.
正医共体是县域医联体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是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助于解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协调整合,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县域医共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未来实现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助力基层能力提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活力等典型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林枫 《中国卫生》2024,(3):46-47
<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镇江时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等目标的重要抓手,建设好以县域医共体为核心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县域医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浙江省把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大探索,以强龙头、强县域、强网底“三个强”为目标,扎实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服务重塑,72个县(市、区)的204家县级医院、1161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为165家医共体,成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县域就诊率达89.54%,基层住院服务总量年均增长12%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县域各医疗卫生机构独立设置各自为政、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等短板。山西省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尤其是2019年,启动《山西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条例》立法,固化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7.
各地     
广西医共体建设有章可循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广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广西3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将有章可循。《实施方案》提出,为引导优质医疗人才下沉,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医共体统筹使用;整合建立各成员单位编制资源,建立“人才编制池”,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倾斜。新进在编人员户籍关系可留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9月,云南省在大理州祥云县召开了全省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暨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云南省县域综合医改走上纵深发展"快车道"。如何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如何提高县域,尤其是基层的服务能力?医保资金为什么要打包付费?如何通过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杨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某试点医院的综合改革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搜集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成立一年来的相关医疗业务、财务运行及上下转诊等数据,对比医共体总院和医共体分院的发展趋势。结果自医共体成立以来,2018年医共体分院的门急诊人次、门诊总收入、出院人次、出院总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医共体总院。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率均低于总院。结论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主体责任问题,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作者以某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为例,总结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医共体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医共体章程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医共体内部责权不明,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医共体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建议,如出台规范性文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党委政府主导,建立清单责任制;完善医共体章程与配套制度;完善决策授权,加强执行监督;明确标准,建立和细化医共体有效考核制度;加强宣传,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以有效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基层和县域被认为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通过发挥紧密型管理机制优势,建立协同高效救治体系,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通过世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的实施,以紧密型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为抓手,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开展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进一步构建安徽省以人为本、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医共体"两包三单六贯通"2014年,安徽省提出县域医共体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视角,提出:制定医院集团章程,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明确政府市场功能;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等建议,以期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抗疫实战进一步证明了县域医共体的价值,也为下一步完善和推进改革指明了方向。疫情防控发挥特有作用根据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县域医共体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从治疗向健康转变,实现医防融合,促进健康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双下沉、两提升"的升级版,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从"强县级"到"强县域"的转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近年来,浙江省通过践行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改革举措,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路上越走越扎实。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实现从城  相似文献   

16.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各地     
正浙江按下县域能力提升"快进键"10月30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医共体建设已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下一步将推动改革县域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据悉,自2017年9月开始,浙江省11个县(市、区)的39家县级医院、170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了27个医共体试点。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 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 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 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 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 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 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两年多的试点先行,河南省郸城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由试点探索、单项突破逐步转向系统集成、整体重构,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彰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推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针对乡村两级医疗设施薄弱、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我国县域中医医共体的建设要素,为推动县域中医医共体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利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通过 NVivo 11 Plus 软件对 15个县域中医医共体典型案例建设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提炼出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应包含“强基层”“强龙头”“改革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优势”4个要素,以及4个要素涵盖的12个子类属和44个初始概念。结论:我国县域中医医共体的建设应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县级中医医院发展为核心,以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发挥中医药优势为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