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代鹏程 《北方药学》2010,7(3):61-6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14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95.2%,使用频度依次为第三、四代头孢菌素(6例次),青霉素类(7例次),第一、二代头孢菌素(10例次),克林霉素类(23例次),喹诺酮类(99例次);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8d。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用药指征、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斌  杨微  于卫江  赵秀莉 《中国药房》2012,(10):870-872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历171份,制定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药品选择、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占78.9%(135/171),其中合理者57例(42.2%),不合理者78例(57.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疗程过长26例(33.3%)、药品选择不当25例(32.1%);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头孢唑林60例(44.4%)、头孢硫脒35例(25.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率较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1-12月出院的30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居第一位的抗菌药物为第3、4代头孢菌素类(222例次);204例术后预防用药持续时间>3 d;1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查2006年我院外科5种常见手术出院病历100份,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基本情况和预防用药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抗菌药使用是否合理。结果: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频度最高(72例次),占预防用药总例次的40%;Ⅰ类切口平均用药4.1 d,Ⅱ类切口平均用药8.0 d;72%的Ⅰ类切口手术使用了抗菌药,其中56%缺乏用药指征。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用药档次偏高,用药持续时间过长,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等问题,应按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 579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否有指征、预防用药品种、时机和疗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2015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2 579例,其中预防用药822例,占31.8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和白内障手术)824例,预防用药92例,占11.16%;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占95.01%。预防用药不合理220例,其中预防用药超疗程占43.63%,无指征预防用药占32.7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有无指征预防用药、用药品种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继续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7.
秦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88-2189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出院的骨科17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汇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率46.2%.使用频度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3,4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存在一些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以及用药过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本院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查2003年1月~6月手术科室出院病历,选择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各400份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高达97.8%,其中58.8%属用药指征不明,两类手术在用药品种选择上有氟喹诺酮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偏大等问题,用药时机不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结论:本院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应用的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持续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联合用药分别由干预前的100%和34.44%下降至49.44%和2.25%,术前用药时机和术后持续时间的不合理分别由原来的32.22%和85%均下降到2.22%,抗菌药物的选择由干预前以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到干预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为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趋于合理,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但仍存在预防使用率偏高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理力度,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华珍  郑黎明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55-1158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84例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18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79例占97.28%,其中68例患者(37.9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59例患者(32.96%)使用喹诺酮类药物,30例患者(16.76%)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菌药物,22例患者(12.29%)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179例患者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8例为合理用药组,101例不合理用药为不合理用药组,合理用药术后6例患者(7.69%)发生切口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术后共有19例(18.81%)发生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患者(P<0.05)。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强化对医护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教育及监督管理,促进了抗菌药物规范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二锋  孙博  马换青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66-1170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以及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医院2020年1月—6月符合Ⅰ类切口手术指征患者505例病历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50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118例,其预防使用率为23.37%;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 33例(占27.97%),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5.76%,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64.41%;围术期预防用药最多的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56例,占47.4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 0%,符合要求;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预防用药选用不当及给药时机不当等,医院行政部门应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的干预管理,以增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意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12月归档的Ⅰ类切口手术239例,分别按照是否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是否术前0.5~2小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9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用药指征的87例,占36.4%,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的217例,占90.8%;有预防用药指征,术前0.5~2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34例,占有预防用药指征的39.1%。结论应加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学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期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抽取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综合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骨科59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74.54 %(442/593)。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6 % (51/593)。44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9.77 %(441/442);术前30min-1h给药率99.55 % (440/442);预防用药疗程≤24h者217例,占51.79 % (217/419);预防用药中不合理95例,用药合理率为78.51% (347/44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无指征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不恰当、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偏长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用药疗程偏长,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 201例,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 20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 399例(占57.1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分别占45.60%、19.76%;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使用频次位于前3名。其中,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的频数为823(占34.31%),预防用药疗程>48 h的频数为855(占35.64%)。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仍然存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学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7-12月610例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09年8月-2010年1月589例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均不包括治疗用药),对比2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应用率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率下降了29.35%,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下降了40.69%,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18.14%;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53.60%;术后用药时间≤48h的比例提高了53.29%。结论:我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0年7月住院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从而进一步规范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提高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妇科(147例)、乳腺科(51例)住院手术患者Ⅰ、Ⅱ类切口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妇科Ⅰ类切口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达96.25%,Ⅱ类切口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达90.63%,乳腺科Ⅰ、Ⅱ类切口的预防使用抗菌药达100%。预防用药品种和预防用药时间都比较规范。结论:本院围术期预防用药的选用品种和预防用药时间都比较规范。但在术后换用抗菌药方面和无指征出院带药方面还有待加强管理。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降低药比、控制医院感染,应进一步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至11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164份,统计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并从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 164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40例(24.39%);选用第1代头孢菌素29例(72.50%);术前0.5~2 h给药28例(70.00%);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 26例(65.00%);评分合格以上(≥0.6分)137例(83.5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指标,符合要求,但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3~6月4个科室8种Ⅰ类切口手术和1种介入治疗的109例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 109例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97%;平均疗程9.4 d,其中,术后用药时间≤24 h者3例(2.86%),术后用药时间≤72 h者17例(16.00%);预防用抗菌药共11种,一代头孢菌素类占8.0%,二代头孢类占42.0%,三代头孢类占24.0%,其他类占21.9%。结论某院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掌握不严、选药针对性不强、给药时机把握不科学、术后疗程过长等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廖伟中 《海峡药学》2016,(10):244-246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108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8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4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不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实验组54例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药学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预防用药时间以及合理用药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可得,组间第1代头孢菌素、第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的使用率、合理用药比例以及预防用药时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0.
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查2008年1月~2009年12月出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病历149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74.50%,无指征用药占66.44%。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前1h内,术后多在48h内停药。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与第3代头孢菌素占用药病例数的48.65%;氟喹诺酮类占12.61%。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