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敏 《医学综述》2012,18(12):1879-188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治疗主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期,保守治疗适用于Ficat的0期和Ⅰ期,手术疗法适用于Ficat分期的Ⅱ、Ⅲ期及Ⅳ期。在此比较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回顾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骺板下血管束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1 983年 9月~ 2 0 0 2年 8月对 6 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儿采用带骨块的旋股外动脉移植手术治疗。结果坏死区的血管经骺板下移植再生 ,股骨头坏死灶术后一年即可见到坏死区缩小 ,一般 2~ 3年坏死区 80 %可以完成修复 ,3~ 5年坏死的股骨头骺基本上恢复与健侧相同。结论股骨头骺板下旋股外动脉束三支移植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非创伤性缺血性坏死(ANFH)已成为骨科临床难治疾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取代了髋关节结核,居髋关节疾病首位[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以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脂肪细胞)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了解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治疗,对探索该病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3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及治疗预后资料。结果SLE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与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激素服用情况及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能改善髋关节的疼痛评分及放射学分级。结论超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炎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08-109
目的比较CT与X线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9月于我院接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患者46例,对比分析4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CT、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CT扫描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阳性率为92.2%,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的81.2%(P〈0.05);CT扫描检测出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7.2%,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测的50.0%(P〈0.05)。结论CT与X线相比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均明显较高,尤其是早期检出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蒋高民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62-116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骨科领域中迄今尚未解决的顽症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由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所致,其病程长,致残率高。早期治疗对防止患者致残和预后至关重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颇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1992年开始国内学者在总结介入治疗骨肉瘤、脑血栓的基础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了介入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并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文献,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1 临床资料我地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我院自1985年6月至1988年12月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37例.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占94.6%;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占5.4%;男34  相似文献   

8.
熊峻  方建波  陈翔  将理云  周定一 《中外医疗》2013,(19):120-120,122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对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2例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对患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黄县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catⅡ、Ⅲ期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股骨头手术治疗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临床最常见的是外伤性和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我院1992年3月-2002年3月采用坏死组织清除、带肌蒂髂骨瓣移植、松质骨填充术治疗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肉同治"理论对干预治疗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50例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观察组(B组),分别运用"骨肉同治"原则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及非甾体类药物干预治疗,观察干预治疗3年后的疗效.结果 A组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骨肉同治"理论对超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能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预防股骨头真正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植入术 ,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经过 1 5~ 10年随访 ,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定 ,结果优 8例 ,良 12例 ,可 1例。优良率为 95 %。结论 该术式可改善股骨头的血运 ,促进坏死区的修复和重建 ,临床效果好 ,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1990年2月~2002年12月,共1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中药治疗。结果:有8,7例得到随访,随访结果按Harris评分,由治疗前的76.3分提高到治疗后的94.6分。结论: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海泉  孔艺 《四川医学》1998,19(2):140-140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观察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643000)杜海泉孔艺钟云培我们从1995年8月开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新技术,至今治疗了23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探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价值,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临床...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肯定。1996年以来我们运用经大粗隆下股骨头钻孔髓心减压、旋髂深血管束值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8例,经2—6年随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渊  咸宝山  刘富  咸如良 《海南医学》2010,21(23):68-69
目的研究中青年重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期以上)的治疗,修复自体股骨头的完整性及恢复髋关节功能,避免过早人工关节置换。方法将病变股骨头坏死组织病灶清除后,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块移植联合自体柱状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关节软骨缺损。结果治疗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9髋),经术后2-8年随访,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关节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该手术是治疗中青年重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的有效方法,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能够避免或延迟中青年患者过早的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植入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对13例16髋(左10髋、右6髋)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清除股骨头内死骨、自体松质骨、股方肌骨瓣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3例患者经过1.5~2年随访,根据王岩等制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疗效满意。结论该方法通过植人自体松质骨、股方肌骨瓣对关节软骨起到了有效支撑、防止塌陷的作用,骨瓣血供丰富,能有效促进软骨下骨的修复,重建其血液循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理想的治疗中青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探讨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青少年股骨颈骨折48例,年龄8~45岁,其中新鲜骨折39例,陈旧性骨折9例,应用闭合穿钉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及中药辨证内服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1.5~6年,观察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主要临床症状和X线片诊断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l3例,占病例总数的27%,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7.1%。结论:认为牵引、复位质量、内固定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有关。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根据解剖学研究 ,临床应用以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臀下动脉为蒂的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例 2 0侧。结果 全部病例经 2 6年随访 ,髋关节功能按Harris髋关节指数评价 ,优 9例 ,良 7例。结论 该手术增加股骨头的血运 ,疗效确定 ,适合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SARS患者康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病历资料调查患者治疗期间的激素用法 ,应用磁共振 (MRI)测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统计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法。 【结果】激素总量、冲击疗法和年龄在股骨头坏死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SARS病毒血清抗体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与治疗期间激素总量、冲击疗法和年龄有关 ,SARS病毒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能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