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彭莉  蔡晓玲   《护理与康复》2017,16(4):383-385
目的观察视频就医指导在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例老年患者按年龄分为≤75岁(60~75岁)组536例和75岁组464例,每年龄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视频就医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各年龄组内两组患者的宣教知识掌握率、患者配合情况及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情况。结果两个年龄组中观察组老年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程度、配合率及检查图片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75岁组与75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就医指导能提高老年磁共振检查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健康教育流程的设计与管理。[方法]将217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病人和陪护人员由主管护士实行常规的骨折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和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则实施髋部骨折标准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陪护人员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得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陪护人员健康知识和护理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第15天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流程管理,可帮助病人掌握健康知识、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陪护人员的护理技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在卧床患者家庭护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卧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陪护人员与患者采取一对一陪护,相应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观察组出院前3d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健康状态和需求,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结合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给患者及陪护人员讲解、演示、指导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并落实家庭陪护人员对照实施;对照组给予口头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观察组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结论在出院健康教育指导中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能提高陪护人员的家庭护理技能,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家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及陪护的健康教育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12月我科100例有陪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包括50例患者和50名陪护,对照组仅对患者本人进行常规心理及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外并对陪护进行心理、相关疾病及照顾等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及陪护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士的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对疾病及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患者及陪护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及陪护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60 d,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及陪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语言功能恢复及陪护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卡在老年患者陪护人员跌倒预防知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名老年患者陪护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均由责任护士向陪护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用看图对话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员对跌倒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看图对话卡的应用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通温馨提示卡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根据患儿疾病不同阶段,按照常规护理要求实施口头讲解、示范训练、公休座谈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印有卡通图案背景的温馨提示卡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儿及陪护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提示卡前后患儿、陪护人、医生、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被两组患儿及陪护人员关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问及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8.57%的患儿及陪护人员对提示卡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结论:卡通温馨提示卡用于儿科健康教育易被患儿及陪护人员接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降低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内分泌科2015年6~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预防压疮。比较两组陪护人员压疮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瞻性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陪护人员压疮预防知识以及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观察组陪护人员在压疮基本知识、好发部位、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压疮预防认知和协同护理能力,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护理路径对门诊输液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促进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及陪同人员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方法将102名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门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门诊输液老人进行健康教育,以陪护人员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路径于门诊输液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其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查项目教育单在人文关怀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接受检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头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检查项目教育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人检查知识知晓情况、配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知晓情况、配合情况、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检查项目教育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郑美春  杨丽芳  钟碧绿 《全科护理》2009,7(32):2918-2920
[目的]探讨大肠癌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健康宣教指导表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新入院的大肠癌病人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的口头健康宣教,实验组病人则在常规口头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宣教指导表的应用。[结果]实验组病人对术前各项检查的认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人能按时完成各项检查。[结论]大肠癌病人术前各项辅助检查的健康宣教采取个别口头教育方式加表格化文字书面方式同时进行,可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前各项检查须知的认知度,提高病人配合意识,并能使家属及早安排好工作按时陪同病人进行特殊的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2.
冯慧兰 《当代护士》2014,(12):106-108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140眼)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满意度95.4%,高于对照组的83.1%(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老年患者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扫描参数。方法将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受试者分为60-75岁组和75岁以上组,采用不同的血流抑制反转时间(BSP-TI)进行扫描,通过比较图像质量、肾动脉分支和肾静脉伪影,得出不同年龄组的最佳BSP—TI时间。结果60—75岁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200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75岁以上组的老年患者选择1300ms的BSP-TI时间能获得最佳成像效果。结论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能良好地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外伤性截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以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理职能维度除外)和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增强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检查先后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拟行肝脏MRI增强扫描的2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6例),对照组行普通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结果 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组患者MRI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肝脏MRI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检查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帕金森合并抑郁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参加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两组患者及主要家庭照料者均参加每月1次的帕金森病友会,接受集体健康教育。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降至(8.80±2.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7±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1);干预组ADL评分提高到(89.14±2.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2±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患者及主要照料者同步实施循环、持续的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改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梁元芬  李玲 《华西医学》2014,(2):320-32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痛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2006年9月-2010年11月将22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比较经过常规健康教育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后,两组的遵医行为、痛风相关指标、健康教育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种健康教育后,观察组5个单项遵医行为得分及总分都比教育前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规律服药和定期检查与教育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个单项遵医行为得分及总分均比教育前有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5个单项遵医行为得分及总分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痛风患者的健康教育,无论是遵医行为得分,一些临床症状的改善,还是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都比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图示法健康教育在老年开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的图示对老年开胸围术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寻求一种直观、实用易懂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68例老年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采用图示法健康教育;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对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术后遵医行为、胸腔闭式引流留置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和术后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图示法健康教育易于老年患者掌握,提高术后遵医行为,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患者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时,责任护士在给予基本检查治疗,并对患者健康行为以及主要危险因素和对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0d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再次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行为优于健康教育前(P〈0.01);对照组除“戒烟限酒”外,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行为优于健康教育前(P〈0.01);健康教育后试验组患者健康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知信行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善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减少影响疾病转归和康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实施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特点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2组进行健康评估,心理测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焦虑均值、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住院费用降低(P〈0.05),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健康状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减少心理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