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3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的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造影前3 d内和术后第1、2、6天肾功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浓度,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315例患者中,男性231例,女性84例,平均年龄(63.5±11.6)岁,发生CIN 19例,发病率6.03%。在既有肾功能不全又有糖尿病组中,CIN发病达4/8,与无肾功能不全、有或无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2)19例CIN患者中,造影后第1、2天,尿NAG、Scr均显著高于造影前水平(P < 0.05),但造影后第6天基本回复至基础水平。(3)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达9/19,非CIN组为31/296(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18.4±153.8) ml,非CIN组为(227.9±121.9)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剂量和合并肾功能不全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IN在原有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尿NAG可反映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造影剂剂量和合并肾功能不全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15例肾癌患者和512例健康体检者行尿酶检测,并以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15例肾癌患者尿酶酶谱特点是:AAP、NAG显著性增高,GGT降低,LDH中等度升高,但受血尿影响较大。512例健康体检者表现为肾癌样尿酶酶谱而既往无泌尿系疾病的17例中,2例经B超、CT确诊为肾癌。而正常对照者的尿酶酶谱呈与肾癌者相反表现,除LDH外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检测尿AAP,NAG,GGT可作为肾癌诊断中早期筛选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3.
测定尿酶含量估计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尿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丙氨酸肽酶(AAP)进行了调查。分析因各种原因致肾功能损害的150例住院病人的尿酶水平,测定药物治疗泌尿系肿瘤所致的肾中毒。每位病人平均测量了3次,然后与其它化验或放射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本研究旨在发现早期的肾损害并帮助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明显的肾盂积水、膀胱肾返流、肾钙化、肾哀或肾损伤的病人中尿酶可显著增高。本组病人结果证明,尿酶增加和肌酐清除率降低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尿中丙氨酸氨基肽酶(AAP)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Jung法分别测定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尿中AAP活性水平,根据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分为尿蛋白减少组30例(24小时尿蛋白<3.5g),尿蛋白未减少组30例(24小时尿蛋白大于等于3.5克),同时观察尿NAG和β2-MG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尿AAP水平明显升高,尿蛋白减少组治疗后尿AAP明显下降(<0.05), 其下降幅度与尿蛋白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7),与尿NAG和β2-MG相比,尿AAP反应肾小管的损坏更敏感,结论:肾病综合征尿AAP活性与尿蛋白水平有关,其动态变化能间接反应其肾小管的损坏程度及治疗效果和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对尿RBP、α1-MG和NAG酶的影响,探讨中医肾康灵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FRNS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A组)30例、肾康灵+西药治疗组(B组)30例。观察A、B两组在治疗前后尿RBP、α1-MG和NAG酶的变化及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后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RNS患儿治疗前尿RBP、α1-MG和NAG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FRNS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表现。(2)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FRNS患儿异常升高的尿RBP、α1-MG和NAG酶,从而改善患儿肾小管间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犬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1 8条成年犬分 3组 :实验组为镰刀状肾实质切开组 (A组 )、对照组为肾后唇中下 1 / 3肾实质切开组 (B组 )和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组 (C组 )。观测 :术前 ,术后 1d、3d,1周、2周尿微量白蛋白 (ALB)、尿N 乙酰 β氨基葡萄糖酐酶 (NAG) ;术后 1周、1个月排泄性尿路造影 (IVU) ;术后 6月肾组织光镜和电镜结构。结果术后 1d、3d、1周、2周尿ALB和NAG值A组分别为 2 87.45± 8.2 3和 3 .45± 0 .2 8、32 7.87± 1 0 .98和 5 .2 5± 0 .48、468.36± 2 0 .66和 7.87± 0 .65、2 1 2 .87± 1 3 .65和 3 .0 1± 0 .1 7,与B、C两组比较 ,A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 ,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侧肾显影延缓时间A组 (1 35± 1 2 )s明显短于C组 (2 67± 2 8)s(P <0 .0 1 ) ,而与B组 (1 2 8± 1 5)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B组肾脏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C组。结论 镰刀状肾实质切开对肾功能影响小 ,是治疗复杂性鹿角状肾结石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82例,分为NAG正常组(NAG<12 U/L,14例)、NAG升高组(NAG>12 U/L,68例);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与病理指标的差异,并评估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关系。结果NAG正常组的NAG、血肌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统计量显著低于NAG升高组(P<0.05),NAG正常组的eGFR的统计量显著高于NAG升高组(P<0.05),病理改变中,NAG正常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低于NAG升高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eGFR、系膜增殖、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为影响NAG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NAG水平与患者eGFR、mALB以及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和监测IgAN的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小管功能部分指标进行检测,以了解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观察组为18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但无蛋白尿、肾脏病理无异常的患者.同时选择1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 NH 4)及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尿渗透压.结果:尿NAG、β2-M、RBP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A、NH 4、渗透压两组无变化(P>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即使无肾脏病理改变仍存在肾小管损伤,并以近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对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2型糖尿病组);将2型糖尿病组再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56)、微量白蛋白尿组(n=58)、大量白蛋白尿组(n=53),其中51例患者进行了肾活检。5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尿液中NGAL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分析尿NGAL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指标[尿NA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eGFR]及肾组织损伤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NGAL对DN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效能,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 结果糖尿病患者尿NGAL水平较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尿NGAL水平与尿NAG、ACR呈正相关(r=0.528, 0.578,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637,P<0.001);尿NGAL水平与DN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FTA)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2,P<0.001);尿NGAL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8),特异度94.7%,敏感度71.9%。 结论尿NGAL是评价DN肾小管间质损伤理想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肾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简称NAG)含量特别丰富.因其分子量大,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肾小管损伤时,尿中NAG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可并发肾小管的损害,而肾小管的损害被认为是决定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1],故尿NAG是观察NS患者肾小管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我们对108例NS患者的尿NAG进行测定,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地尔硫(艹卓)和精氨酸对造影剂相关性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地尔硫(艹卓)(Diltiazem)及精氨酸(Arginine)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ontrast medium-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132例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前后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在造影前预防性应用Diltiazem 及Arginine,了解它们单独或联合应用对CAN的保护作用.结果:原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后肾小球滤过功能(Ccr)及肾小管功能(NAG、Ulyr、Umosm)较造影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Arginine干预组的情况与对照组的情况相类似.但是Diltiazem及Diltiazem Arginine干预组在造影前后各项观测指标相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影剂泛影葡胺可引起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原有肾功能减退或有糖尿病病史者更甚.预防性应用Diltiazem可预防C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地尔硫革和精氨酸对造影剂相关性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地尔硫(艹卓)(Diltiazem)及精氨酸(Arginine)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ontrast medium-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132例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前后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在造影前预防性应用Diltiazem 及Arginine,了解它们单独或联合应用对CAN的保护作用.结果原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后肾小球滤过功能(Ccr)及肾小管功能(NAG、Ulyr、Umosm)较造影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Arginine干预组的情况与对照组的情况相类似.但是Diltiazem及Diltiazem+Arginine干预组在造影前后各项观测指标相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影剂泛影葡胺可引起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原有肾功能减退或有糖尿病病史者更甚.预防性应用Diltiazem可预防C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对降低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和尿NAG酶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NAG酶、血胆固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尿NAG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水化治疗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防治作用,了解CIN临床发病率,探究早期CIN肾损害部位及敏感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12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水化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水化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6h起开始静脉补液至PCI术后12h.对照组患者确保正常饮食及饮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d、第2d、第3d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胱抑素C(Cys-C),留取尿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a1-微球蛋白(a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dNAG和a1-MG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d尿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降低(P<0.05).术后第2d与术后第1d比较,NAG和a1-MG均降低(P<0.05);术后第3d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水化治疗组:术后第1d与术前比较,NAG和a1-MG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2d渗透压、GFR(MDRD公式计算)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第2d与术后第1d比较,NAG和a1-MG均降低(P<0.05)且与术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对照组术后第1d与水化治疗组术后第1d相比,NAG和a1-MG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d NAG和a1-MG的升高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渗透压和GFR(MDRD公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NAG和a1-MG是早期发现CIN的可靠指标;②造影剂(CM)首先造成肾小管损害;③水化治疗对防治早期造影剂肾损害效果明显,可能有利于损伤肾小管功能早期恢复;④基础肾功能不全和/或伴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患者CIN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⑤使用GFR(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率过滤,能达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早期发现CIN的作用有限.血浆胱抑素C(Cys-C)早期检测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患急性胰腺炎(AP)的病人,是否能通过测定血清磷脂酶A_2(PLA_2)活性提供AP发生肾小管细胞损害的一个早期征象。方法和病人:作者对31例AP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这些病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尿淀粉酶较正常升高两倍以上,腹痛时间在96小时以内。平均年龄47岁。男26例,女5例。17例为首次发作,14例为复发。入院后前3天每天测定血清磷脂酶A_2(PLA_2)活性、血清免疫反应胰PLA_2、N-乙酰-β-氨基葡糖甙酶(NAG)和肌酐(Cr),此后隔天测NAG、Cr_0用放射性磷脂酰胆碱底物测定磷脂酶,用荧光免疫法测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病理生理改变,并观察肾康注射液(SKI)对其治疗的效应。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判定模型大鼠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缺血再灌注组(DMIR)、糖尿病肾缺血再灌注SKI治疗组(DMIR+SKI)、糖尿病假手术组(DMS)和正常对照组(NCS)。应用右肾切除联合左肾动脉夹闭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诱导肾IRI。DMIR+SKI组大鼠提前应用SKI(6.0 g·kg~(-1)·d~(-1))干预治疗8周。诱导肾IRI后,观察大鼠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损伤分子~(-1)(KIM~(-1))、肾功能改变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DMIR组大鼠尿NAG、KIM水平、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DMS和NCS组(P0.01),DMIR+SKI组大鼠上述指标则明显低于DMIR组(P0.01)。DM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肿胀、变性与坏死,肾小管刷状缘消失,管腔可见碎片或管型,DMIR+SKI组肾小管损伤程度则相对较轻,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DMIR组(P0.01)。结论:SKI可降低T2DM大鼠肾IRI的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水平,降低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尿NAG和KIM~(-1)水平,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地尔硫艹卓(Diltiazem)及精氨酸(Arginine)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ontrastmedium -associatednephropathy ,CAN)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132例患者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前后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在造影前预防性应用Diltiazem及Arginine ,了解它们单独或联合应用对CAN的保护作用。结果:原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后肾小球滤过功能(Ccr)及肾小管功能(NAG、Ulyr、Umosm)较造影前有明显的下降(P <0 .0 5、P <0 .0 1)。Arginine干预组的情况与对照组的情况相类似。但是Diltiazem及Diltiazem +Arginine干预组在造影前后各项观测指标相差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结论:造影剂泛影葡胺可引起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原有肾功能减退或有糖尿病病史者更甚。预防性应用Diltiazem可预防C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复制大鼠顺铂急性肾损伤模型,研究氧化应激与核转录因子Sp1及凋亡的关系;探讨普罗布考对顺铂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顺铂模型组、普罗布考干预组、普罗布考对照组,每组6只;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组织匀浆液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Sp1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普罗布考对照组相比,顺铂模型组大鼠血清BUN和Scr,尿NAG酶,肾脏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肾组织匀浆GSH-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肾脏指数、肾小管损伤分数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Sp1蛋白的表达上调。采用普罗布考干预后血清BUN和Scr,尿NAG酶,肾脏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GSH-Px活力显著升高;肾脏指数、肾小管损伤分数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Sp1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Sp1在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中起一定作用;普罗布考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毒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下调肾组织Sp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虫草提取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建成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虫草水提物组、虫草醇提物组和安博维组.观察大鼠肾功能、尿NAG酶及尿蛋白排泄量、检测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观察肾病理的变化.结果:虫草水提物组和虫草醇提物组的肾功能受损程度轻于模型组,尿NAG酶及尿蛋白排泄量也少于模型组,α-SMA和TGF-β1的表达下调,且肾病理损伤及进展程度亦较模型组轻.安博维组疗效与虫草组相似.结论:人工虫草提取物能够减轻肾小管间质的损伤,防治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冷冻与射频治疗对猪肾盂肾盏肾段血管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冻和射频治疗对猪肾盂肾盏肾段血管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0~60kg体重母猪30头,分为3组。干性射频组(n=9),湿性射频组(n=9)和冷冻组(n=12)。分别观察在干性射频、湿性射频和冷冻治疗后肾脏重要组织结构肾盂、肾盏和肾段血管的变化。结果冷冻组的肾脏重要组织结构均有明显损伤,平均最大病损范围为肾盂(3.41×1.94±-0.61×1.04)mm、肾盏(4.05×2.26±0.44×1.10)mm、肾段血管(4.32×2.53±0.56×0.21)mm,无尿囊肿形成和尿漏发生。干性射频组平均最大病损范围为肾盂(2.08×1.45±0.46×0.33)mm、肾盏(1.71×0.92±0.58×0.63)mm、肾段血管(3.61×2.16±0.16×0.87)mm,尿囊肿2例,尿漏2例。湿性射频组平均最大病损范围为肾盂(1.98×1.18±1.05×0.78)mm、肾盏(3.71×1.74±-0.11×0.31)mm、肾段血管(3.43×2.32±-0.55×1.02)mm,尿囊肿4例,尿漏3例。结论干性射频、湿性射频和冷冻治疗对猪肾肾盂、肾盏和肾段血管均有一定损伤,近期并发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