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导了利用非线性参量B/A研究SDS水溶液随温度变化时发生液—固相变的情况,首次发现SDS水溶液在发生液——固相变时B/A随温度变化规律反常,这说明B/A不仅能反映物质结构的变化,而且还可能提供材料的某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在合成时,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亲核取代反应越完全。以BDC作为iniferter引发St、MMA光聚合,单体St和MMA的转化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没有呈现出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反应温度温度高,单体转化率增加;PS和PMMA的粘均分子量则随光照时间和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关系,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iniferterBDC可以进  相似文献   

3.
以纯化的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O-Ag14融合,应用ELISA筛选出5B8和8G11 2株抗体分泌滴度较高的杂交瘤细胞,二者所分泌的单抗仅与DHBsAg发生反应,而与其它9种禽类常见的病毒均不发生反应,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M和IgG2a。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鸭血清中粗提的病毒悬液进行5B8株单抗介导的SPA胶体金  相似文献   

4.
首次制得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H_2O(ZDEAMP-ZP,x=0.75,0.60,0.50).将ZDEAMP-ZP用溴化苄季铵化,得到部分季铵化的产物:溴化苄基二乙基铵甲基膦酸锆-二乙基胺甲基膦酸锆-业磷酸锆Zr(HPO_3)_(2-x)·(O_3PCH_2NEt_2)_(x-y)·(O_3PCH_2N ̄+Et_2·CH_2Ph·Br ̄-)_y·H_2O(Y<X,ZBDEAMPB-ZDEAMP-ZP).ZBDEAMPB-ZDEAMP-ZP用于进行液/固/液或固固/液三相催化的亲核取代成醚、卤代烃和羧酸盐合成酯及二氯卡宾加成反应,均得到良好的结果。催化剂易于分离和回收,通常回收70%~100%,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以上无明显失活。  相似文献   

5.
ABS/PA6/St-co-NPMI共混体系相界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角X光散射法(SAXS)对ABS树脂(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聚酰胺6树脂(PA6)/苯乙烯-马来酰胺共聚物(St-co-NPMI)三元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由Debye散射理论中相关距离(ac)和积分不变量(Q)值随组成比变化显示,在ABS/PA6/St-co-NPMI(70/30/2,wt%)时,ac=50.74,Q=0.3972体系相容程度较高。这表明,St-co-NP  相似文献   

6.
温桂珍 《广西科学》1995,2(2):62-63
以巴西铁(Dracaena sanderiena)茎段为接种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吲哚乙酸(IAA)、茶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6一糠基氨基嘌呤(6-F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1)、玉米素(ZT)为附加成分,进行诱导、分化、生根试验。诱导结果表明:IAA不起作用,2,4-D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5mg/L(2,4-D)+2mg/L(6-BA)组合,诱导率高达90%。分化结果表明:NAA、6-BA效果较好,6-FA作用不明显,lmg/LNAA+4ms/L(6-BA)+2ms/LZT组合,分化率最高.达81.1%。生根结果表明:MS+0.5mg/LNAA+0.5mg/L(6-FA),MS+0.4mg/LNAA+2mg/LIBA,MS+0.2mg/LNAA+0.1mg/L(6-FA)+ABT1三种培养基均发根,生根率70%以上,根粗,但有点脆,若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产生的根则细而韧。  相似文献   

7.
花毛茛植株再生途径的离体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莉  田兴山 《河南科学》1997,15(2):177-180
花毛茛的叶接种子MS+2,4-Dlmg/L+NAAl+6-BA2的培养基上,3-4周后,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MS+2,4-D1-2和MS+6-BA1.5-2.5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左右,从愈伤组织表面通过胚状体发生和不定芽发生两条途径形成植株;而将叶接种于MS+6-BA2+NAA0.2-0.5+LH500的培养基上,则可在叶和叶片的过渡区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8.
讨论N,N′-二安替比林-1,6-己二酰胺(BAPHDCA)分别与镧、钐、镱和锌的高氯酸盐,镧的硝酸盐和氯化物等在水溶液中全浓度范围内的相互作用行为;对体系中形成的5 个固液异组成的三元化合物:RE(BAPHDCA)2(ClO4)3·4H2O(RE= La,Sm ,Yb)、La(BAPHDCA)(NO3)3·4H2O和Zn(BAPHDCA)(ClO4)2·2H2O的组成、可能结构、配位方式及热分解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对形成双核化合物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热重分析系统上进行磁热重分析(MTGA),测量非晶FeSiB合金升温过程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σ-t曲线及(dσ/dt)-t曲线,它比DSC分析能更加明显的区分晶化过程的各个阶段,结果表明,样品升温过程经历了6个阶段的变化;并且发现,在晶化温度tx以下约150℃温区内等温退火的样品,居里温度tc随退火温度ta增大而升高,在430℃附近tc上升出现拐点。(dσ/dt)-t曲线的极小温度峰温tm  相似文献   

10.
用Arrhenius公式和Kissinger方程对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转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在低温结构弛豫阶段,Fe-B-Si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在晶化初期,非晶态Fe-B-Si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SC曲线上α-Fe转变最大速率处出现转折,温度高于转折点后,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11.
XRD法分析和介电测量结果表明,SAG法Ba1-xSrxTiO3(x=0、0.3、0.5和0.7)微粉和陶瓷的室温结构为立方相.其居里温度明显低于相应Ba1-xSrxTiO3晶体或常规工艺陶瓷的值,但居里温度仍随着Sr2+含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晶粒含杂质Fe3+以及表面富钡可能使其晶格立方化,从而使居里温度下降以及三方-正交和正交-四方铁电相变消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抛光的200℃AlN陶瓷衬底上淀积厚度为200nm的Ti膜,并在高真空中退火.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卢瑟福背散射谱(RB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研究了从200~850℃温区内Ti与AlN的固相界面反应,给出了界面组分分布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界面区发现了三元铝化物并观测到铝化物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铝化物由Ti-Al二元和Ti-Al-N三元化合物组成.最后利用热力学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纯化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下Ti^a和Ti^d分别经烷基化,CNBr裂解,痛PAGE电泳,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初步证明了Ti^d的突变位点发生在蛋白N端1-84氨基酸残基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QPSK和OQPSK的相位特点,详细讨论了DAB中采用的π/4shiftDQPSK(π/4-移动DQPSK)调制方式的工作原理。阐明了调制后信号8种可能的相位状态的由来,并简要说明了在DAB中是如何实现这种调制方式的。  相似文献   

15.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重组在表达质粒pDR720中。在E.coliC600中获得了表达,表达水平为2%。以醋酸锌显色PAGE凝胶回收t-PA表达条带,进行复性处理。复性产物经Benzamidine-Sepharose4B,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DS-PAGE银染一条带纯度,比活为4,000mol/s·g的人t-PA。  相似文献   

16.
用虎眼万年青鳞片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实现了不同形态发生途径的激素调控。结果显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激素的不同组合和浓度搭配都是影响形态发生途径的关键因素,甚至前者更为重要。就最佳激素组合和浓度搭配而言,NAA0.5mg/L+BA0.5mg/L和NAA0.5mg/L+KT0.5mg/L分别诱导体细胞胚和不定芽直接发生;2,4-D4.0mg/L+BA1.0mg/L诱导愈伤组织;2,4-D0.1mg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NPV多角体基因的克隆和部分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SINPV基因组作了酶解分析,测得其基因组大小为145kb,并用双酶法确定了SINPV基因组的HindⅢ和PstⅠ物理图谱。以含AcNPV多角体基因的质粒pAC-Ⅰ的SalI-C片段为探针,对SINPVDNA酶切片段southern转印杂交结果,初步判断多角体基因定位于PstI-B/C/D片段、BglⅡ-C/D片段、BamHI-B/C片段和EcoRI-A/B片段上,且SINPV与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有64%的同源性,而以大肠仟菌质粒pUC19为载体对SINPV的多角体基因试克隆,得到带有BglⅡ-PstⅠ双酶切片段的2个克隆子。对这两个杂交阳性克隆子之一的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插入片段与BmNPV多角体基因上游序列亦有一定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骆驼刺高效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络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不同外植体来源、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的比较,建立骆驼刺培养高效再生植株实验体系。表明骆驼刺下胚轴切段在含1.5 ̄2.0mg/L2,4-D和0.5 ̄1.0mg/L 6-BA的MS培养基中100%诱导愈伤组织,在含1.5mg/L 6-BA和1.0mg/L NA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成苗,转至含2.0mg/L IBA和0.2mg/L NAA的MS培养基上成根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组织学观察表明植株再生主要为器官发生途径,染色体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9.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华黄芪愈伤组织形成及器官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黄芪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NAA、2,4-D、6-BA、KT等单因子试验和不同比值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组合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华黄芪愈伤组织形成及器官发生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单因子试验以5.0mg/L NAA、0.5mg/L2,4-D、1.0mg/L 6-BA、20mg/L KT诱导效果较好,诱导频率可达100%,且生长势好。组合试验比单因子试验能  相似文献   

20.
球茎甘蓝花托、花柄在MS+2,4-D0.5mg/L+6-BA1mg/L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NAA0.5mg/L+6-BA3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能分化出芽.花托在附加6-BA和GA3的MS培养基上培养,能直接出芽.花柄在附加6-BA或6-BA和GA3的MS培养基上培养,能直接出芽.芽通过继代培养,能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