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母)趾撕脱离断伤在临床中较多见.1998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足母)趾撕脱离断伤20例,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趾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特点及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31例趾旋转撕脱性离断进行再植手术。结果 31例离断趾成活27例,成活率达87.1%。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植趾体外形恢复满意,行走步态正常,趾尖部两点辨别觉达8~12mm。结论 趾离断再植能最大限度保全趾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在 趾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的优点和缺点及应用体会。 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屈膝踏足逆行再植法对11例旋转撕脱性离断 趾行断趾再植术,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8~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皮带绞伤5例,碾压伤4例,车祸伤2例。受伤...  相似文献   

4.
拇趾撕脱离断伤在临床中较多见。1998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拇趾撕脱离断伤20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自 1995年以来 ,对13例趾旋转撕脱伤进行了再植 ,采用了逆行法 ,趾关节损伤严重者行关节融合术 ,血管、神经等组织缺损者由邻近的第二趾转位修复。成活 9例 ,据随访 9个月~ 3年 ,外观与功能较为满意。体会 :合理的手术方案 ,彻底清创及细致操作 ,尽可能保留趾关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趾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再植@王明山$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邹惠玲$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王来旭$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鲁秀国$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采用逆行法行断趾再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8月,采用逆行法对11例(15趾)足趾完全离断伤男性患者行断趾再植术。年龄18~45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切割伤6例(9趾),压砸伤5例(6趾)。其中1例趾、第2趾末节完全离断合并第3趾甲床挫裂,1例趾近节及第2、3趾中节完全离断,1例趾近节、第2趾中节完全离断,7例趾末节完全离断,1例小趾中节完全离断。受伤至入院时间1~3 h,平均2 h。结果术后13趾完全成活;1趾背侧部分皮肤及甲床坏死,予以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后趾体成活;1趾坏死。断趾再植成活率为93.33%(14/15)。X线片复查示,术后8~12周成活趾体骨折均愈合,平均10周,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5个月。成活趾体外形饱满,趾甲生长良好。末次随访时趾端两点辨别觉为9~12 mm,平均10 mm。患足行走及跑步无影响。结论采用逆行法行断趾再植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再植成活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高位撕脱离断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例上肢高位撕脱离断病例的手术处理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肩胛带离断伤3例,肱骨外科颈处撕脱离断2例。结果 1例肩胛带离断伤患者死亡;剩余4例中1例肩胛带离断伤患者行肩部残端修整,另1例肩胛带离断和2例肱骨外科颈处离断伤患者均行断肢再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8(10~27)个月,肢体不同程度获得功能恢复。结论上肢高位撕脱离断伤的病人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采取再植手术,再植成功后的综合治疗使患肢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趾背侧浅静脉动脉化重建血运在小儿断趾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趾背侧浅静脉动脉化重建血运 ,治疗 3例小儿足趾离断伤 ,术后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年龄 4~ 6岁。均为机械转动带挤压伤。完全离断伤 2例 ,不全离断伤 1例。口止母趾 1例 ,为旋转撕脱伤 ;小趾 2例。手术彻底清创后用细克氏针固定趾骨 ,找出断趾近端趾动脉与断趾远端背侧浅静脉吻合 ,如断趾近端趾动脉无法吻合 ,可转移邻趾趾动脉重建血运 ,吻合 1~ 2条趾背侧静脉。术后一次通血良好 ,血运恢复 ,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 13 5医院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足母)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损。结果:第一组3例全部失败。第二组4例中除1例因术后趾背皮肤坏死造成趾体坏死外,其余3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足母)趾外形、血供良好,骨折愈合,浅感觉恢复。结论:自体“Y”型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伤是提高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成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指外伤,尤其是2~5指掌指关节平面旋转撕脱离断伤临床上时有所见,不短缩指骨再植及保留拇指掌指关节进行再植,临床均有报告,且术后疗效较好[1-3].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对7例7指掌指关节平面旋转撕脱性离断手指进行保留掌指关节的再植术,术后再植指在外形及功能上效果满意. 1.一般资料:本组7例7指,男4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均为机器绞伤,掌指关节平面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组20例25指手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各项细致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修复的同时,配合各种精心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足母)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损.结果:第一组3例全部失败.第二组4例中除1例因术后趾背皮肤坏死造成趾体坏死外,其余3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足母)趾外形、血供良好,骨折愈合,浅感觉恢复.结论:自体"Y"型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伤是提高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成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Mu趾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利用“Y”型静脉修复动脉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Mu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Mu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损。结果:第一组3例全部失败。第二组4例中除1例因术后趾背皮肤坏死造成趾体坏死外,其余3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Mu趾外形、血供良好,骨折愈合,浅感觉恢复。结论:自体“Y”型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伤是提高旋转撕脱性Mu趾离断伤再植成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中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的方法。方法1999年8月-2009年4月,在12例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中,采用食指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和桡神经浅支第2指蹼支移位的方法,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结果12例拇指撕脱离断伤均再植成功,均获随访1~2年,平均16月。拇指两侧感觉均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小于10mm,平均约7mm,按照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为S4。结论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中,应用食指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桡神经浅支第2指蹼支移位,能恢复拇指指腹两侧良好感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23例拇指两侧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6~63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10例,电锯伤8例,坚锐物品剐伤5例。拇指完全撕脱离断8例,拇指不完全离断2例,拇指掌侧裂伤13例(合并屈肌腱断裂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3.5 h,平均2.2 h。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8个月,平均1年4个月。患指指腹感觉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3~9 mm,平均6.8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指腹感觉达S418例、S3+5例,示指尺侧感觉为S3。结论应用示指尺侧指固有神经及其背侧支移位修复拇指指固有神经撕脱离断伤,能恢复拇指指腹良好感觉,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1988年7月~1991年1月,我院共进行多指离断再植术5例20指(趾)。均为男性。年龄11~37岁。刀切断伤3例12指(趾),电锯离断伤2例8指;其中1例5指完全离断,2例4指完全离断,1例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拇指撕脱离断伤急诊给予再植及Ⅰ期肌腱转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拇指撕脱离断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Ⅰ期拇指再植联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术后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全部64例患者经肌腱转位术治疗,同时术后接受拇指康复训练(3~6个月),随诊评定患者的拇指功能发现,43例患者为优,13例患者为良,7例患者为可,1例患者为差,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7.5%(56/64)。结论急诊再植及Ⅰ期肌腱转位重建治疗拇指撕脱离断伤,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正确选择肌腱转位,并进行规范和科学的康复与治疗,能让拇指功能恢复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方式的探讨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方法的选择、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治疗21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16~45岁,平均32岁。根据患者手指撕脱情况应用不同方法行断指再植术,术后观察患者成活情况及再植指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结果:21例再植指,成活19例,失败2例。成活的19例进行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差1例。结论:按照拇指旋转撕脱离断伤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再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并能恢复较好的外形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足趾及足断离再植63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断指(肢)再植经近30年突飞猛进的进展,在我国已较普及,成活率亦颇高[1,2]。我院自1972~1997年间再进行植断指(肢)2700余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3]。本文收集我院1984~1998年足趾及足离断再植63例,现进行总结,探讨影响成活及功能恢复的若干因素。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18例,年龄4~56岁,平均23岁,其中断趾(包括跖骨头撕脱离断11例)38例,断足25例,其中压轧伤43例,旋转撕脱伤12例,切割伤8例。完全离断17例,不全离断46例,所有病例均行再植,成活59例,失败4例,成活率达93.7%。随访情况:获得随访31例,8例术后行走、负重均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月,收治7例重物砸伤致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32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5~10 d,平均7 d。趾末节软组织缺损合并末节趾骨外露3例,甲床坏死伴骨外露1例,趾腓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例,趾背侧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创面范围3.5 cm×2.5 cm~4.5 cm×4.5 cm。应用大小为4.0 cm×2.5 cm~5.0 cm×5.0 cm的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0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质软,外形无臃肿。术后6个月按照神经感觉恢复标准评定,皮瓣感觉S1~S3,植皮区感觉S1~S2。患者第1趾蹼均遗留轻度瘢痕,患足功能良好。结论第1趾蹼皮支蒂岛状皮瓣修复趾软组织缺损具有供区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的优点,适合任何分型的第1跖背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