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机组全负荷变压运行使锅炉水冷壁在额定负荷与低负荷区的吸热分配差距扩大,过热器超温加剧。针对此问题,计算分析了660 MW超临界锅炉在机组全负荷变压运行的汽水参数变化和汽水系统热量分配关系。提出了在低负荷汽水相变区应适度降低中间点温度,并降低屏式过热器进口汽温,以解决低负荷变压运行中频繁出现的超温问题的方法;提出了缓减水冷壁在不同运行压力区吸热需求矛盾的方法是在低负荷区减少水冷壁的吸热量,增加过热器系统的吸热量,保持比较平稳的中间点汽水焓。可供开发700℃级超超临界机组及锅炉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言近来燃煤火电发展很快,也已有较多的用以调整负荷的大容量燃煤直流锅炉投入运行。这些机组主要是按定压运行设计的,过去都承担基本负荷。近年来,随着核电比例的增大,要求大容量燃煤火电机组以带中间负荷的方式运行。为满足上述要求,要以燃煤定压运行直流机组的基本技术和燃油、燃气变压运行机组的经验为基础,总结大容量带中间负荷的  相似文献   

3.
前言最近以西德为中心的欧洲各国所采用的变压运行方式。本生炉由于具有良好的启动和负荷变化特性及其有可能经济使用,受到颇高的评价,现正成为火力机组的标准方式。日本在东京电力公司大井电厂的8号炉上第一次采用变压运行方式,从73年12月以来运行正常,通过一系列试验证实其中间负荷特性良好,本文就大井3号烧油和欧洲烧煤的本生炉上变压运行的各种特长及其运行实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网负荷结构变化,对火电机组提出了调峰的要求,与此同时,对火电机组经济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发展大型火电调峰机组势在必行。作者结合1984年春去日本考察的心得,对我国发展60万千瓦级超临界变压运行锅炉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以及辅机配套等方面,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简述锅炉机组的运行方式 ,分析锅炉变压运行及定压运行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自六十年代起,不少国家为控制日益恶化的能源危机,大力发展核电事业,从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核电站一般带基本负荷运行,于是电网的调峰任务就必然落到火电机组上。国外很重视调峰机组的研究、设计和制造,例如:西德首先进行了滑压运行方式的研究和试验。最早成功地应用在发电机组的运行上。相继在欧洲、美国、日本也陆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苏联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国外许多电厂开始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因为这种运行方式能够适应频繁的热态启动和负荷改动,具有快速增减负荷的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热效率,特别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锅炉-汽轮机机组变压运行的方式及其优点;对自然循环锅炉变压运行时过热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汽包内部旋风分离器的工况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变压运行对自然循环锅炉设计的某些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由于电力事业发展的需要,即使大容量发电机组也可能要带中间负荷,为此石川岛播磨公司与美国的福斯特-惠勒公司(Foster-Wheeler)合作,引进了欧洲的技术,建立了IHI-F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体制,并首先成功地设计制造了这种类型的60万千瓦锅炉机组(东京电力公司広野火力发电厂1号炉,见图1)。本文结合这台锅炉,较详细地介绍了IHI-F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300MW机组UP型直流锅炉变压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热力计算和分析,考察变压调峰运行时UP型直流锅炉和给水泵的运行特性,得出结论:国内采用UP型直流锅炉的300MW机组基本具备变压调峰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前大容量机组承担基本负荷,很少调峰,随着电网结构的变化,电网的峰谷差越来越大,大容量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因而调峰期间的经济运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铁岭电厂为4台哈尔滨产300MW燃煤机组,机侧主蒸汽额定压力为16.67MPa,主、再热蒸汽额定温度为537℃,再热蒸汽额定压力为3.26MPa;汽机控制系统为数字——模拟系统组成的混和控制系统即DEH.高压缸有6个调节阀门,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阀位控制方式.以前机组以额定压力运行靠高压调节阀门的开大关小,调节机组负荷.当机组调峰时,主蒸气节流损失很大,机组的效率下降.为解决低负荷期间的经济运行问题,该厂从1998年7月10日至8月20日,先后在1-4机组作了12次变压运行试验,以寻求机组在调峰期间的最佳经济运行方式.在试验前,依照隔离清单对机组实施了汽、水系统隔离,以保证试验期间单机汽、水系统流量测量的准确  相似文献   

11.
引言在蒸汽电厂中变压运行已越来越被制造厂和运行人员所重视,特别是考虑到目前机组趋向于大型化。德国有人通过几年的实际运行积累了这一技术经验。而且这一概念也在其它国家得到应用,如美国。变压运行不仅牵涉到汽轮机的控制技术,也影响到电厂的全部汽系统。根据这一思想,这里对变压运行的全部含意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建筑的全年逐时能耗模拟数据,通过MATLAB软件的非线性结构优化功能对热泵系统中多台机组的运行负荷配比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最优的机组运行负荷配比方案。研究表明:在逐时负荷大于单台或多台机组装机容量时,随着逐时负荷增加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的70%左右时,各台机组运行负荷占各机组额定容量的百分比趋于相同;热泵系统采用最少台数的机组运行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根据部分负荷下机组负荷配比原则,给出机组在不同日负荷特性曲线下的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使大容最机组能适应中间负荷及变压运行的需要,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与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技术合作,首次采用炉膛部分具有水平围绕上升螺旋管圈的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目前已完成了从35~100万千瓦锅炉机组的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制造系统。首台60万千瓦机组计划安装在东京电力公司的广野电厂(1号炉),将于1980年4月投运。锅炉蒸发量1950吨/时,再热蒸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600MW汽轮机运行方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鑫  秦建明  李明  付晨鹏 《动力工程》2012,32(5):356-361
阐述了汽轮机变负荷运行的优化原理,介绍了某电厂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变负荷运行优化试验的情况,并按照机组高调阀的实际流量特性,通过不同典型负荷下(包括540MW、480MW、420MW、360MW、330MW和300MW共6个负荷)的热效率对比试验,得到了机组优化后的变负荷运行方式,考虑了机组排汽压力的修正,给出了相应运行曲线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运行方式在机组低负荷运行时,汽轮机热耗率明显降低,优化后的运行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机组变负荷运行时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二滩水电厂机组稳定特性和确保机组长期稳定运行,对机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分析了机组尾水锥管压力脉动随负荷、水头变化的性能以及对机组振动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机组运行工况划分为小负荷区、涡带和稳定运行区,并建议机组避开涡带、低负荷区运行。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空负荷工况是中间再热机组的一个重要工况,能否保证机组空负荷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和电厂运行经济性,文中首先建立了中间再热机组典型调节系统主负荷运行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频域和时域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条件下机组难于维持空负荷的稳定运行.文章最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使机组满足空负荷稳定运行的条件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600MW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的垂直上升管圈水冷壁的设计实例.进行可行性的论证.论述和分析了水冷壁中质量流速和热负荷、水冷壁的水动力特性、相邻管间允许的工质温差和水冷壁的连接系统等问题.分析和计算表明:设计取用的额定负荷时的质量流速1929kg/m~2s能对水冷壁管起有效的冷却作用.无论是超临界压力或变压运行(系指在50~90%MCR负荷时变压运行),水动力特性是可靠的.超临界压力时没有传热恶化现象发生.运行在亚临界压力时,中辐射上部的偏差管虽可能发生膜态沸腾,但已避开最大热负荷区,最高管壁温度不超过412℃.没有停滞和倒流现象,水力偏差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供热机组的抽汽方式和供热形式各不相同,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影响着机组的经济性和电网的负荷调度。由热力试验,给出了不同容量、不同形式供热机组运行中带电、热负荷的限制因素。以几个电厂的供热机组为例,确定了在一定的电、热负荷下,供热机组间的电热负荷分配和优化运行方式。热负荷在一定范围之内,确定优先带热负荷的机组,其它机组纯凝汽方式运行并参与电网调峰,也可利用集中供热系统本身的"热惯性",改变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热网供热量,从而实现供热机组参与电网调峰。  相似文献   

19.
机组的负荷对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低煤耗运行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试验的手段研究了机组负荷对锅炉热效率和汽轮机热耗的影响,以反平衡法分析了百万机组的锅炉运行的经济特性。研究发现负荷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程度较低,而对汽轮机的热耗影响程度较大。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百万机组低煤耗运行的最佳负荷区间。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机组间的空冷凝汽器单元或者不同机组空冷凝汽器进行互连,充分利用停运或低负荷机组的空冷散热面积,提高运行机组的散热面积和散热能力。通过对直接空冷单元互连和直接空冷凝汽器互连两种设计方案的分析表明,运行机组的运行背压获得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显著提高了运行机组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的带负荷能力和节能运行水平。随着环境温度或机组运行负荷的降低,通过互连改造后运行机组背压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