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53-155
目的:探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因胃肠减压、肠内营养需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观察组使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装置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胃管移位、脱落及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3M胶带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佘洁琼  饶小华  陈琼 《右江医学》2010,38(3):330-331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在婴幼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放置胃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Y形固定胃管方法,比较2组患儿胃管脱出率和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17%和13%,对照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溃烂发生率分别为40%和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改良Y形固定胃管的方法优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避免了婴幼儿胃管易脱出及重置胃管的不适感,减少了局部皮肤溃烂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梁远琼 《中外医疗》2008,27(30):139-140
目的 探讨应用一次性口罩带系外科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需留置胃管的100例成人患者,对基胃管固定的方法及局部皮肤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发生胃管脱出1例,对照组发生胃管脱出9例,观察组胃管脱出和皮肤刺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口罩带固定胃管比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优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改良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增加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及患者的舒适度. 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因治疗需要插胃管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T”型胶布固定方法,对照组用传统固定方法. 结果 “T”型胶布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比较:牢固性、舒适度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T”型胶布固定方法增加了胃管固定的牢固性、美观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重新置管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与传统使用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113例胃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用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1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2组的胃管脱落、移位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胃管1天内,观察组的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90例食管癌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按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分为实验组(耳挂式固定)45例,对照组(常规固定)45例,对两组患者之间胃管脱出、皮肤刺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实验组胃管脱落发生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可提高胃管留置效果,减轻食管癌术后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留置胃管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胶布固定胃管,由于皮肤汗液分泌或患者活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而导致胃管脱出,并且长期留置胃管和皮肤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很容易造成不适和损伤。我科自2010年来采用新方法固定胃管,无一例脱管现象,且病人普遍反应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颂新  林华瑶 《吉林医学》2013,(26):5480-5481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插胃管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防止胃管脱出及避免皮肤黏膜损伤的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经鼻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在2周内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防止胃管脱出和皮肤黏膜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的脱出、脱落发生率,防止皮肤黏膜的损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易行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法将88例食管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及在此基础上加系扁带。结果胃管脱出率实验组(4.55%)低于对照组(22.73%)(U=2.4773,P〈0.05);局部皮肤压力伤发生率实验组(18.18%)高于对照组(4.55%)(U=2.05,P〈0.05)。结论加系扁带固定胃管能较牢同同定胃管,有利于引流及治疗,但此法有增加局部压力伤的风险,需要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易行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和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2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和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发生率(5.94%)低于对照组(17.82%)(P〈0.01),胃管重置试验组(2.97%)低于对照组(14.85%)(P〈0.001),试验组皮肤及黏膜损伤发生率(4.95%)低于对照组(14.85%)(P〈0.05)和吻合口瘘发生率(1.98%)低于对照组(8.91%)(P〈0.05)。两组胃管固定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1、4和7 d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较传统胶布固定牢靠、舒适,降低了胃管脱出率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一次性纸胶布和弹力胶布进行鼻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最佳固定鼻胃管的工具.方法 将87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应用医用弹力胶布固定鼻胃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纸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前均给予75%乙醇局部皮肤清洁.观察两组鼻胃管滑脱发生情况以及更换胶布的频率.结果 观察组没有发生鼻胃管滑脱,对照组鼻胃管滑脱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降低了更换胶布的频率(P<0.05).结论 在神经科疾病患者中鼻胃管固定采用医用弹力胶布能明显减少鼻胃管滑脱的发生,避免患者频繁置管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同时减少护士更换胶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医用弹力胶布是固定鼻胃管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8,(1):45-48
目的了解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或空肠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及空肠管,对照组采用3M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胃管或空肠管非计划脱管、皮肤损伤情况以及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脱管(3.33%)、皮肤损伤(6.66%)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40.00%),观察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棉线绳双套结固定胃管或空肠管,可明显降低非计划脱管及皮肤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M免缝胶带固定方法在PICC导管维护和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PICC代管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方法、一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CC导管临床脱管、患者舒适度、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的患者临床脱管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且患者代管舒适度和局部皮肤反应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临床PICC日常维护中使用3M免缝胶带固定将大大降低代管期间的脱管率,有效改善患者对PICC导管的依存性,从而提高患者PICC导管的临床代管时间,顺利完成全程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张群  吴洪磊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482-1484
目的 探讨改进固定胃管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将3M胶带剪成20片,随机分A组10片(固定胶布不加热)和B组10片(固定胶布放入可控温度加热箱内加热50~60 ℃);对照组采用原始方法直接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试验组使用浓度为5%的NaHCO3溶液(用微波炉加热至50~60 ℃)作为皮肤清洗剂,清洗后用电吹风加热3M胶带,再固定胃管。比较A、B组3M胶带承受的最大重力,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A组承受最大重力为(0.57±0.05) kg,B组承受最大重力为(1.21±0.2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45,P=0.02)。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进方法固定胃管,疗效较好,得到患者和护士的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