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银华  党平  崔晓波 《鞍钢技术》2021,(1):33-35,39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焦部7m焦炉烟气排放现状,阐述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选择、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应用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中低温SCR脱硝技术,焦炉烟气SO2和NOX排放浓度分别达到了8~10 mg/m3和100~120 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10 mg/m3,均符合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焦炉加热煤气种类的改变是焦炉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生产工艺变更,对焦炉本体的生产和后序的烟气净化系统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当焦炉在混合煤气加热和纯焦炉煤气加热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时,焦炉烟气中SO_2和NO_x含量会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在从纯焦炉煤气切换至混合煤气加热初期,烟气中SO_2含量骤升,存在SO_2超标排放的环境风险。通过对加热煤气成分变化、焦炉工艺参数变化和煤气切换作业等因素进行分析,解释烟气中SO_2和NO_x产生变化的原因。针对焦炉烟气中SO_2和NO_x的规律性变化,通过改进和完善焦炉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控制,提高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前瞻性,降低焦炉烟气排放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焦炉烟气半干法脱硫+SCR脱硝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脱硫剂制备及喷浆技术、补热技术、建立新型焦炉加热制度;改造脱硫剂制备管道连接方式,对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密封改造,增加设备工艺安全联锁功能,提高进入脱硝工序烟气温度等措施,保证了焦炉烟气脱硝工艺运行稳定,实现了焦炉烟气粉尘、NO_x、SO_2达标排放,主要物料消耗明显降低。为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焦炉烟气环保超低排放要求,结合焦炉工艺工况特点,介绍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当前最新的逆流活性焦工艺和新型催化法活性炭工艺这两种炭基催化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两种技术各有特点,效果都较好,但综合装备和运行等方面,新型催化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郑波 《福建冶金》2023,(4):22-25
热回收焦炉烟气成分复杂,含有机物多、颗粒物高、SO3高、湿度大,湿法脱硫系统出现了排放口普遍蓝烟严重,且颗粒物排放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问题。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运用,解决了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治理热回收焦炉烟气上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鞍钢焦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特性,提高焦炉燃料燃烧效率,节省煤气消耗,采用MGA5型红外烟气分析仪对鞍钢12座大容积焦炉的废烟气组成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的JN型焦炉废烟气取样点处氧体积分数普遍偏高,平均为4.63%,使得废烟气带走的热量较多,从而导致炼焦耗热量和生产成本增加。根据焦炉燃料及废烟气流经途径,提出焦炉废烟气多点测量技术,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空气过剩系数明显降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废烟气带走的热量,减少了焦炉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此外,采用多点测量技术,还能够及时监控蓄热室封墙的窜漏情况,有利于提高炼焦生产的操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邢江伟 《中国金属通报》2020,(2):290-290,292
焦化过程中焦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是燃烧室高温引起的氮氧化学反应。氮氧化物和其他物质的生产。因为焦炉燃烧室内产生的氮氧化物无法避免,只能通过外部措施对焦炉烟气中氮氧化物进行脱硝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同时由于焦炉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含硫物质,造成焦炉烟气中硫化物含量较高,导致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不达标,需要进行脱硫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八钢四座6.5m顶装焦炉烟气治理工艺采用的活性焦联合脱硫脱硝工艺,以及脱硝段采用CSCR(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技术。该烟气治理工艺投运后,烟气排放指标SO_2≤30mg/m~3,NO_X≤150mg/m~3。  相似文献   

9.
常治铁 《中国冶金》2019,29(10):65-70
焦炉烟气中存在的大量SO2和NOx是形成酸雨和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为了落实当前环保生产的基本国策,对焦炉烟气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处理已成为各大企业的当务之急。主要研究了SDS干法脱硫+中低温SCR脱硝除尘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该工艺效率高,副产品少,抗冲击能力强,是目前国际上一种较为先进的焦炉烟气净化处理技术。采用SDS+SCR工艺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焦总厂8号焦炉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实际结果表明,当设备入口处焦炉烟气中SO2、NOx和粉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3.84、439.67和18.43 mg/m3时,出口处烟气中3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0、150和5 mg/m3,满足GB 16171-2012中的排放要求。研究可以为焦化行业的污染物治理提供可鉴方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焦化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国家对烟气排放要求日趋严格。本文分析了焦炉煤气的特点,对比目前国内主要的脱硫、脱硝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焦化行业常见的5种脱硫脱硝组合工艺特点和适用情况。焦化企业选取烟气净化工艺路线时,应充分考虑焦炉烟气的温度、污染物的浓度、焦炉工艺、资源情况以及副产物处理要求等因素,选择可靠、先进、成熟的脱硫脱硝技术,在出口指标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烟气温度梯度,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1.
针对焦炉烟气NOx的产生机理、焦炉烟气脱硝技术以及烟气回配系统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同时介绍焦炉烟气回配工艺在焦炉烟气脱硝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焦炉烟气是煤气在焦炉燃烧室燃烧后的产物,其经过蓄热室、小烟道汇集到机焦侧分烟道,最后经总烟道、焦炉烟囱外排至大气。因焦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SO_2、NO_X,直接排放大气,对大气污染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多的重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和配套的安全技术均在大力发展。1 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介绍梅钢1A1B焦炉、2A2B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分别于2018年1月、5月份满负荷投入运行。梅钢焦炉脱硫脱硝工艺技术路线:新型催化法脱硫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焦化行业的飞速发展,焦化烟气中含有的大量SO_2、NO_x排放到空气中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家对冶金焦化行业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排放要求.文中从焦炉烟气中SO_2、NO_x的产生机理、前端治理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论述了焦炉烟气的减排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一种烟气深度除尘及脱硫脱硝耦合治理技术,该工艺成本低廉、除尘脱硫脱硝效率高、反应产物为硫酸和氮气,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焦炉装煤及出焦过程无组织排放烟气的收集处理,对焦化厂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焦炉封闭及通风除尘设计提出了"封闭→通风收尘→除尘器→烟囱","制冷机组→送风机组→封闭厂房送风口"和"封闭→事故风机,封闭→事故放散"三条工艺路线。本文明确了通风除尘工艺过程的设备形象流程,详细介绍了焦炉封闭网架结构和部分衔接节点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处理流程、脱硫脱硝主要污染物控制等方面分析介绍潞安焦化公司LCO法烟气净化一体化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情况。潞安焦化公司根据GB 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LCO法对焦炉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采用余热锅炉进行余热回收,确保了SO2和NOx、粉尘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16.
焦炉烟道气主要污染成分有SO2、NOx等。SO2和NOx不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地污染环境。国家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新型的脱硝催化剂、镁法烟气脱硫工艺和径向热管式余热锅炉等专有的核心技术,并且集成创新地提出了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及余热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国内焦炉烟道气排放污染环境和余热未回收利用的问题,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6日,由中冶焦耐设计供货(EP)的宝钢湛江钢铁焦化项目焦炉烟气净化设施正式投产,标志着世界首套焦炉烟气低温脱硫脱硝工业化示范装置正式诞生。焦炉烟气低温脱硫脱硝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中冶焦耐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工艺比对,开发了"干/半干法脱硫+低温脱硝除尘热解析一体化技术与工艺",针对性地解决焦炉烟道废气脱硫脱硝的技术难点,先进行烟气脱硫,后除尘,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新疆钢铁》2023,(1):28-30
文章介绍了焦炉加热过程中NOx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结合八钢四座6.5 m顶装焦炉烟气治理脱除NOx工艺的基本情况,对烟气脱硝段CSCR(活性焦选择催化还原)工艺运行过程中影响烟气脱硝效率的因素及操作参数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国家烟气排放指标要求,太钢针对焦炉烟道和烧结烟气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有利于指标控制、不造成次生污染、功效全面等考虑,科学选择治理方式,焦炉烟气采用NaHCO_3 SDS干法脱硫法,脱硝采用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烧结烟气采用活性碳脱硫脱硝+SCR脱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邯钢捣固焦炉除尘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邯钢捣固焦炉除尘系统改造措施,改造后烟气排放浓度〈50mg/m^3,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