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发生类型中仅次于室性心律失常及期前收缩,居第三位。人群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发生率呈直线上升,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生率可高达10%以上,男性为女性2倍,60岁以上老年患者如有器质性心脏病,则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可高达40%[1,2]。心房纤颤发生时由于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不能承担起增加心室舒张末容量的功能,尤其是伴有快速心律失常时,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并可致血栓栓塞的危险。研究证明心房纤颤死亡危险较无心房纤颤者高2倍…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患者便秘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碧琴 《护理学报》2009,16(8):65-66
目的 了解老年性痴呆患者便秘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179例住院在4周以上的老年性痴呆患者便秘情况,比较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不同性别、不同住院时间、不同年龄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便秘74例(41%),不同性别、不同住院时间的患者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者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便秘发生率相对较高(51%以上);不同年龄组的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以上者相对较高(56%).结论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便秘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服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和80岁以上者.提示应早发现便秘,及时解除便秘症状,建议患者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减少便秘发生.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分类及药物治疗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f)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伴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甜的发病率呈线性上升,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生率可高达10%,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高龄患者,Af的发生率可高达40%,据统计我国Af患者达800多万。  相似文献   

4.
吕军  吕梅  孙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528-152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生率低 ,诊断较困难。我们自 1 980 -0 1~ 2 0 0 0 - 1 2共收治本病 2 6例 ,其中误诊 2 0例 ,占 76 .9%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6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70岁 ,其中40岁以上者占 73.1 % ( 1 9例 )。误诊 2 0例 ,其中误诊为胃炎、  相似文献   

5.
人工流产并发症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人工流产术556例临床资料,总结其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9例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1%。其中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为23例,占4.14%。术后远期并发症为26例,占4.67%。年龄45岁以上和20岁以下、孕10周以上者与非无痛人流者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人工流产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规范操作,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本组219例均经随访,所有病理切片由专人复查。现将治疗结果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如下。年龄分布之特点。本组9~50岁以上均有发生,30岁以上者逐渐增多,60岁以上者减少。高峰年龄为40~59岁,共139例,占63.5%.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 (atrialfibrllation ,AF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 ,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 ,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 ] ,6 0岁以上人群中有 1%患AF ,6 9岁以上者发生率超过 5 %。据Fralningham的资料 ,30岁以下的患者 2 0年内发生AF的机率为 2 % ;在美国估计有 10 0~ 15 0万人患有AF ,且男性较女性更常见[3 ] 。本文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病因学心房颤动 (房颤 )约 70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包括瓣膜性心脏病 (尤其二尖瓣病变 )、高血压病 (尤其发生了左室肥厚 )、冠状动脉病 (冠心病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56例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并发症的种类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为主,其中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急诊手术,14~50岁患者的发生率低于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者,ASA分级越高的患者发生率越高,手术时间2 h以下者发生率低于2 h以上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患者均好转。结论: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可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与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因其易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 ,因此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此类患者较正常人高 2~ 5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勃起功能障碍 (ED)、逆向射精、早泄、不射精等性功能异常 ,其中ED发生率高居首位。糖尿病性ED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如 3 0~ 4 0岁的糖尿病患者ED的发生率约为 1 5% ,至 60岁时可增加到 55%。上述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老年患者伴有慢性血管病变有关。另外 ,糖尿病病史越长发生ED的可能性越大。据国外学者的一项调查报告 ,糖尿病病史在 1 0年以上者发生ED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市的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的发生率及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有关因素. 方法采用北京感觉统合失调评定表,对 6~ 10岁 1 008例在校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所获数据经χ 2检验. 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 35.52%( 358/1 008),其中轻度 23.41%( 236/1 008),重度 12.10%( 122/1 008);男童发生率为 43.1%( 218/506),女童发生率为 27.9%( 140/502),男高于女χ 2=25.404(P< 0.005).六七岁组感觉统合失调率低于 8~ 10岁组(χ 2=9.726,P< 0.01)学习成绩好者发生率为 27.1% (91/336),学习成绩差者发生率为 51.5% (104/202),两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 2=49.72,P< 0.005);父母文化程度普通专科以上者发生率为 23.6%,高中,中专为 17.9%,初中以下为 38.5%;父母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上与初中以下发生率比较 (χ 2=5.874,P< 0.05);缺氧缺血性脑病者占感觉统合失调总发生率的 34.4% (123/358). 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出生时是否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及肥胖对大肠腺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顺序选择105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其中结肠镜下发现一个或多个大肠息肉并经病理证实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38例为腺瘤组,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或病理仅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的67例为对照组;并在结肠镜检查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结果腺瘤组有较高的男性比例,而且腺瘤组年龄、腰围及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男性或女性,60岁以上者腺瘤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腺瘤组与非腺瘤组间体质指数(BM 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大肠腺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较高;②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③BM I与腺瘤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关系,但腰围及腰臀比高者腺瘤发生率高,提示腹型肥胖在大肠腺瘤发生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问:何谓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如何? 答: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循环压力异常增高的病征,通常多并发于心、肺疾病,也可由肺血管病变本身引起。其发病率我国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美国男性34岁以上者为13.4%,64岁以上者为28.2%;占心导管检查术的45%,占瓣膜病的60%,冠心病的44%,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74%及几乎全部重症慢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压正常值国外约为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23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损害总的发生率为8.93%,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9.66%、7.8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和复治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7.75%、20.2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肝损害发生率60岁以上者为12.80%,酗酒者为36.44%,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者为45.31%,低蛋白血症者为26.04%,与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低蛋白血症及酗酒三项并存者肝损害的发生率达100%.结论:老年、酗酒、低蛋白血症、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使用复治方案是肝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指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且胚胎或胎儿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而排出者,其发生率为15%~20%。如果SA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可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生率约1%。  相似文献   

15.
综合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0例中36例(13%)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其中8 发生二次感染,再感染率22.2%,年龄<50岁感染发生率为10.5%,50-60岁为14%,>60岁为26%,住ICU3周以内感染发生率为10. 7%,3周以上者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72小时以上、术后短期支持及无人工气道三组间肺部感染率分别为71.15、13.3%及3.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痰细胞培养中81.7%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ICU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住ICU时间延长、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防治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正确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6.
1596例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中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小玲 《天津护理》2003,11(6):277-278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596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5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50岁以下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集中于中、青年男性,应针对性加强对高发人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斜视的类型及手术年龄的分布,以指导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全麻下斜视矫正术病儿(≤13岁)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斜视的类型、手术年龄的构成比。结果共同性内斜视病儿占20.7%,共同性外斜视病儿占50.6%,麻痹性斜视病儿占26.4%,特殊类型斜视病儿占2.3%。共同性内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以1~6岁最多,占61.8%;共同性外斜视病儿的手术年龄明显偏大,7岁及以上者占58.1%。结论儿童斜视手术病例中外斜视比例高于内斜视,外斜视手术病儿中以7岁及以上者较多,内斜视手术病儿中以6岁及以下者较多。  相似文献   

18.
燕苏  杨燕妮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36-1137
鳞癌又称表皮样癌,是发生在皮肤、附属器或黏膜的恶性肿瘤。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生与环境有关,长期日光曝晒和慢性刺激是主要发病潜因,外伤、放射线照射、焦油类衍生物亦可诱发本病。鳞状细胞癌在中国最为常见,约占皮肤癌的90%左右。皮肤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其中基底细胞多见于40岁以上者,鳞状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者,20岁以下罕  相似文献   

19.
《新医学》1970,(3)
从5129例16岁以上成年人心电图检查中表明:264人(5.1%)有室性或室上性期前收缩。多见于男性,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俱增。其中30岁以上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出现明显冠心病的为:158/1000(26/165),而没有期前收缩,发现冠心病者为50/1000(173/3459)。又6年中45人由于症状出现而于一小时内死亡,其中10例(22%)在死前已长期有室性期前收缩。165例30岁以上伴有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15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MC组),同期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黑变病患者15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伴发结(直)肠癌、息肉及炎症等情况。结果结肠黑变病>60岁患者占55.13%,>30~6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96.15%患者有长期或间断服用蒽醌类泻剂史,便秘为其主要症状(88.47%),病变易累及全结肠(46.79%)、右半结肠(35.90%);MC组患者结(直)癌、息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黑变病发病与便秘、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好发于60岁以上者,有发生息肉、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