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霞  靳茂松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622-2622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上升。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生率可高达10%,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心房纤颤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脑卒中的2.7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的17倍。随着年龄增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患病率几乎达到10%。心房纤颤的治疗近几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分类及药物治疗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f)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伴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甜的发病率呈线性上升,60岁以上者发生率达4%,75岁以上者发生率可高达10%,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高龄患者,Af的发生率可高达40%,据统计我国Af患者达800多万。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额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外报道成人发病年为0.3%-0.4%,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率2%~4%。在临床上将心房纤颤分为三种类型: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纤颤、永久性心房纤颤。永久性心房纤颤多合并有心功能不全,临床上常规使用伴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但有部分病人效果不佳且易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联用或有时单独使用倍他乐克,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肺切除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较常见 ,尤以心律失常居多。我院胸外科ICU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共监护全肺切除术后病人 4 2例 ,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3例 ,发生率 30 9%。其中心律失常 12例 ,发生率 2 8 57%。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 2 8~ 72岁 ,平均 50岁。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12例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5例 ,频发房性早搏 1例 ,频发室性早搏 1例 ,心房纤颤 2例 ,阵发性室上速 1例 ,两种以上复杂心律失常 2例。≥ 6 0岁 14例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7例 ,<6 0岁 2 8例…  相似文献   

6.
杨绍容  杜林 《华西医学》2006,21(2):349-35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87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7例脑梗塞患者中,心房纤颤组64例,非心房纤颤组423例。心房纤颤组意识障碍发生率73.4%,运动障碍发生率91.1%,P<0.01,均显著高于非心房纤颤组。心房纤颤组反应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也均高于非心房纤颤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失语、偏盲在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索他洛尔是一种强效水溶性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及无膜稳定作用。口服应用索他洛尔 ,可有效控制顽固性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我院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7月 ,对 5 2例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 ,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 ,应用索他洛尔口服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7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5 6岁。病史最长为 6年 ,最短为 2 0天。 5 2例中持续性心房纤颤 16例 ,多源性室性早搏 12例 ,频发室性早搏10例 ,阵发性心房纤颤 5例 ,阵发性室上…  相似文献   

8.
208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玮 《临床医学》1999,19(12):31-32
心房纤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搜集1993年元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的264例心房纤颤患者,筛选出60岁以上患者208例,对其心房纤颤的特点加以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 208例心房纤颤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11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0岁。冠心病房颤154例,风心病房颤36例,扩张型心肌病、老年性退行性钙化性心瓣膜及病窦综合征并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166例,阵发性房颤42例,并发心衰110例,左房增大(>33cm)54例,合并体循环栓塞64例,其中脑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本文前瞻性研究1699例60岁以上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以检出预示发生慢性心  相似文献   

10.
苟正英 《华西医学》1996,11(1):49-51
本文以60岁以下无肺性脑病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为对照,总结分析了70岁以上慢性肺心病并肺性脑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其发生率为80%,以房性早搏、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为高,严重低氧血症为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感染、心衰、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为直接诱发因素,冠心病、高血压及营养不良等合并症与部分老年肺性脑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持续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心律失常发生也随之升高。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改变与及心功能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房纤颤组:选择2003—01/2008—12在我院老年科住院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男80例,女6例;年龄72~90平均(78.3)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60例(69.8%),高血压及高心病54例(62.8o.4),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44例(51.2%),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总结60岁以上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律失常患者130例,男:女=1:0.62.统计表明,老年患者常见心律失常依次为:心房纤颤、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常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心病、高心病 冠心病、肺心病、肺心病 冠心病。风心病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较少见。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时长R-R间期临床意义探讨毛秉豫毛绍芬通常心房纤颤时,若出现长而恒定的R-R间期,长达1.5s以上即可诊断为心房纤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亦有认为房颤时出现长R-R间期多发生在使用了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之后。本组观察18例(22例次)房颤伴有长...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但此种心律失常亦常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内分泌性心脏病。闪此,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造影中合并各种心律失常的36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合并各种心律失常患者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2~69岁。平均51.8±9.27岁。4例患者有明确心肌梗塞病吏(经心电图、酶学检查论断),11例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包括平时心电图正常,发作时ST-T典型缺血性改变)。12例患者为不典型心悸、胸闷、胸痛,4例患者为心力衰竭(NYHA分级为Ⅱ级)。其中8例患有高血压病。 心律失常类型 房性早搏(AP)7例,室性早搏(VP)14例,心房纤颤(Af)8例(包括持续性和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例。  相似文献   

15.
4.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以是发作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未经治疗的心房纤颤,心律绝对不整而且心脏跳动强弱不一,并且心率大于脉率,这种现象称为脉短拙。听诊检查第一心音的强弱变化不一,有时听不到第二心音。发作性心房纤颤于发作时,病人可突感心慌、胸部扑腾或发闷、气短、无力等;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病人可  相似文献   

16.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以下称预激并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患者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引起猝死。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1例无明显delta波的预激合并房颤的心电图的诊断,以提高对其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其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占脑卒中总发生率的20%~40%[1]。除器质性心脏病外,充血性心衰、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都可作为引起房颤的诱因;另一方面,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饮酒、慢性炎症可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也增加房颤发生风险[2]。其中炎症一直被认为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因此,推断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合并窦房结功能低下患者的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40例合并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患者(房速、房扑、房颤)分别行右心耳、右心房间隔十部(Koch三角),右心耳+冠状静脉窦(左房)双房AAI或DDD起搏,三组分别为20、12、8例,所使用的起搏器为Medtronic、Vitatron、Biotronic公司生产。起搏器植入后随访跟踪患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术前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2)右心室VVI起搏组、右心耳起搏组、Koch三角起搏组、双心房同步起搏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年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8%、56%、25%、23%;(3)各组均无并发症,无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无电极脱位情况发生;(4)提高心房起搏频率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结论双心房同步起搏、右心房房间隔下部Koch三角起搏,因为能减少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有防治心房纤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波离散度(Pd)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是引起房颤的重要的电生理学基础。最大P波时限延长是房内或房间传导延缓的标志,而P波离散度是近年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体表心电图一个新指标[1] 。对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 ] 。本研究观察了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和Pd ,并与非心房纤颤的患者比较,旨在探讨它们在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方面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与非心房纤颤患者…  相似文献   

20.
预激综合征并心房纤颤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以下简称预激并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并房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引起猝死。预激并房颤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与室性心动过速较难鉴别,如将其误诊为心房纤颤并束支阻滞则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故能正确及时诊断预激并房颤,对临床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作者自2005年】月至2009年1月对本院9例预激并房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