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江苏沿海地区某风电场与光伏电站实测数据,研究了江苏风电、光伏出力相关性,阐述了风电、光伏出力特性与江苏电网负荷特性的关系,并统计分析了风电、光伏以及风光互补对江苏电网峰谷差的影响,得出风光互补有利于改善风电的反调峰特性,在系统同样的调峰容量下,可消纳更多的新能源电力,提高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2.
柔性负荷与电网互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柔性负荷进行互动调度目的是在保持发、供、用电动态均衡的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用电响应方式,尽量减小峰谷负荷差,尽可能使电网接纳更多的新能源。通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柔性负荷参与电网互动模型,有效地分析柔性负荷参与电网互动后,峰、平、谷时段用电量的变化以及峰谷分时电价负荷响应量、电动汽车负荷响应量、可中断负荷响应量的系统动态特性,对提升新能源接入比例、电价的影响等特征属性。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在分析柔性负荷与电网相互作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风资源丰富,可供风电开发的场址较多,风电在福建电网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风电并入电网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将日益增大。目前对该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内陆风电,沿海风电研究相对较少。介绍了风电出力对系统负荷峰谷差的影响机理。结合福建电网的实际负荷数据,分析福建电网的月负荷特性和日负荷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已投沿海风电近三年的实际出力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分析的方法,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福建电网负荷峰谷差的影响大小及影响的概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福建电网风电规划、电网调度等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新能源优先消纳对电网调峰难度的影响规律,并为调度机构合理采取措施提高电网调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提出了一种新能源优先消纳的电网调峰难度分析方法。通过结合电网原始负荷需求和新能源接入后的等效负荷需求曲线,计算出负荷需求峰谷差以及均值、极值、标准差、概率分布等衍生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新能源优先消纳的电网调峰难度分析指标体系,用于整体评价电网调峰难度变化。通过分析某省级电网某年度原始负荷需求与等效负荷需求曲线,量化新能源接入对全省电网调峰带来的困难,证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负荷分布对储能应用目标和容量需求的影响,提出面向储能容量配置的负荷分区新方法。根据电网负荷与新能源出力的特点,将峰谷隶属度作为代表负荷特性的指标,将新能源反调峰与大波动性作为代表新能源出力的指标,用这2种指标进行模糊聚类得出负荷分区。最后,结合新疆新能源并网系统实际运行数据,对上述负荷分区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在储能容量配置时利用该分区方法为储能充放电功率控制模型提供准确的负荷分区,可以抑制新能源的反调峰和大波动性,并增加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周全仁 《湖南电力》1998,18(1):33-3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变化,用电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据1997年统计数据,湖南电网最大用电峰谷差达1710MW。由于电网发电出力的调整能力(调峰能力)不够,高峰时电力供不应求,造成电网频率降低,甚至被迫拉闸限电;而在低谷负荷时,电力供大于求,电网频率偏高,火电机组被迫频繁开停。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出力特性的研究对于低碳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至关重要。由于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将对传统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湖北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发展较为迅速。根据湖北新能源发电和负荷的历史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影响电网的相关因素,包括新能源出力特性、湖北电网负荷特性、湖北电网调峰能力等,并指出新能源会恶化负荷特性,减小火电利用小时数,恶化系统的调峰能力等。这些结果对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电网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及调峰能力,针对河北省南部电网负荷峰谷差大、供热机组占比高的情况,在对不同季节负荷水平、开机方式、风电、光伏出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时间概率条件下的电网调峰能力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建设,新能源发电量的占比逐年稳步提高。新能源出力本身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供应带来巨大挑战。叠加近年来极端天气因素影响,需求侧季节性负荷峰谷差日益加剧,使得新能源发电与用电需求时域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新型储能作为一种跨时间、跨空间转移能量的技术手段,不仅有助于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增强电网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新型储能的智慧调控和安全防护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支撑,也是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将对电网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大负荷期间给地区电网调度运行和调峰带来了挑战。以芜湖夏季电网负荷特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出力特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芜湖地区间歇性新能源与夏季负荷的相关性,并统计分析了间歇性新能源对芜湖夏季电网综合负荷和调峰的影响。所得结论为将来更大规模间歇性新能源接入后给地区电网迎峰度夏以及新能源调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汛期利用岩滩调节库容提高大化水电站调峰出力运行方式初探牟才荣(广西电力局中心调度所南宁530023)1概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广西电网用电负荷峰谷差越来越大。网内调峰出力严重不足,给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困难,迫切需要水电站提高晚高峰出力...  相似文献   

12.
王玎  沈阳武  邵筑  徐民  曹伟  左剑 《湖南电力》2021,41(2):65-69
截止2020年9月,湖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900万kW,占比全省全社会总装机容量接近18.5%,是湖南电网的第三大电源.受限于新能源反调峰特性、负荷峰谷差大、丰水期大量水电不具备可调节性、外来电入湘以及火电保安全开机方式与旋转备用等因素,丰水期电网调峰能力有限,新能源消纳矛盾逐渐凸显.未来"十四五"期末湖南新能源装...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大规模的风电等可再生装机,但受风速等自然条件影响,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较强的随机波动性,同时,需求侧负荷受用户用电行为影响,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研究表明,探究电力系统供需双侧随机性,并提出对应的协调优化方法,对于平抑需求侧峰谷差和促进风电等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但目前相关领域研究较少。为此,文章提出一个供需双侧互动的随机机组组合模型,用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与需求侧负荷双侧耦合模式下的调度优化,并采用实际案例与传统有序用电模式及需求响应竞价模式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双侧耦合模式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几年电网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后对江西电网的影响。通过电网负荷特性、电源结构以及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现状,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江西电网调峰能力及调峰特性进行分析。近些年江西公司通过合理安排电网开机方式,充分利用洪屏抽蓄机组的调峰能力以及深挖火电机组调峰能力等常规措施以满足电网调峰需求。同时通过电网需求侧管理,优化电网负荷特性,削减电网峰谷差。加强并网机组管理,特别是新能源机组并网管理,提升新能源并网机组的功率预测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新能源全额收购。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占比的不断提升,中国电网所面临的新能源全额消纳和电网调峰矛盾日益严峻。针对新能源对电网调峰特性影响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对电网调峰能力影响的量化指标;基于历史运行数据,首先分析提取新能源对电网净负荷曲线特征的影响特征,然后从新能源对负荷低谷值、峰谷差影响的角度提出了量化评估指标;最后,结合某省级电网运行数据,对新能源对电网调峰能力影响进行了评估分析,并利用所提指标研究了该省电网2021年的新能源消纳形势,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指标为中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电网调峰研究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东电网负荷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山东电网自2000年以来用电负荷及电量增长情况。研究分析2007年山东电网总体负荷水平,探讨山东电网年度最高负荷、电量、峰谷差的出现日期与天气、季节的相关性;研究电网季度典型日负荷曲线,探讨日高峰负荷、负荷变化速率及峰谷差的变化规律;研究春节、"五一"、国庆长假负荷情况,探讨节假日期间负荷及电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达到指导电网规划、设备检修、负荷预测、机组调峰及调整联络线潮流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直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锅炉、量子能锅炉、空气热泵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供暖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蓄热式电锅炉具备储热装置,可以改变采暖用户用电特性,降低采暖用电成本,但储热装置的配置与峰谷电价政策密切相关.通过设置采暖峰谷电价政策,可以引导负荷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多用电,提高电网消纳能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电网历史运行实际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湖南电网负荷率、年最大负荷、年最大峰谷差和年平均峰谷差等电力负荷特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根据湖南电网的电力负荷结构,进一步分析了湖南电网夏季与冬季的电力负荷率区别和湖南电网负荷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电网年负荷率正在逐年降低,而系统峰谷差在逐年增加,加强湖南电网负荷侧管理、做好削峰填谷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林章岁  罗利群 《电力建设》2011,32(12):18-23
根据风电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福建省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相关性以及风电年、月、日有功出力变化规律,探讨了风电对2015年福建电网综合负荷、电力平衡和调峰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实际出力特性,风电对年最大负荷数值影响不大,因此从电力平衡观点来看,福建风电对全省装机容量需求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风电大规模投运后,反调峰引起综合负荷的峰谷差增大将导致调峰容量需求明显加大,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反调峰性对电网运行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考虑风电消纳的“风-网-EV充换电站”协同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将火电作为可调节电源辅助风电上网,并通过碳交易机制促使火电系统在电网负荷低、弃风率高的时段,主动降低出力减碳运行,等效提升风电上网空间;然后在满足电网用电需求基础上,接入充换电站负荷进一步抑制风电功率波动,同时提升风电消纳量,以电网负荷峰谷差最小以及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优为目标函数,构建联合系统低碳经济运行模型;最后通过NSGA-Ⅱ算法对不同情景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电网负荷峰谷差,提高电网风电消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