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毒与白塞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塞病属湿热火毒为患 ,以毒邪为主要病因。饮食不节、脏腑失调、日久滞而生毒。毒邪内伏不发可如常人 ,若遇外邪引动 ,毒邪上蒸下注而发为本病 :上攻则口舌咽喉溃烂、目赤肿痛 ;下注则外阴溃烂 ;外浸肌肤则红斑结节 ;流注骨节 ,则骨节肿痛 ,甚至攻及脏腑 ,引发重症。白塞病的治疗当分期进行 ,发作期重用清解之剂 ,一可阻断毒邪对机体的损害 ,二可开前后二阴 ,使毒去正安。缓解期应健脾益肾 ,使脏腑协调 ,毒无以生  相似文献   

2.
非典起因于疫毒病邪,根据其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建议称其为“肺痹疫”。其病机特点突现一“毒”字,外邪引致湿热蕴毒,表里郁闭,再致湿热毒盛,表里俱实。且根据其在病程中外邪引发内毒,诸邪交织,杂而为患的特点,将病程分为发热期、喘憋期、恢复期3期,按期论治,在救治过程中,视随时出现的变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3.
介绍禤国维教授辨证论治皮肤血管炎经验。禤教授论治本病强调"湿、毒、瘀"致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邪蕴阻肌肤,郁而化热,气血凝滞,血络损伤所致。病程日久,迁延成毒,而成湿毒、热毒、瘀毒等互相影响之复杂病机。临床辨证时应首分"寒热",常见湿热瘀阻证与寒湿瘀阻证,分别以四妙勇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日久湿热毒瘀凝滞,常用自拟"皮肤解毒汤"加减治疗;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法的运用,并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后期善于使用虫类药破瘀通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临床特点,寻求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分析胃肠功能障碍的50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胃肠功能障碍多见于婴幼儿,重症感染、缺血缺氧、休克、酸中毒、急性脑水肿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胃管内抽出咖啡样液体是胃肠功能障碍的最早表现,死亡者均有3—4个器官功能障碍。结论:小儿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疗效与诊治的早晚及伴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及早留置胃管,早观察,早诊治、综合治疗是抢救胃肠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重症肝炎起病急,发展快,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因此,对本病严重的先兆症状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病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及早发现重症肝炎的先兆症状[1],进行科学的整体护理[2],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23例重症肝炎,3例因无钱继续治疗自动出院、5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好转出院.现将本病先兆症状的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可出现炎症风暴、免疫风暴,影像学检查可见“白肺”病理征象,经尸体解剖可见肺部蓄积较多痰液、瘀血。据此可知,热毒、痰浊、瘀血等邪气互结、阻塞气道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主要病理机制,故而清除肺内热、毒、痰、瘀等浊邪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基于温病学“透热转气”理论,阐释运用透湿热、透毒热、透瘀热、透滞热等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的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透热转气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探究各证型与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MCM5)、抑癌基因INK4a编码蛋白p16INK4a的相关性. 方法 对149例CIN及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MCM5、p16INK4a. 结果 本病主要证型依次为湿热蕴毒型、外染毒邪型、肝经湿热型、阴虚夹湿型、脾肾阳虚型.CIN Ⅰ多见外染毒邪型,其次为湿热蕴毒型;CIN Ⅱ、CIN Ⅲ以湿热蕴毒型为主;宫颈癌以湿热蕴毒型、阴虚夹湿型为主.证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由外染毒邪、湿热蕴毒、肝经湿热、阴虚夹湿逐渐加重,MCM5阳性率无增高趋势,但MCM5强度增加,p16阳性率及强度均呈增加趋势. 结论 中医证型与MCM5及p16INK4a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湿热蕴毒型、肝经湿热型、阴虚夹湿型出现持续性CIN及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中医通常认为本病发生主要与肾虚和湿热相关,但笔者认为"血瘀"才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早中期以湿热为主,属实证;后期以肾虚为主,为虚中夹实,整个病程都有"瘀"的存在,"通瘀"是本病的中医基础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CP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与分期对症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性传播疾病^[1],属于祖国医学“热疮”、“阴疮”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房事不洁.外感受湿热淫毒.困阻外阴皮肤、黏膜和下焦经络而成,湿热之邪外溢外阴皮肤、黏膜,故出现水疱、糜烂;湿热毒邪困阻下焦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痛,故下焦灼热疼痛。我院于2007年7月~2007年9月使用薏蓝颗粒治疗生殖器疱疹中辨证属于湿热下注型的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国家卫健委和相关省市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方案,认为本病是湿热疫毒引起的湿热肺疫;湿热交蒸,阻碍气机,痰浊内生,化火化毒,热瘀交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重在分解湿热,分利三焦,祛邪护正。  相似文献   

11.
亚急性重症肝炎起病急,发展快,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较高。因此,对此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准确抓住病情转化中的主要矛盾,掌握病情发展的规律,准确施治,进行科学护理,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是抢救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到对重症肝炎患者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耳带状疱疹又称RcmSay-Hunt综合症,1907年由Hunt首先报告.它因疱疹病毒引起,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炎.可出现剧烈耳痛、外耳疱疹、面瘫、亦可有耳聋、眩晕,甚至病毒性脑炎等.本病不常见,青年及老年患者居多,发生于春秋季[1].因其症状复杂多变,所以容易误诊、漏诊.重者预后较差.故应早诊断,早治疗.笔者曾接诊1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曾冲 《开卷有益》2006,(5):48-49
毛囊炎又称发际疮.以皮肤出现红色毛囊丘疹,顶端有白色脓点,中央有毛发贯穿,基底潮红、肿胀、发硬、压痛,破溃后局部糜烂、渗液、灼热、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本病属中医疖肿范畴,多系湿热内蕴,外感风温、风热邪毒,气血壅阻肌肤而成疮.为阳热实证.治宜清湿热、解热毒、散瘀血、消肿胀,可用消疮饮治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医湿热理论与痤疮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认为湿热蕴结型是马来西亚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湿热蕴毒、湿热致瘀、湿热毒瘀是痤疮的病理过程,而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是痤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免疫性因素是导致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认为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病机以肝肾阴阳气血失调为本,湿热、瘀血、邪毒为标,病位以肝肾及冲任为主,涉及五脏,虚实夹杂是其特点。治疗上多从辨证论治出发,以补肾为主,配合滋阴降火、活血化瘀、清利湿热、解毒消瘀、补气健脾等,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药周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本病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7.
"托"法治疗放射性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性肠炎是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均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多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当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同时,外邪侵犯,湿热内蕴,血瘀肠络,腐肉败血,终致实邪壅滞,故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证.放射性肠炎不但存在上述脾气亏虚、湿热内蕴的病机变化,而且由于放射线灼伤肠络,加之放射性肠炎所致泄泻来势凶猛,短时间水液丢失甚多,最终导致胃阴、肠液的耗伤,故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复杂凶险,证候多属于气阴两虚,湿毒内聚."内虚"是肿瘤产生的基础,对于已虚之体进行放射治疗,必然"雪上加霜"--正气愈虚,故临床可见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甚至完谷不化.但是临床又有赤白粘冻等湿毒内蕴,腐肉败血的邪实的表现,先扶正,还是先祛邪?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大多方剂的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以此治疗慢乙肝,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有关的病毒指标转阴,无法使之痊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并非是慢乙肝的全部病因病机。湿热毒邪是外因,是病之标;正气亏虚是内因,是病之本。…  相似文献   

19.
当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仅次于冠心病、风心病等。患病对象多为中青年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殊疗法,而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药分3期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叙述如下:1早期的治疗本病早期乃是在疲劳等正气不足的情况下湿热毒邪趁虚侵犯卫表,内犯于肺,使肌腠失司,宣肃失用。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等。因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气,心主血,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温热毒邪又必浸淫心脉则心失所主,临床表现为心悸、心慌、脉律不整且数,…  相似文献   

20.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表皮瘤样增生,属性传播疾病.中医将尖锐湿疣称为"臊疣"和"臊瘊",是由于房事不洁或间接接触污秽之物,湿热淫毒从外侵入外阴皮肤、黏膜,导致肝经郁热、气血不和,湿热毒邪搏结而成.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疣体的大小,结合全身症状,常划分为湿毒聚结、脾虚毒蕴两型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