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证”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指通过脉象判断疾病证侯、确立治法的思维方法,是仲景辨证施治的特色之一。《伤寒杂病论》对此论述颇详,如《伤寒论》、《金匮要略》各篇均冠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且原文中通过脉象阐释病证者,《伤寒论》398条原文中有148条,《金匮要略》414条原文中有141条。由此可知,通过脉诊确定病因病机的辨证思维方法在仲景辨证体系中极其重要。现就《伤寒杂病论》中“脉证思维”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辨证施治准则,灵活地运用八法治疗许多疾病。本文试将仲景对疸病的证治阐述于后,谬误之处,请同道斧正。痘病的证治。仲景对疸病的阐发,集中地分布在《伤寒论》阳明篇和《金匮要略》黄疸篇中,而在太阳篇和虚劳篇中亦有论述。(一)湿热为患清利退黄黄疸的形成,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若湿与热合,交互郁蒸则发为黄疸。《伤寒论》238条、204条所述的均为湿热致黄的证治。如204条  相似文献   

3.
试从治气治血去水谈仲景治水气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0,18(5):10-11
“水气”最早见于《内经》,《金匮》将水气病列为专篇论述。水气病是水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类疾病。病位及于五脏六腑和气分、水分、血分。病机复杂,治疗总则为发汗、利尿、逐水。其具体治法繁多,除《金匮·水气病篇》十方十法外,还散见于痰饮咳嗽病、湿病、虚劳病、小便不利病、妇人妊娠病等篇中;《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等篇中也有论述。在这里试从水气病治气、治血、去水三方面,联系有关脏腑来探讨仲景对水气病的治法。1水病治气法 大气不转而病为水者,曰气分。《金匮·水气病篇》对气分证总的治则是“转大气”…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五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五个或然方证是仲景运用三焦学说辨证论治的典型方证,它是六经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或然证中就整体、加减药中辨脏腑、六经气化据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娆 《光明中医》2013,28(9):1839-184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明确指出四逆散的主症为四逆,其他均为或然症,并在书中列出或然症的用药加减。仲景虽然将四逆散方证归于少阴病篇,但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看,四逆散并不是少阴病之方,放在少阴病篇中只是为了提醒后世医家厥证有寒热之分。四逆散所致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形似少阴四逆证,但绝非少阴病之寒厥。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界,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论内伤杂病,此观点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但细读《伤寒论》全文,探究《伤寒论》方证治法,似觉此说法不妥,甚或是错误的。误导了医家对《伤寒论》的正确学习、全面理解和临证应用。有必要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正视听,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提高疗效。1《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1.1脾胃虚寒的小建中汤方证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腹中急痛,心中…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下利病证治有极丰富的论述,但长久以来该书被人为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使其下利病学术思想不能完整体现。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研修中,认识到《金匮要略》有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论利,而《伤寒论》虽无专篇论利,但六经病中均可见下利。因此,有必要对仲景下利病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论著之《金匮要略》对水气病有独到的见解,对水气病的辨证论治设立了专篇论述,其依多种治法创立的治水方剂,临床实用价值彰著,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现就《金匮要略》对水气病的证治展开论述,结合《黄帝内经》的基础理论探析水气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析,并归纳总结水气病的治法治方,从温散、利水、攻逐三大治水法则条分缕析,逐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心血管病的 急重症,提出了许多的治疗方法。特别在《金匮要略》 的《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篇》等内容中,列述的证治颇为详细,为现在的心血管病急重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和丰富的经验。所采用的组方,立法严谨,用药简明,针对病情丝丝入扣,如果运用时辨证正确,投之效果颇为理想,笔者屡屡验之于临床。兹将所得体会,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仲景对"口渴兼小便不利"的辨治。方法: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口渴与小便不利并见的5个方证(五苓散证、猪苓汤证、瓜蒌瞿麦丸证、茵陈蒿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口渴并见小便不利是仲景辨治气化不利、水气内停之证的眼目,可广泛见于六经病及内伤杂病之水气病证中。结论:辨识口渴与小便不利对临证辨治水液代谢失调之病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所论下利包括泄泻、痢疾两种,《金匮要略》《伤寒论》中记载下利治法甚多,同病异治即后世辨病分型论治法,仲景组方尤其重视该辨证特点,从下利病篇浅析仲景关于同病异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仲景以科学的态度著成《伤寒杂病论》。对常见的外惑、内伤诸病从临床表现、辨析、诊断、主法、选方、用药、禁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仲景书被厘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前者主外感,后者重杂病。但从古至今,工《伤寒》者众,完《金匮》者寡,客观上使仲景杂病辨证之要义未能得到整理提高而服务于临床。外感病的辨证与治疗,经由《内经》的“热论”、《伤寒》的“六经”、温病的“卫气营血”及“三焦”等过程,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辨证方法和有效的方与药,在临床上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陈修园所撰的《医学从众录》是一部论治内科杂病专著。该书所论各病证,不但阐发《内》、《难》和仲景学说要旨,而且能博取历代医家经验,又参以己见,颇多发挥。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论治选方精当,颇切临床实用。书中对每一内科病的辨证施治,多引用仲景的论述加以阐释,或选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作为病证治疗的准则。例如“虚劳续论”篇中,陈氏认为宋元以后诸家论治虚劳,众说纷纭,“繁而无绪”,有的“专主补阴”,有的偏以元阴元阳为治,有的“用方不甚分别,惟以熟地一味,无方不有,无病不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之辨证法一直存在歧义的状况,本文首先论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法立足于阴阳,是仲景以阴阳为纲,对疾病的病位、病性、病态进行阴阳分类归纳后,得出的六大疾病总纲。其次阐述《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属一体,其辨证方法均为三阴三阳之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7.
薛新友 《陕西中医》1998,19(6):281-282
<正>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白芍、生姜、附子””5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乃仲景《伤寒论》之精华,本验案从疡病病机及少阴经病欲解时出发,着眼于少阴热化及少阴气郁之病症,以黄连阿胶汤合用四逆汤治疗皲裂性湿疹,紧扣方证相应之精要而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9.
干呕是临床常见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眼目所在.《伤寒论》中对干呕的论述颇多,对其辨证论治的涵盖也相对完善.但干呕诸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太阳病篇、少阳病篇、少阴病篇以及厥阴病篇之中,不便学者分析与归纳,且从脾胃、胸阳论治,各执一说.本文试从方证和病机学角度,对《伤寒论》中"干呕"诸证的病因、病位、病势、病性以及用药思路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类方是《伤寒论》中以五苓散为主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水气病的治疗。对这类方剂的鉴别使用既可以了解仲景对水气病治疗的辨证用药思路,也有助于五苓散类方的正确应用。本文通过对五苓散类方方证病因病机和用药治法的探讨总结其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为临床中针对不同病因水气病的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