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需求,设计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地铁列车信息显示器,并与现有列车通信网络相兼容。重点论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地铁列车车载网络体系结构,信息显示器控制板设计,显示工作原理模型,驱动电路和系统软件设计等;同时,设计中综合考虑了车载电磁环境。试验及装车考核表明,该信息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扩展性和兼容性,完全满足现有及将来列车网络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以 ARM CORTEX 架构的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实时操作系统 uc-os 和 uIP 协议栈,提出了一种串口-以太网网关系统,实现了串口(RS232/485/422/CAN)和以太网的数据包协议转换。详细介绍了串口-以太网网关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电路接口设计以及通信软件主程序设计。该网关适用于串口网络化应用环境,以移动车载指挥系统应用为主,兼顾其他固定指控平台,实现了通过网络控制系统内多协议串口设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FlexRay总线已经成为同类车载网络总线的标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引领整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走向。本文分析了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控制设计。为了提高该控制系统的通信速率、可靠性和灵活性,文中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高性能单片机MC9S12XF512和恩智浦公司的FlexRay总线收发器TJA1080,并完成了电路整体设计方案及软件设计流程。本文设计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具有硬件电路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和实时性强的特点,对汽车FlexRay总线的发动机控制系统节点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析仪器需求品种多、数量少的问题,分析仪器的结构正向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按照分析仪器结构单元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文中以DSP TMS320F2812作为控制核心,利用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设计了工业以太网接口,给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析仪器智能测控平台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智能测控平台主要包括两个单元:可供用户选择的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板和DSP信号处理电路板。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测控平台响应快速,灵敏度高,使用灵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目前以太网技术在嵌入式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单片机C8051F020和以太网控制器CP2200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设计方案,采用适用于CP220X系列以太网控制器的TCP/IP协议栈,实现接口以太网通信.文中阐述了设计思想和接口电路的设计,重点对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单片机看门狗定时寄存器的设置,接口电路的复位时序,网络数据的传输以及以太网的实时性作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该设计实现的接口电路硬件少,可在系统编程,通用性强,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需要,接入到各种嵌入式设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针对这一特征,设计了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口方案。详细描述了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的性能与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论证,该方案能够较好实现DSP和PC之间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满足控制系统对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对以太网协议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工业测控以太网现场的通用传感器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硬件实现和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驾驶员和乘客对于数字化汽车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于车载互联的需求也愈发精细复杂,这就促使了汽车行业对于车内网络建设和带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以太网一直用作IT网络技术,但其在联网车辆里的应用正在飞速增长。它提供了一种扩展能力更强、更开放的架构,这种技术可以让大众享受到超豪华汽车具有的娱乐信息功能和安全功能。据博通公司基础设施与网络事业部汽车网络产品线副总监Timothy Lau介绍,车载以太网拥有实现下一代互联汽车所需的所有要素。当前车内多个网络同时运行,包括摄像系统网络、信息娱乐网络以及驾驶员安全网络。每个网络都采用不同的布线。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进步,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载诊断系统已成为现阶段主流发展趋势.本文结合车载诊断的基本功能需求,设计了基于汽车OBD接口诊断的硬件模块,实现与智能手机蓝牙配对链接,并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本文主要阐述了硬件系统方案设计和功能软件的设计.硬件系统设计介绍了芯片选型并对外围驱动电路做了详细设计;软...  相似文献   

10.
基于ENC28J60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器以太网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开发了基于ARM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器。重点阐述了节能控制器的以太网接口设计,包括物理层的以太网独立控制器ENC28 J60的外围硬件电路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及上层通信协议的设计。网络层、传输层采用嵌入式TCP/IP协议栈,应用层采用Modbus协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数据采集系统和测试系统对信息传输速率的更高要求,网络化数据传输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采用Xilinx公司的XC5VLX50型FPGA和硬件协议栈芯片W5300开发了一种以太网接口,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给出了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阐明了硬件协议栈芯片初始化、端口初始化以及数据传输的软件实现;并对读写寄存器时序进行了详细阐述。实验表明该设计能够稳定的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FPGA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进程的加速,传统CAN/CANFD通信已经不能满足高效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实时性需求。TSN(时间敏感型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作为新一代以太网技术,可以解决车载网络对于信息低延迟,高速率的传输问题,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传输引起车载网络工程师的关注。本文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SP(Strict Priority)、TAS(Time Aware Shaper)对于时间敏感参数传输延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各类负载工况下,相对于无QoS机制,采用SP机制可以显著降低时间敏感参数的传输延迟;采用CBS(Credit based Shaper)通过队列信用值管理,TAS将时间敏感参数的传输延迟控制在200μs以内,效果优于SP机制。研究结果为车载TSN网络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为网络大数据信息时代,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一种方式,以太网为最早期研发的局部信息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很多方面都要应用以太网才可以正常工作,尤其是网络通信领域。综上所述,基于以太网对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进行设计,主要设计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编程,系统硬件由数据收集器、数据处理器、数据传输器、数据转换器四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器负责采集以太网的内部通信信息,数据处理器负责处理数字信号,数据转换器负责将数据信号转换成语言信号。根据NETBEUINETBEUI程序设计软件系统,通过与传统自动化网络通信系统的实验对比结果可知,给出的系统通信效率更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该设计是基于工业以太网手持式网络测试终端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以太网的通信现场。设计中在不影响工业以太网通信的前提下,在工业以太网手持的硬件载体中加入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手持的模块化设计,以期实现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测试功能。该设计方案采用AT91R40008芯片作为CPU,将两种协议分别用于同一款手持终端,节约了成本,为设备维护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以太网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基于以太网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方案,介绍了用LPC2292ARM芯片控制RTL8019AS,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的硬件设计,并介绍了用VB调用Winsock实现上位机实现数据接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以PC104总线为例的嵌入式系统与以太网DM9008控制器接口的硬件设计和编程。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接人方案硬件设计以及嵌入式TCP/IP协议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工业以太网是在以太网成熟的基础上,结合工业现场环境需求而设计的一种单元网络。它的出现似乎对现场总线形成威胁,那么以太网真的能代替现场总线吗?  相似文献   

19.
《汽车零部件》2021,(4):111-111
随着互联汽车越来越多地依赖以太网进行网络连接,智能技术正在帮助开发人员简化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并快速适应汽车制造商不断变化的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宣布推出首款基于硬件的AVB音频端点解决方案LAN9360,这是一款内置嵌入式协议的单芯片以太网控制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嵌入式以太网设备在传输距离上受限,不能很好地应用于需要远程网络传输的场景,设计了一种适合长距离网络传输的光纤以太网传输系统,以DM9161EP和STM32F407嵌入式芯片为核心,进行了嵌入式以太网光纤传输的硬件与软件设计。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详细分析并设计了供电电路与光纤以太网通讯电路,在硬件基础上根据芯片性能完成了DM9161EP芯片驱动设计,移植应用LWIP协议栈使系统实现了TCP/IP协议功能。最后通过样品进行测试,表明文中设计的以太网传输方案在长距离传输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具备低延时、低丢包率的特性,十分适合工业领域等需要长距离传输的应用场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