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培育中国特有TW (TianjinWild)野生小鼠来源的实验近交小鼠品系 ,筛选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丰富现有实验动物基因库。方法 严格按照国际培育近交系动物标准 ,即每代繁育的雌雄小鼠严格按照同胎雌雄 (兄妹 )进行交配。结果 经过 1 2年的精心培育 ,培育TW小鼠至F2 2代 ,其他 1 5地野生小鼠品系均因故中断。结论 该项研究将为丰富国际现有实验小鼠基因库资源 ,建立抗肺肿瘤特性实验小鼠模型动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鼠网织细胞肉瘤L_(11)1964年在远交群昆明(km)小鼠建株后,已传代和冻存近30年。本实验将L_(11)实体瘤分别移植到近交系615小鼠皮下和腹腔内,接种成活率为100%,无自发消退现象,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仍保持了原L_(11)瘤株的特点,其生长特征为:(1)皮下移植组:荷瘤小鼠寿命21~63d,平均寿命39.3d,中间存活时间39d;淋巴道转移率为95.7%,肺转移率为60.9%,肿瘤移植后21d首先出现肺转移,最早于第28d发现淋巴结转移。(2)腹腔内移植组:荷瘤小鼠寿命9~15d,平均寿命13.1d,中间存活时间13d,有2只动物出现肺转移,但未见到浅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我室建立的另一个615系小鼠乳腺癌株Ca763,它来自一只经产雌鼠的自发A型乳腺癌。在同系成年615系小鼠中保种传代,现已传至224代,其移植成功率均为100%,无自然缓解。平均存活期为17±2.1天。Ca763生长迅速,其移植成功率、瘤重、瘤系数与615小鼠的鼠龄、性别无关。Ca763在建株和不断传代过程中其病理组织学较早地发生明显的改变,移植瘤已不复具有A型乳腺癌的典型特征,分化降低,但很少转移。 Ca763对临床常用各类抗癌药10种中,对其中6种有不同程度敏感性并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本室建立的小鼠SRS淋巴细胞腹水瘤细胞,给昆明种小鼠皮下注射2×10~6个/只,可以100%发生实体瘤。皮下瘤结呈进行性生长,至第18天时,瘤结平均重量可达3.13克/只,不会自发消退。肿瘤小鼠平均的存活时间为23.6天(11~32天)。小鼠的性别和鼠龄不影响SRS实体瘤的移植发生率,但是15~20克体重的昆明种小鼠的肿瘤生长较快而重。应用SRS瘤细胞5×10~6个/只,接种CJR、615、A、SWI、BALB/C和C57BL近交系小鼠,也都全部发生实体瘤。对昆明种SRS实体瘤小鼠的外周血液进行动态观察,至第18天时,白细胞总数平均可达41,200/mm~3,但幼稚细胞为2%,提示仅引  相似文献   

5.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ICR小鼠皮下,建立异位移植模型,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小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结果: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6%,自发转移率为81.8%;大量腹水发生率为40.9%,自发消退率为0%.模型平均自然生存期为28 d,约移植14 d后进入快速增殖期.结论: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成功率高,有高转移、无自发消退现象,可作为研究肝癌转移机制和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剂量尿烷一次腹腔注射,对KM、BALB/c和A/J系小鼠进行肺肿瘤短期诱发试验,以比较其敏感性,为环境化学物致癌性鉴定的实验条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肺肿瘤发生率和平均发瘤数两项指标来衡量发瘤危险,A/J系均在最低染毒剂量(25mg/kg)即出现发瘤危险明显增高;KM系以发生率衡量时,100mg/kg为发瘤危险增高的最低剂量,而以平均发瘤数衡量时,最低剂量为200mg/kg;BALB/c系前者为200mg/kg,而后者则大于200mg/kg。因此,可以认为这三个品系小鼠对诱发肺肿瘤的敏感性为A/J>KM>BALB/c。  相似文献   

7.
将1例BALB/c小鼠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同品系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代21代,共移植小鼠234只,成活率达100%,无自发消退现象。该瘤的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短且相对稳定,肿瘤生长迅速,实验周期短;脾脏进行性肿大,脾系数与瘤系数呈明显正相关;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特点;长期传代维持高转移率不变。该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和宿主与肿瘤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察了CBA系和昆明种小鼠实验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Smith株后,其颌下腺细胞内病毒包涵体的出现和病毒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核内包涵体的持续存在时间因品系而异,在昆明种的持续时间较CBA系长;核内包涵体与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不完全一致,两者符合率为69%(33/48)。并以颌下腺出现病毒包涵体为指标,观察10个品系不同鼠龄共231只小鼠的MCMV自然感染情况。发现包涵体的阳性率与品系有关,远交系的高于近交系;且与鼠龄有关;老龄淘汰鼠,21.7%(15/69);5~7周龄鼠,12.0%(9/75);3周龄前乳鼠,5.0%(3/60);尤以孕鼠为最高 (29.6%,8/27)。  相似文献   

9.
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并分析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集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59只,记录其发瘤时间、生产次数、发瘤部位、发瘤数目,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结果:59只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的发瘤时间平均为330d,生产次数平均为2.7次,肿物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下腹、左前胸、右前胸、右下腹及颈背部。有12只小鼠的肿物是多发的,其余均为单发,经病理证实其多为乳腺腺癌。结论:津白Ⅱ小鼠经过长期的连续传代后其自发乳腺癌的特征与以前的报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肿瘤转移的机理和预防以及阻断转移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肿瘤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理想的肿瘤转移模型最重要的条件是转移发生率高而且稳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株可移植的淋巴道转移模型,国外虽然有一些,但转移率不高。至于可移植性肿瘤自发淋巴道合并血道同时有双向转移的瘤株,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一株我室自己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子宫颈癌27号自发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00对615系种鼠,常规饲养繁殖,观察33个月(终生),其乳腺癌发病率为5.5%(11例全部发生于经产雌鼠),低于肺腺癌(11%,22例,雌雄各半)而居第二位,故615系小鼠仍属低乳癌品系。对615系小鼠的46例自发乳腺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检查分析:瘤细胞可分为小、中、大三类。组织分型属A型者18例,多由小细胞及少量中细胞构成;属B型者28例,除小细胞外往往可见较多的中细胞甚或主要由大细胞与中细胞构成。B型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似较A型者为低。转移主要发生于肺部。7例经镜检证实属乳腺癌的肺转移瘤,其原代瘤属A型者1例,属B型者6例。肺转移瘤的组织像与原发瘤基本相同者4例;而细胞变大,呈实心排列,显示分化程度低于原发瘤者3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肿瘤自发性消退/完全抵抗(SR/CR)的小鼠以及国外学者对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发现天然免疫细胞在该小鼠抗肿瘤发生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且发现该抗瘤特性具有广谱性和可转移性,是一种鼠龄依赖性的自发消退.并综述该小鼠模型的发现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武汉所昆明小鼠生产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昆明小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方法 从1999年开始对武汉所昆明(KM)小鼠体重增长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昆明小鼠初配产仔率100%,平均初生重1.82g,平均日增重:0-42日龄,雄鼠0.80g,雌鼠0.60g;42-112日龄 ,雄鼠0.15g,雌鼠0.13g;平均窝产仔数9.69只,胎间隔29.18d,离乳成活率91.05%。结论 为我国昆明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TA 1和TA 2系小鼠已被我国卫生部定为国际通用实验动物,在国内已广泛使用。低癌系TA 1和高癌系TA 2小鼠的生物学特性业已报道,但该两系小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分型及转移的资料还是空白。为了便于同国外同类资料进行比较,和提供必要数据,我们对1977年以来所积累的两系小鼠自发乳癌的尸检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及转移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交系小鼠超数排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交系小鼠超数排卵(简称超排)的研究可为小鼠胚胎库的建立提供大量胚胎。以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主,按不同品系小鼠的特点,加前列腺素(PGF_(2α))1μg/只以上。超排BALB/c系小鼠,平均每只雌鼠取可用胚胎22枚,C 57 BL/6 A系小鼠为23枚,对照组分别取得7枚和8枚,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超排处理后的雌鼠交配受孕率较高。实验结果提示改进的超排方法可提高国产激素制品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小鼠自发肿瘤中,乳癌发生频度最高。至今已建立的很多乳癌高发系小鼠是:起源于美国的C_3H系,来自欧州瑞士白化小鼠的RIII、GR、SHN系和从德国小鼠而来的DD系等。小鼠自发乳癌的恶性程度,一般比人的乳癌为低,即使肿瘤增大亦被认为转移例是少的,就是引起转移时,肺是主要的转移脏器。在探索起源于中国小家鼠的JYG小鼠发生的乳癌时,因看到了向各脏器的高频率转移,故概要报告如下。 JYG小鼠是森本等在中国中部嘉峪关捕获,于国立遗传研究所不断进行旯妹交配繁殖,近年来被近交化的小鼠。外观呈背部茶褐色和腹部白色的双色毛。国立遗传研究所饲育的F_(18)代,其乳癌发生率和发癌  相似文献   

17.
北京生研所昆明小鼠(KM鼠)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的饲养条件下,对昆明小鼠进行了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及生产性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小鼠平均产仔数13.72只/胎,平均初生重1.89g、乳仔成活率98.41%。体重增长快.日增重:2周内0.665g;2周至6周.雄鼠0.7g,雌鼠0.55g;7周至10周,雄鼠0.38g,雌鼠0.32g。雌鼠生产胎间隔:平均23.33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ES细胞)囊胚腔注射的方法构建嵌合体小鼠自发性肿瘤。方法连续80周每周观察嵌合体小鼠的肿瘤发生情况,选取同龄相关品系小鼠各10只作为对照组。处死发生肿瘤的小鼠并且病理学检查,提取肿瘤组织的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性别决定区(SRY)基因判断肿瘤的品系来源。结果13只嵌合体小鼠中有3只(全为雌性)发生自发性肿瘤,分别为腺癌、皮下恶性畸胎瘤、淋巴瘤。肿瘤细胞来源于注射的ES细胞而非受体囊胚。对照组野生型小鼠未见肿瘤发生。结论ES细胞囊胚腔注射的方法构建嵌合体小鼠具有较高的自发肿瘤发生率,可作为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材料。这种方法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上或预防与治疗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与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亦不尽人意。而肿瘤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在各类动物中,由于小鼠已有明确定型的各种遗传品系,对肿瘤有易感性以及成本较低,因而在肿瘤研究方面较为常用。小鼠肿瘤模型按照建立的方法及研究目的可分为:(1)基因修饰小鼠肿瘤模型;(2)自发和诱发小鼠肿瘤模型;(3)移植小鼠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剂量尿烷一次腹腔注射,对KM、BALB/c和A/J系小鼠进行肺肿瘤短期诱导试验,以比较其敏感性,为环境化学物致癌性鉴定的实验条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以肺肿瘤发生率和平均发瘤数两项指数来衡量发瘤危险,A/J系均在最低染毒剂量(25mg/kg)即出现发瘤危险明显增高;KM系以发生率衡量时,100mg/kg为发瘤危险增高的最低剂量,而以平均发瘤数衡量时,最低剂量为200mg/kg;BALB/c系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