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对抗敌方远程舰空导弹的拦截,提高突防能力,反舰导弹的飞行弹道应采用大空域变轨弹道.基于虚拟目标的概念,建立了导弹-虚拟目标的空间追逃模型,设计了一种考虑末端落角约束的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先设置不同的空间虚拟目标,然后,利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引导反舰导弹去追踪虚拟目标,反舰导弹即可实现各种各样的大空域变轨弹道.只要虚拟目标的参数设置合适,导弹在飞行中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弹道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抗敌方远程舰空导弹的拦截,提高突防能力,反舰导弹的飞行弹道应采用大空域变轨弹道。基于虚拟目标的概念,建立了导弹一虚拟目标的空间追逃模型,设计了一种考虑末端落角约束的非线性变结构制导律。先设置不同的空间虚拟目标,然后,利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引导反舰导弹去追踪虚拟目标,反舰导弹即可实现各种各样的大空域变轨弹道。只要虚拟目标的参数设置合适,导弹在飞行中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弹道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抗敌方预警系统的跟踪、预测以及远程防空导弹的拦截,反舰导弹的飞行弹道应采用大空域变轨弹道.将弹目相对运动分解为俯仰和航向两个平面内的运动,考虑了制导过程中能量消耗最小以及末端角度要求,分别设计了两个平面内的最优制导律.利用该制导律可以引导反舰导弹向大空域内任何虚拟目标进行变轨机动,从而实现了各种各样的大空域变轨弹道.只要虚拟目标参数设置合适,反舰导弹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弹道仿真表明了所设计的最优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目标的概念,建立了导弹和虚拟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设计了一种考虑末段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制导律.先设置空间的虚拟目标,然后利用设计的变结构制导律引导反舰导弹去追踪虚拟目标,实现了反舰导弹的大空域变轨弹道.弹道仿真表明,反舰导弹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所需飞行弹道的要求,从而设计的制导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带落角约束的反舰导弹变结构中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虚拟目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中制导律。反舰导弹从各种不同的高度进行发射,在该中制导律的控制下均能成功地实现大空域变轨弹道。在大空域飞行中,反舰导弹的法向过载也比较。最后进行了大空域变轨弹道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变结构中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带落角约束的反舰导弹变结构中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虚拟目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中制导律.反舰导弹从各种不同的高度进行发射,在该中制导律的控制下均能成功地实现大空域变轨弹道.在大空域飞行中,反舰导弹的法向过载也比较小.最后进行了大空域变轨弹道的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变结构中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空域机动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顾文锦  张翼飞 《航空兵器》2002,(2):10-12,17
为了实现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大空域内的机动飞行,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在空域内设置一个虚拟目标,并由它建立一个变轨平面,在此平面内,可以实现虚拟目标的比例导引,利用此导引方法,就可以引导导弹实现各种方式的大空域机动飞行,推导出导引信号(过载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个过载控制的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过载控制系统,可以使超音速反舰导弹实现大空域内的机动飞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一种由助推、近空间巡航和俯冲攻击组成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攻击弹道以对付具有大机动能力的目标,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一体化设计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助推弹道;巡航段水平面内采用一种3维虚拟目标比例导引律,纵向平面内基于非线性系统奇异摄动理论和虚拟目标导引方法设计一种次最优组合制导律;俯冲攻击段基于随机跳变系统理论设计一种最优制导律.3维全弹道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制导律合理,中制导律能够有效衔接助推段和俯冲攻击段,末制导律能够有效实现攻击大机动目标的制导任务.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大空域内机动飞行的设计方案在空域内设置一个虚拟目标,由它建立一个变轨平面.在此平面内,可以实现虚拟目标的比例导引,利用此导引方法,就可以引导导弹实现各种方式的大空域机动飞行.推导了导引信号(过载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个导弹过载控制的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设想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大空域内机动飞行的设计方案:在空域内设置一个虚拟目标,由它建立一个变轨平面.在此平面内,可以实现虚拟目标的比例导引,利用此导引方法,就可以引导导弹实现各种方式的大空域机动飞行.推导了导引信号(过载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个导弹过载控制的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设想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可变后掠翼导弹的制导律问题,它在整个导弹设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可变后掠翼导弹外形参数可变的特点,建立了弹道优化数学模型,并针对滑翔段弹道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虚拟目标点的滑翔中制导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变后掠翼导弹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择合适的末制导律是实现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的重要因素。以最优控制理论和飞行力学原理为基础。针对目标作加速直线航行和机动转弯两种情况,文中研究了兼顾脱靶量和能量消耗两个性能指标的反舰导弹最优末制导律。在求解最优末制导律时,引入伪控制变量的概念来简化问题求解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最优末制导律在制导过程中能量消耗少、脱靶量小、制导精度高.且算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最优末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问题。利用伪控制变量的概念,建立了简单的描述反舰导弹与目标舰艇相对运动的状态方程。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推导了反舰导弹的最优末制导律,保证脱靶量指标和能量消耗均为最小。最后,举例进行了全弹道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最优末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末端机动与末制导段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反舰导弹的末端机动与末制导段弹道之间的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末制导段攻击目标的要求,改进了反舰导弹的末端机动控制信号。采用加权匹配方法,设计了反舰导弹的复合制导信号。利用复合末制导信号成功地控制反舰导弹实现了末端机动与末制导段的一体化弹道。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一体化弹道获得了很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5.
空舰导弹俯冲弹道螺旋机动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传统飞行弹道的空舰导弹在遭遇远程空舰导弹拦截时突防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将降高段弹道改进为螺旋机动俯冲弹道的方案。分析了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制导律的设计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螺旋机动变结构制导律。该制导律不仅能引导空舰导弹实现螺旋机动俯冲弹道,而且能保证空舰导弹在降高段的末端稳定地过渡到低空巡航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螺旋机动变结构制导律显著地提高了空舰导弹针对远程舰空导弹的突防概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反舰导弹针对水面机动目标的航向平面控制导引一体化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了航向平面的一体化控制导引模型,然后基于反演和变结构控制的思想进行了控制导引律的设计,为了验证该一体化设计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基于某型导弹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针对高机动的水面目标时的命中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7.
郝峰    王鹏飞    张栋   《弹道学报》2018,30(4)
以打击地面运动目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偏置相对比例制导律。利用弹目相对运动关系,将运动目标视为一个虚拟静止目标。进而,实际的制导指令可转化为虚拟制导指令,即相对飞行轨迹角变化速率的设计问题。再依据相对关系,采用瞬时变化及小角度假设推导得到了偏置指令项。通过要求相对飞行轨迹角速率与视线角成比例并包含一个附加偏置项,实际弹道倾角的约束控制可通过间接控制相对飞行轨迹角实现。由于所提制导方案需要剩余时间,推导得到了一种针对运动目标并考虑比例项和偏置项的剩余时间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可以对运动目标实现全向打击,并具有良好的制导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推导得出一种命中角约束下的导引律。以某型动能弹为例,分别针对固定目标和慢速移动目标开展了弹道仿真。计算结果发现,无论是打击固定目标还是慢速移动目标,动能弹都能够以指定的终端角度准确命中,而且命中目标时,动能弹的攻角和侧滑角均保持为0°,有利于提升动能弹的打击效果。动能弹在整个过程中,过载、攻角和侧滑角均满足限制条件,说明该弹着角约束导引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舰导弹对远程拦截导弹的突防过程中采用了大空域机动弹道和“海豚飞“两种突防模式,在穿透近程拦截导弹防御时采用“蛇行“机动或新型的随机机动突防模式,还采用隐身技术来提高突防概率.缩短电磁暴露时间是目前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而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就是缩短电磁暴露时间的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从分析末制导雷达必须满足的捕捉概率入手,建立了确定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最佳开机距离的模型,并通过M atlab进行实例计算,得到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